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交汇与交流(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高层论坛文集)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会议论文集。书中的29篇文章,研究涉及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诸多方面,如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国专业音乐教育、音乐家与音乐创作、我国港台音乐的创作与发展、音乐观念与音乐思潮、音乐期刊中的音乐学术史、中国音乐史学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观念、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等等。该论文集无论是从文献史料还是立论观点方面,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学术信息,为学科研究做出了贡献。 目录 1.“互文性”视域下的中国近代后期音乐思潮之“位”与“化” 2.请把目光投向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科建设发展的人本转向 3.在主编《中国音乐史》过程中的若干思考 4.重构晚清上海西人音乐生活图景 5.江文也早期钢琴作品的调域分析 6.从“制乐小集”到“亚洲作曲家联盟”——一场影响深远的中国现代音乐“启蒙运动” 7.音乐民族化问题的历史考察 8.放眼世界立足自我共筑中国音乐文化美好明天——美国“古今回响——欢庆中国文化艺术节”介绍及引发的思考 9.探索创新砥砺前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京剧音乐创作的主要特征 10.学术生命在于创新——中国现当代音乐史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11.潮剧在越南胡志明市的传播——以“统一剧团”(潮剧)为例(1976—1986) 12.香港1950年代的音乐会 13.中国近现代音乐家李广才研究 14.《音·国立音乐院一国立音乐专科学校院校刊集》的历史沿革及其意义 15.中国新音乐教学研究与批评实践中的若干问题 16.关注当代音乐史史料之二:从“中国唱片”说起 17.传统曲体在近现代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以板腔体对中国歌剧创作的影响为例 18.西洋军乐传人中国的早期实践成果——常州府中学堂管乐队 19.《好地方》的沪上余音——姚敏与战后香港歌舞片音乐 20.拉开一道昏暗的历史帷幔——苏俄小提琴家托诺夫史料挖掘中的新发现 21.叶纯之艺术史料的搜集与研究 22.百年历程:中国音乐史著作的撰写史 23.缪天瑞台湾时期音乐活动考 24.舞台与班社:哈尔滨京剧评剧初传的摇篮——兼议京评互融现象 25.近代中国音乐史加强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学术意义 26.周璇的历史意义——为周璇逝世六十周年而写 27.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专(1927—1937)的奖惩制度研究 28.上音音乐家——邱望湘研究 29.西洋音乐书籍、乐谱在近代北平的传人——解读《北平图书馆西文音乐书目录》 附录:交汇与交流——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高层论坛综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交汇与交流(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高层论坛文集)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
| 编者 | 冯长春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660508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44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500 |
| 出版时间 | 2021-10-01 |
| 首版时间 | 2021-10-01 |
| 印刷时间 | 2021-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764 |
| CIP核字 | 2021188600 |
| 中图分类号 | J609.2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8.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40 |
| 宽 | 170 |
| 高 | 23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