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百首(精编本)》依照青少年阅读的逻辑及成长所需,先列“篇章大意”,再列“正文”“注释”“译文”“解析”,并依文中具有成长、教育意义的内容,设置“成长启示”或“品读思考”,全书最后列出“本书经典名句记忆”“本书相关名言链接”和“读后感”。
闻钟编写的《元曲三百首(精编本)》“注释”“译文”“解析”部分,参考各家精妙、正确的注解,力争浅白、明了;“成长启示”则针对青少年成长需要,配合时代意义,做恰当的引导;“品读思考”在于启迪学生思辨的能力;“本书经典名句记忆”“本书相关名言链接”则更贴近学生学习和阅读的实用性、导向性;“读后感”则是把对本书的具体感悟或得到的启示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元曲是汉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灿烂的花朵,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出了独有的特色因而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同时,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它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很多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闻钟编写的《元曲三百首(精编本)》“注释”“译文”“解析”部分,参考各家精妙、正确的注解,力争浅白、明了。
喜春来
张弘范
金妆宝剑藏龙口,玉带红绒挂虎头①。
绿杨影里骤骅骝②。得志秋,名满凤凰楼③。
①虎头:指虎头金牌。元帝颁发给大臣的最高级别的“职官牌”。
②骅骝(huáliú):传说为周穆王八骏之一,这里指骏马。
③凤凰楼:指皇亲贵族居住的宫殿,这里也有名满天下、得君主赏识的意思。
用黄金作装饰的宝剑藏在龙形纹饰的剑鞘里。腰系玉带,身附红绒,虎头金牌别在腰间。绿杨树的影子里,骏马飞奔急驰。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豪气万丈,建功立业,名满天下。
张弘范(1238-1280),字仲畴,涿州定兴(今属河北)人,时任元大将,骁勇善战,擅长作诗。曾从伯颜攻宋,任前锋渡江,长驱建康(今南京)城。后担任蒙古汉军都元帅,南取闽广,俘虏文天祥,不久后病亡。《金元散曲》录存其小令四首。
这首《喜春来》与前面伯颜的那首《喜春来》大同小异,虽语意不同,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抒怀咏志之作。此曲用前三句描绘了一个随身携带宝剑、腰系玉带、身附红绒、佩挂着虎头金牌、骑着名驹良马在绿杨林里穿梭、气宇非凡的能人志士的形象,在最后两句中一语道破作者内心渴望建功立业、功成名就的理想抱负,言简意赅却又不失力度。全篇透露出一腔不取功名誓不休的雄心和热血,令人读后备受鼓舞。
骤雨打新荷
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塘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妖艳喷香罗。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糁①,打遍新荷。
人生有几?念良辰美景,一梦初过。穷通前定②,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③,对芳尊浅酌低歌④。且酩酊⑤,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①糁(sǎn):此处是撒落的意思。
②穷通前定:命运的好坏是前生注定的。
③命友:邀请朋友。命,即“邀”,邀请。
④芳尊:指美酒。⑤酩酊(mǐngdǐnɡ):形容大醉的样子。
绿叶繁茂呈现出一片浓郁的景色,池塘中布满了水阁,此处最为凉爽。石榴花刚开,妖娆艳丽,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老燕携
带着小燕,叽叽喳喳地叫着,高高的柳条上有蝉鸣相和。骤雨霎时飞来,犹如珍珠一般撒落,打遍池塘里的每一片荷叶。
人生能有多长时间?想想那些良辰美景,就像刚做过的一场梦一样。命运的好坏都是由前生而定的,又何必要自己苦心经营。邀请宾客朋友一同玩赏,喝酒唱歌。暂且喝个酩酊大醉,任凭它日月轮转,岁月更迭,来往穿梭。
元好问(1190-126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其工诗文,是金元之际最有成就的文学家,著有《遗山文集》等。今存小令九首。
《骤雨打新荷》,曲牌名,又称《小圣乐》或者《入双调》。由于元好问的曲子中那几句脍炙人口的“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曲牌便被后人习惯称为《骤雨打新荷》。
这是一篇借景抒怀之作。曲子的上阙描写了盛夏纳凉流连光景的赏心悦事,主打写景。下阙则是借景抒怀,宣扬“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人生几何,应当浅酌低唱、及时行乐,反对费尽心机钻营的思想。整首曲的主调既低沉,又旷达,将封建时期的士大夫们在愁苦自己没有用武之地时典型的人生态度表现得恰如其分。P3-5
中华民族数千年自强不息的历史,皆因时代更迭中,民族有魂;而一个人的茁壮成长,在漫长岁月中,尤其需要人生扎根。
纵观时下的学校教育,我们忧心忡忡地发现,传统文化的缺失已将我们带人了一个片面和异己的地带。外来文化,从精神上的各种大片,到物质上的洋快餐,已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传统饮食、传统服装,我们自己的民族英雄、历史记忆却距离我们越来越远。
如果出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带来的就会是精神世界的浮躁、迷误、幽暗甚至荒芜。
即便这样的我们,能够成为自诩的“世界公民”,但请不要忘记那句朴实的道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缺乏民族文化传承的“世界公民”,也很难为世界奉献独有的价值,也很难真正走远,最终依然会造成人生的漂浮、迷惘甚至残缺。
一个强壮的民族要有一个最大公约数的共同信仰;一个良好的社会应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一个健康的人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这便是当下最紧迫且必须面对的问题。
所以,看见商务印书馆联合著名阅读策划公司智慧熊文化传媒共同策划出版的这套“国学经典学生读本·今注今译”丛书,我非常欣慰。
出版方力图为学生量身打造一套国学基础读物,他们联袂众多专家学者,从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精心遴选出约So种图书,涵盖经、史、子、集四大门类。他们认真理解经典典籍本义,同时注重主题内容上对价值观的引领,使这套图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强调了国学经典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与传承,又兼顾了国学经典中美德要素对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直接作用。
如通过《论语》的阅读,学会自省,懂得修身,做一个具有“善良、正直、勤学、慎思”品格的人;通过《道德经》的阅读,了解“上善”“大德”“曲直”的概念,懂得凡事有成“始于足下”的道理,成为一个具有“坚毅、乐观”品格的人;通过《礼记》的阅读,懂得“孝,德之本也”的道理;通过《战国策》的阅读,领略论辩的艺术,学会思辨的智慧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液,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生活中总结出的认知世界的智慧结晶。文化存,则民族存;文化亡,而民族亡。我们不仅要通过阅读,把文化之根深扎在中华文明的沃土之上,更要通过行动,让国学经典通过我们的努力重新焕发生机,让逐日凋敝的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以现代的躯体重生。
如果我们能够这样把根深深地扎下去,能够让优秀传统文化通过阅读国学经典而传承,同时脚踏实地汲取外来文化之所长,假以时日,我们必然能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袤大地上,缔结出令世界起敬、令人类受益的中国文化的新成果。与此同时,我们的人生,自然而然会因此创造辉煌,在活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之际,也活出了我们的精彩人生。
希望,不仅寄托在孩子们身上,也寄托在每一个人身上。
是为序。
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朱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