| 图书 | 佛法与方法(明清佛教及周边)/复旦中华文明研究专刊 |
| 内容 | 内容推荐 《佛法与方法(明清佛教及周边)/复旦中华文明研究专刊》内容为明清佛教及多元宗教的研究集成,涵盖了今天国内外学界对明清宗教文本、历史、义理等多方面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集的特点有叙事上的突破,坚持研究人物-事件-材料的佛教史基本方法,确保在研究数量上有继续的提升和推进,同时关注利用政治史、区域史、心态史、微观史学以及宗教学范畴内的研究方法;既从不同学科的视角促进明清佛教研究领域内的交流,也重视了儒、道、耶研究对于明清佛教研究的促进和扩充作用。 目录 導言 觀念與方法 傳燈與正統:明清華嚴學譜系建構與傳承特點 “文字理念”的勃興與“文字社群”的形成:對於17世紀禪宗興衰的一種解釋 神聖傳承:五臺山與古心如馨(1541—1615)的戒學中興運動 雍正帝與佛教關係論綱 ——兼論清代佛教史研究的方法與材料 漢傳因明的“能立”概念 ——基於梵藏資料的新考察 宗師與經典 明清佛教研究新文獻與新審思 ——以碩揆禪師尺牘為例 晚明唯識學作品在江户時代的流傳與接受初探 “大藏經”的再認識 ——探索《徑山藏》編撰、成書與特點 《嘉興藏》五臺山刊刻史新探 蒼雪與木增的交遊 ——圍繞《華嚴懺儀》在晚明的傳播與刊刻 略論宗喀巴《事師法五十頌釋》 佛教與儒道 三教通體:士大夫的宗教態度 晚明初清雲南地方龍門派 從神仙到聖人 ——羅念庵的修持經驗、文學表達與身份認同 古今中西視域下的晚明多元思想交融 ——以劉宗周《人譜》為中心 明清之際“逃禪”現象研究方法新探 ——以三教關係為視角的討論 再創作與新形象:清末民國時期王重陽及全真七子故事的重刊初論 佛教與社會 晚清至抗戰前的上海香市 清代以來湘中神像雕刻原因初探 作者簡介 跋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佛法与方法(明清佛教及周边)/复旦中华文明研究专刊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
| 编者 | 吴疆//王启元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915772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40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99 |
| 出版时间 | 2021-07-01 |
| 首版时间 | 2021-07-01 |
| 印刷时间 | 2021-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564 |
| CIP核字 | 2021125077 |
| 中图分类号 | B949.2-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6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30 |
| 宽 | 160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