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构筑中华传统文化,让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音乐感受时代的精神和脉搏,守护中国民族交响乐的传统文化底蕴,萃取经典,服务当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扎实工作,贡献力量。“中国民族交响乐”是中国当代原创音乐领域的一个极大闪光点,优秀作品层出不穷。
本书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王西麟作品集,包括《第二交响曲》《太谷秧歌交响组曲》《第十交响曲》三部作品。
| 图书 | 国乐华章(中国民族交响乐优秀作品集王西麟作品)(精) |
| 内容 | 内容推荐 用音乐构筑中华传统文化,让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音乐感受时代的精神和脉搏,守护中国民族交响乐的传统文化底蕴,萃取经典,服务当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扎实工作,贡献力量。“中国民族交响乐”是中国当代原创音乐领域的一个极大闪光点,优秀作品层出不穷。 本书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王西麟作品集,包括《第二交响曲》《太谷秧歌交响组曲》《第十交响曲》三部作品。 作者简介 王西麟,生于1936年,中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德国朔特音乐出版社签约作曲家,该社评论其作品“以极富表现力、戏剧性和颠覆性的音乐语言为特点”。 王西麟祖籍山西稷山,生于河南开封,童年和少年时期在甘肃平凉基督教会晨光小学接受了早期教育和音乐熏陶。由于其父早逝、家境贫困,他于1949年9月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一师文工团,1955年,他在19岁时,被送入“中央军委军乐指挥专科学校”学习,1957年毕业于该校位于上海的教师预备分校。 195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先后师从刘庄、陈铭志、丁善德和瞿维。1961年他写出了《第一弦乐四重奏》(Op.1),1962年创作了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Op.2)第一乐章(导师:瞿维)。毕业后被分配至北京中央广播交响乐团任驻团作曲,在此期间,他完成了《第一交响曲》的第二、三乐章,并于1963年创作了交响组曲《云南音诗》(Op.3),这部作品于1981年获得了中国国家交响乐创作最高奖,其中第四乐章“火把节”已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的40多个城市演出达数百场,在国内则是几乎无团不演的经典保留曲目,已成为极具代表性的中国作品。 1963年的“文革”前夕,他被动员在会议上公开发言,尖锐批评了当时的文艺方针,因此遭到严酷迫害,于1964年被处分下放到山西长达十四年。前七年(1964—1970)在山西大同雁北文工团做勤杂工,其间遭到批斗、拷打、监禁、刑讯;后七年(1971—1977)被调到山西长治晋东南歌舞团任指挥,这一时期,他学习、研究当地的地方戏曲,并从事地方戏曲改革。 目录 第二交响曲 太谷秧歌交响组曲 第十交响曲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国乐华章(中国民族交响乐优秀作品集王西麟作品)(精)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西麟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044244 |
| 开本 | 8开 |
| 页数 | 356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502 |
| 出版时间 | 2020-11-01 |
| 首版时间 | 2020-11-01 |
| 印刷时间 | 2020-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2226 |
| CIP核字 | 2020233089 |
| 中图分类号 | J632.6 |
| 丛书名 | |
| 印张 | 46.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336 |
| 宽 | 247 |
| 高 | 37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