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卡尔维诺晶体小说的文化符号学研究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用文化符号学的方法,深入分析了卡尔维诺的小说文本,并把其小说创作概括为“晶体小说”。“晶体”可以随着“光”的照射角度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因此,作者笔下的卡尔维诺小说又是一个“斑斓”的、“五彩”的世界。 作者简介 潘书文,文学博士。200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专业,同时获得文学法学双学士学位。现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意大利语系。2013年罗马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意大利文学、文化符号学。主持教育部201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一项。在《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动态》《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第一章 追求无限的艺术大师 第一节 新现实主义时期:20世纪40年代 第二节 童话和超现实主义时期:20世纪50-60年代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80年代 第二章 多元视域下的卡尔维诺研究综述 第一节 意大利视域下的卡尔维诺研究 第二节 英美视域下的卡尔维诺研究 第三节 中国视域下的卡尔维诺研究 第三章 洛特曼、艾柯文化符号学的理论要旨与晶体小说 第一节 多元共生:符号圈的对话机制 第二节 结构与解构之间:艺术文本符号圈建构模式 第三节 符号圈中的时间维度:文化记忆机制 第四节 晶体小说的构造及与立体派绘画的联系 第五节 晶体小说的美学元素及元素转换 第六节 艾柯的诠释学理论与卡尔维诺创作 第四章 《寒冬夜行人》:元小说文本阐释的博弈策略 第一节 《寒冬夜行人》概述 第二节 “我—你”博弈:作者与读者的交锋 第三节 “我—我”博弈:矛盾挣扎与自我构建 第四节 “我、你、他”调和:走向“多元统一” 第五章 《看不见的城市》:无限延拓的“多棱金字塔”模式 第一节 《看不见的城市》概述 第二节 “多棱金字塔”意义的发生器:对话 第三节 “多棱金字塔”意义的增殖:符号圈的不匀质性 第四节 “多棱金字塔”的内在界限性:界限穿越、时空转换 第五节 “多棱金字塔”模式产生的根源:文化记忆再生机制 第六章 《命运交叉的城堡》:文化记忆机制 第一节 《命运交叉的城堡》概述 第二节 原始记忆的保存与传递 第三节 记忆的重新编码与建构 第四节 历史文化语境下的文本创作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1 卡尔维诺主要作品意大利文一英文一中文名录 附录2 卡尔维诺简略年谱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卡尔维诺晶体小说的文化符号学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潘书文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19785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8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35 |
| 出版时间 | 2021-11-01 |
| 首版时间 | 2021-11-01 |
| 印刷时间 | 2021-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16 |
| CIP核字 | 2021231316 |
| 中图分类号 | I546.07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江苏 |
| 长 | 240 |
| 宽 | 171 |
| 高 | 9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