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户撒刀锻制技艺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户撒刀也叫阿昌刀,它是因产于阿昌族聚居的陇川县户撒乡而得名。户撒刀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就享有一定盛名,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户撒刀品种繁多而且极富民族特色,工艺独特,质地精良,锋利耐用,有“柔可绕指,削铁如泥”之誉,在省内外久享盛名。2006年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户撒刀的历史与发展、设备与工艺、应用与经营,抛砖引玉,旨在客观呈现与探究户撒刀锻制技艺与户撒刀产业的发展,为阿昌族户撒刀的传承发展打下些许研究基础。 目录 第一章 阿昌族户撒刀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阿昌族户撒刀起源与命名的传说 第二节 阿昌族户撒刀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 阿昌族户撒刀的申遗历程 第二章 户撒刀锻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节 申遗前传统的锻制技艺 第二节 申遗后国内现代的锻制技艺 第三节 国外迈达刀锻制技艺 第三章 户撒刀制作设备及其变迁 第一节 没有改变的部分打刀设备 第二节 逐步改变的部分打刀设备 第三节 现代工业取代不了的设备:记忆和智慧无法标准化 第四章 户撒刀制作工艺及其变迁 第一节 传承发展并不断优化的工艺 第二节 濒临失传的工艺 第五章 户撒刀配件制作与装饰 第一节 户撒刀的木雕装饰工艺 第二节 银刀制作与其他装饰工艺 第六章 户撒刀的应用 第一节 户撒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二节 户撒刀在人生仪式中的应用 第七章 阿昌族户撒刀产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传统的家庭作坊及自产自销模式 第二节 近现代的流水线作业模式 第三节 网络化销售模式 致谢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户撒刀锻制技艺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黄江红//任芮峰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德宏民族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5808794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7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2 |
| 出版时间 | 2018-09-01 |
| 首版时间 | 2018-09-01 |
| 印刷时间 | 2018-09-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116 |
| CIP核字 | 2018227255 |
| 中图分类号 | TS914.21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云南 |
| 长 | 209 |
| 宽 | 142 |
| 高 | 7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5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