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影子银行的制度逻辑--基于形成机制的视角/新时代金融风险与金融安全研究书系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从影子银行的形成机理出发,从“货币制度-分权制度-监管制度-业务机制”四个层面进行探寻。本书提出这一框架的目的不在于建立正式模型,也不关注博弈的技术层面,而是将影子银行发展与治理涉及的权责与约束、激励与约束、冲突与平衡、目标与限制等作为一个分析视角,在“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实践背景下,通过剖析多主体与多层级之间的目标约束与策略互动,解释为何随着调控文件的不断颁行,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却不断扩大,金融风险越积越多。
作者简介
陈丹,1982年生,男,三台人,法学博士,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博士后,师从我国著名法学家马俊驹教授、知名经济法专家高晋康教授、知名学者王擎教授,酷爱钻研国家治理、制度理性以及金融逻辑。先后任职于中铁信托、成都农商银行、九州证券等,对转型时期中国金融体系、内在机制以及微观业务有较浓厚的兴趣,致力于从国家的运作逻辑、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对危机的抉择等方面来理解中国金融制度的安排,以及思考由此所带来的解决金融问题的途径与方式,挖掘出规则与规则之间的稳定关联与制度逻辑,特别强调在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和政府运作逻辑中理解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激励与治理约束,即中国影子银行并非制度漏洞问题,而恰恰是制度运作本身的需要导致的偏离行为,最终塑造了中国式影子银行。
目录
1 导论:一个深刻的矛盾
1.1 发展与治理之谜
1.2 影子银行的渊源
1.3 分析框架的搭建
2 中国影子银行的制度基础:体系、模式及不稳定性
2.1 引言
2.2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基石:商业银行主导模式
2.3 中国影子银行内生构造:通道模式+同业模式
2.4 中国影子银行深层拆析:市场结构与系统矛盾
2.5 小结
3 中国影子银行宏观制度逻辑:货币驱动、债务扩张及经济结构——从货币制度角度考察
3.1 引言
3.2 货币被动供给机制:逐渐积累
3.3 货币信贷供给机制:应势生成
3.4 货币供给拓展分析:二元机制
3.5 小结
4 中国影子银行中观制度逻辑:经济增长、融资模式及宏观政策——从分权制度角度考察
4.1 引言
4.2 地方经济增长模式:财政压力与土地融资
4.3 行政权力构造模式:综合权力与垂直管理
4.4 经济增长刚性模式:短期需求与结构改革
4.5 小结
5 中国影子银行中观制度逻辑:发展职能、晋升机制与压力激励——从监管体制角度考察
5.1 引言
5.2 监管机构职能定位:立足发展经济
5.3 官员晋升机制激励:经济绩效导向
5.4 分权式下行政体系:卸责激励制度
5.5 小结
6 中国影子银行微观制度逻辑:信用偏好、监管关联及套利发展——从业务机制角度考察
6.1 引言
6.2 商业银行业务套利:信用分层与束缚突破
6.3 企业市场弹性套利:激励衰减与激励相容
6.4 双向结构套利发展:资源效应与地产周期
6.5 小结
7 结论:因解释而未来
7.1 本书结论
7.2 本书启示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影子银行的制度逻辑--基于形成机制的视角/新时代金融风险与金融安全研究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451179
开本 16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8
出版时间 2021-12-01
首版时间 2021-12-01
印刷时间 202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354
CIP核字 2021209629
中图分类号 F832.39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41
172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9: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