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传统与创新(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书稿以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色作为研究对象,较系统地对第三代后现代派小说家的创作思想、创作风格进行梳理。书稿对后现代派作家的作品进行全视角的阐释,使我国学术界对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研究从第一代到第二代再到第三代实现了系列化、系统化,并运用后现代理论(文化批评、生态批评、后现代叙事理论等)诠释目标作品。书稿集中讨论了鲍威尔斯、伏尔曼、莫里森,巴思、丹尼洛维斯基、杰丝米妮·瓦德及其代表作,对后现代创作有重大影响的非小说叙事文学也列单章进行了探讨。 目录 第一章 “X”一代的崛起 第一节 理查德·鲍威尔斯和他的信息小说 一、科学话语和艺术话语的融合 二、平行并置的叙事策略 三、百科全书式生态叙事策略 四、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混合的叙事策略 第二节 沃尔曼和他的《彩虹故事集》 一、沃尔曼——孤独的原子 二、界限与越界:《彩虹故事集》的主题探讨 三、对自由的追寻与迷失:《彩虹故事集》中越界者形象分析 第二章 传统与创新:后现代小说创作的新向度 第一节 丹尼洛维斯基和他的《满屋树叶》 一、《满屋树叶》 二、后现代写作主题 三、后现代叙事技巧 第二节 破除叙事危机:理查德·鲍威尔斯的叙事观 一、化危机为机遇 二、话语的杂糅和混合 三、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混合 四、叙事文体和说明文体的混合 第三章 黑人作家:后现代小说的生力军 第一节 托尼·莫里森和她的《家》 一、《家》 二、黑人文化的追寻 第二节 《拾骨》:呼唤人性 一、杰丝米妮·瓦德 二、《拾骨》 三、人性的异化 四、人性的回归 第四章 后现代主义的新生力量:非非裔小说家 第一节 《圆屋》:拯救印第安文化 一、困境中挣扎的印第安人 二、为正义呐喊 第二节 《追风筝的人》:心灵的忏悔与救赎 一、矛盾的少年 二、忏悔的成年 三、获得救赎 第三节 《中国佬》:华人历史的新书写 一、被噤声的父辈们 二、重构历史 三、还原历史 第五章 美国后现代小说的社会向度 第一节 伤痛中的反思:后“9·11”美国小说 一、厄普代克和他的《恐怖分子》 二、鲍威尔斯和他的《回音制造者》 第二节 《98.6》和苏克尼克的弗兰肯斯坦之城 一、弗兰肯斯坦——后现代混乱之城 二、“弗兰肯斯坦之子”——异托邦 三、巴勒斯坦——乌托邦 第三节 《营利》:当代美国的生态悲剧 一、鲍威尔斯的生态观 二、相互补充的两条线索 三、同谋的企业和个人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传统与创新(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孙坚 |
绘者 |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950261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7 |
出版时间 | 2019-12-01 |
首版时间 | 2019-12-01 |
印刷时间 | 2019-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33 |
CIP核字 | 2018228932 |
中图分类号 | I712.074 |
丛书名 | |
印张 | 12.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陕西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