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艺/人间名家经典散文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由童小玲编选,陈子善、蔡翔主编的这本《艺》是一部散文集,精选了中国现当代散文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大家们的作品,包括了周作人的《生活与艺术》、沈从文的《湘西苗族的艺术》、张爱玲的《谈音乐(外二篇)》、梁实秋的《下棋》、傅雷的《家书二封》等,共计三十五篇,俱围绕一个“艺”字展开叙写。

内容推荐

“人间名家经典散文书系”从中国现当代名家经典散文中攫取精华篇目,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中国现当代散文名篇进行整体的梳理和分类,按既有文化内涵又有人群关注的主题成书,每册冠以相应的主题名称,内容相对集中,便于一般读者按自身兴趣选择性阅读。这本《艺》就是该书系之一,精选了关于“艺”的名篇佳作。由童小玲编选,陈子善、蔡翔主编。

目录

竹阴读画【郭沫若】

生活与艺术【周作人】

我与书艺【台静农】

湘西苗族的艺术【沈从文】

艺术与战争【张恨水】

大发议论【老舍】

昆曲【叶圣陶】

艺术三味(外四篇)【丰子恺】

谈音乐(外二篇)【张爱玲】

京瓦伎艺【曹聚仁】

元旦演剧记【苏青】

听琴【陈西滢】

秧歌【柯灵】

直通人心的世界语【萧乾】

下棋【梁实秋】

北平的地台戏【孙犁】

家书二封【傅雷】

音乐和我【白桦】

风庐乐忆【宗璞】

看画【汪曾祺】

深巷里的琵琶声【陆文夫】

说书人【姜德明】

说书艺术写新篇【流沙河】

长笛如诉【张承志】

牧童短笛【刘心武】

音乐会【王安忆】

欣赏莫扎特【赵鑫珊】

音乐的叙述【余华】

马戏与杂技【周晓枫】

文艺杂话【梁遇春】

抱一把胡琴【司马中原】

皮影戏【金受申】

二胡与提琴【毕志光】

艺术不是奢侈品【刘连群】

浪迹街头的艺人【翟鸿起】

试读章节

昆曲

◎叶圣陶

昆曲本是吴方言区域里的产物,现今还有人在那里传习。苏州地方,曲社有好几个,退休的官僚,现任的善堂董事,从课业练习簿的堆里溜出来的学校教员,专等冬季里开栈收租的中年田主少年田主,还有诸如此类的一些人,都是那几个曲社里的社员。北平并不属于吴方言区域,可是听说也有曲社,又有私家聘请了教师学习的,在太太们,能唱几句昆曲算是一种时髦。除了这些“爱美的”唱曲家偶尔登台串演以外,“职业的”演唱家只有一个班子,这是惟一的班子了,就是上海大干世界的仙霓社。逢到星期日,没有什么事情来逼迫,我也偶尔跑去,看他们演唱,消磨一个下午。

演唱昆曲是厅堂里的事情。地上铺了一方红地毯,就算是剧中的境界;唱的时候,笛子是主要的乐器,声音当然不会怎么响,但是在一个厅堂里,也就各处听得见了。搬上旧式的戏台去,虽然在一个并不广大的戏园子里,就不及平剧那样容易叫全体观众听清。如果搬上新式的舞台去,那简直没有法子听,大概坐在第五六排的人就只看见演员拂袖按鬓了。我不曾做过考据工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演唱昆曲的戏园子。从一些零星的记载上看来,似乎明朝时候只有绅富家里养着私家的戏班子。《桃花扇》里有陈定生一班文人向阮大铖借戏班子,要到鸡鸣埭上去吃酒,看他的《燕子笺》,也可以见得当时的戏不过是几十个人看看的东西罢了。我十几岁的时候,苏州城外有演唱平剧的戏园子两三家,演唱昆曲的戏园子是不常有的,偶尔开设起来,开锣不久,往往因为生意清淡就停闭了。

昆曲彻头彻尾是士大夫阶级的娱乐品。宴饮的当儿,叫养着的戏班子出来串演几出,自然是满写意的。而那些戏本子虽然也有幽期密约,劫盗篡夺,但是总之归结到教忠教孝,劝贞劝节,神佛有灵,人力微薄,这除了供给娱乐以外,对于士大夫阶级也尽了相当的使命。就文词而论,据内行家说,多用词藻故实是不算稀奇的,要像元曲那样亦文亦话,才是本色。然而就是像了元曲,又何尝能够句句同口语一般,听进耳朵就明白?况且昆曲的调子有非常迂缓的,一个字延长到了十几拍,那就无论如何讲究辨音,讲究发声跟收声,听的人总之难以听清楚那是什么字了。所以,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曲文里的辞藻跟故事那就尤其有味。这又岂是士大夫阶级以外的人所能办到的?当初编撰戏本子的人原来不曾为大众设想,他们只就自己的天地里选取一些材料,演成悲欢离合的故事,借此娱乐自己,教训同辈,或者发发牢骚。谁如果说昆曲太不顾到大众,谁就是认错了题目。

昆曲的串演,歌舞并重。舞的部分就是身体的各种动作跟姿势,唱到哪一个字,眼睛应该看哪里,手应该怎样,脚应该怎样,都由老师傅传授下来,世代遵守着。动作跟姿势大概重在对称,向左方做了这么一个舞态,接下来就向右方也做这么一个舞态,意思是使台下的看客得到同等的观赏。譬如《牡丹亭》里的《游园》一出,杜丽娘小姐跟春香丫头就是一对舞伴,自从闺中晓妆起,直到游罢回家止,没有一刻不是带唱带舞,而且没有一刻不是两个人互相对称的。这一点似乎比较平剧跟汉调来得高明。前年看见过一本《国剧身段谱》,详记平剧里各种角色的各种姿势,实在繁复非凡;可是我们去看平剧,就觉得演员很少有动作,如《李陵碑》里的杨老令公,直站在台边尽唱,两手插在袍甲里,偶尔伸出来挥动一下罢了。昆曲虽然注重动作跟姿势,也要演员能够体会才好,如果不知道所以然,只是死守着祖传表演,也就跟木人戏差不多。

昆曲跟平剧在本质上没有多大差别,然而后者比较适合市民,而士大夫阶级已无法挽救他们的没落,所以昆曲被淘汰是必然的。这个跟麻将代替了围棋、划拳代替了酒令,是同样的情形。虽然有曲社里的人在那里传习,然而可怜得很,有些人连曲文都解不通,字音都念不准,自以为风雅,实际却是薛蟠那样哼哼,活受罪;等到一个时会到来,他们再没有哼哼的余闲,昆曲岂不将就此“绝响”?这也没有什么可惜,昆曲原不过是士大夫阶级的娱乐品罢了。

有人说,还有大学文科里的“曲学”一门在。大学文科里分门这样细,有了诗,还有词,有了词,还有曲,有了曲,还有散曲跟剧曲,有了剧曲,还有元曲研究跟传奇研究,我只有钦佩赞叹,别无话说。如果真是研究,把曲这样东西看作文学史里的一宗材料,还它一个本来面目,那自然是正当的事。但是人的癖性,往往会因为亲近了某一种东西,生出特别的爱好心情来,以为天下之道尽在于是。这样,就离开研究二字不止十里八里了。我又听说某一个大学里的“曲学”一门功课,教授先生在教室里简直就教唱昆曲,教台旁边坐着笛师,笛声嘘嘘地吹起来,教授先生跟学生就一同爱爱爱……地唱着。告诉我的那位先生说这太不成话了,言下颇有点愤慨。我说,那位教授先生大概还没有知道,仙霓社的台柱子,有名的巾生顾传玢,因为唱昆曲没有前途,从前年起丢掉本行,进某大学当学生去了。

这一回又是望道先生出的题目。真是“漫谈”,对于昆曲一点也没有说出中肯的话。

P32-35

序言

中国素来是一散文大国,古之文章,已传唱千世。而至现代,散文再度勃兴,名篇佳作,亦不胜枚举。散文一体,论者尽有不同解释,但涉及风格之丰富多样,语言之精湛凝练,名家又皆首肯之。因此,在时下“图像时代”或曰“速食文化”的阅读气氛中,重读散文经典,便又有了感觉母语魅力的意义。

本着这样的心愿,我们对中国现当代的散文名篇进行了重新的分类编选。比如,春、夏、秋、冬,比如风、花、雪、月……等等。这样的分类编选,可能会被时贤议为机械,但其好处却在于每册的内容相对集中,似乎也更方便一般读者的阅读。

这套丛书将分批编选出版,并冠之以不同名称。选文中一些现代作家的行文习惯和用词可能与当下的规范不一致,为尊重历史原貌,一律不予更动。由于编选者识见有限,挂一漏万在所难免。因此,遗珠之恨也将长在。这些都只能在编选过程中逐步弥补,敬请读者诸君多多指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艺/人间名家经典散文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童小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945542
开本 32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2
CIP核字 2014082494
中图分类号 I266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10
14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7: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