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华文文学的跨语境传播研究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凭借扎实的史料功夫,立足跨域融合的研究视野,系统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文文学跨语境传播的过程;呈现了跨语境传播下华文文学创作和研究中的新问题,新现象,提出并分析了跨域解读、跨域想象、跨域经典、理论的跨域流动等新命题;探讨了跨语境传播与华文文学生态体系重建的关系;并从路径、动力、过程、规律和影响等方面对华文文学跨语境传播现象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与提升,是一本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的华文文学研究专著。 作者简介 颜敏,女,湖南涟源人,惠州学院教授,学报主编,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共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出版著作编著6部,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5项。 目录 绪论 基本概念、问题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媒介作为过程:华文文学跨语境传播的流变趋势 第一节 期刊篇:《四海》一《世界华文文学》与华文文学的跨语境传播 第二节 影视改编篇:海外华文文学的影视化传播及其影响 第三节 网络篇:网络与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跨语境传播 第四节 融合媒介篇:“开卷八分钟”与华文文学的跨语境传播 第五节 微信篇:微信与“华文文学”的跨语境传播及相关问题 第二章 媒介作为语境:跨语境传播与华文文学的跨域景观 第一节 被凝固的主题:余光中《乡愁》在中国大陆的传播及跨域解读 第二节 跨域想象的可能疆域:南京大屠杀的三种写法及其审美效应 第三节 区域互动与文类创新:华文科幻小说的三类儿童形象及其界限 第四节 跨域经典的生成规则:国际性华文文学奖与华文文学经典的跨域建构 第五节 理论术语的跨域实践:“离散”在华文(人)文学研究中的旅行 第三章 媒介作为网络:跨语境传播与华文文学的生态重建 第一节 演绎世界性的多重方向:三地文学期刊的华文文学传播策略比较 第二节 文学生态的微调机制:跨语境传播视野下的华文文学国际学术会议 第三节 传媒视野下的学术景观:王德威的华文文学研究 结语 华文文学跨语境传播研究:内容、价值与问题 附录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的“传媒”问题——以中国大陆为考察中心 参考文献 后记 遥远的航程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华文文学的跨语境传播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颜敏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7915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8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18 |
| 出版时间 | 2021-06-01 |
| 首版时间 | 2021-06-01 |
| 印刷时间 | 2021-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46 |
| CIP核字 | 2021027821 |
| 中图分类号 | I10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8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