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饭碗
内容
编辑推荐

☆ 谁来养活中国?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中国成功解决了14亿人吃饭问题。

☆ 《中国饭碗》全景式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特别是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解决了十四亿人的吃饭问题,中国粮食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 《中国饭碗》的出版不仅让读者认识到粮食问题的重要性,唤醒紧迫感和危机意识,而且让读者了解我国粮食生产取得的辉煌成果来之不易,从而激发人们的创业激情和奋进力量。

☆ 我们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这一切都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和不屈的民族脊梁!

内容简介

《中国饭碗》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饭碗论”“底线论”“红线论”等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粮食安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以长篇报告文学的形式,用五个篇章,讲述了小岗村率先实施“大包干”,十万官兵将“北大荒”建设成为“北大仓”;再写“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农业科技人员在田野里掀起了一次次农业科技革命,为我国农业腾飞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种田大户们通过科学种田,推广机械化种植,实现了连年丰产丰收;科学储粮,为中国的粮食筑起了安全岛链。

全书以充满激情又富有理性的笔调,以生动、自然的口吻呈现“大国粮人”与“大国粮仓”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为新中国农业发展之路留下一部有血有肉的形象史,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鲜明时代主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解决十四亿中国人粮食安全问题的责任和担当,表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激扬奋进的时代精神,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的承诺和初心,对鼓舞人们在新时期继续昂扬奋进、拼搏进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陈启文,湖南临湘人,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河床》《梦城》《江州义门》,散文随笔集《漂泊与岸》《孤独的行者》《大宋国士》,长篇报告文学《共和国粮食报告》《命脉》《大河上下》《袁隆平的世界》《海祭》《中华水塔》《为什么是深圳》等30余部,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新闻奖、徐迟报告文学奖、老舍散文奖、中国优秀传记文学奖等。

目录

序 章

第一章 一个村庄和一个国家的命运

那十八个血红的手指印

一年越过温饱线,二十年未进富裕门

从温饱走向小康

第二章 从北大荒到中华大粮仓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北大荒也是战场

最早迎接太阳的地方

另一种铁马金戈

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

第三章 藏粮于技

追逐太阳的人

麦田里的守望者

奇异的谷物

大豆强国的追梦人

第四章 藏粮于地

借问中原种粮人

玉米飘香的黄土地

湖广熟,天下足

稻花香里说丰年

第五章 大国粮仓

天下大命

共和国的守粮人

中国粮食的安全岛链

后 记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兴许,许多和新中国一起走过来的人,还记得开国大典后不久,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经放言:“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中国共产党能打赢战争,却无法解决几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不能不说,这位冷战政策的制定者,一下就抓到了中国的命根子。吃饭问题,的确是中国历来最大的软肋。

粮食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粮食,而是历史演进的规律、民族兴亡,以及生命的无穷奥秘所构成的自然与文化的混合体。它是每一个生命最基本的需要,也是历史最直接的载体,它内部包含着巨大信息量,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超越。如果说生存权是最大的人权,粮食就是它最基本的底线。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春秋时期,在《尚书·洪范》中,列举了治国理政的八个重要方面,而解决好人们的吃饭问题是第一要务。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这是东汉政论家王符的一句箴言。对于任何一个时代而言,人民都是国家的基石,粮食则是人类的命根子,而粮食安全则是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的“定盘星”。这是永恒的真理。

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度,追溯中国粮食必从五谷开始,上古的神农,后稷“教民稼穡,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之先河。何为五谷?古代有多种说法,一般指稻、黍(俗称黄米)、稷(一说为谷子,一说为高粱)、麦、菽(大豆)。又有注释:“谓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也。”五谷可谓中华文明的起源,炎黄子孙以“五谷为养”,孟子云“五谷熟而民人育”。除了五谷之说,史上还有百谷之说,那养命的粮食说来数不胜数。历朝历代,始终把解决天下生民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汉文帝刘恒、昭帝刘弗陵都是被后世尊崇为深怀仁义之德的明君典范,他们先后诏告天下:“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然而,数千年来.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却一直难以种出足以养活中国的粮食。追溯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既是一部以粮食为主的农耕文明史,也是一部天灾与人祸交加的饥荒史。历史上的每一次凶年饥岁,又无不酿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说穿了就是饥民起义。为了填饱饥肠辘辘的肚子,中国农民一次次揭竿而起,当他们被逼到了“人相食”甚至是“易子而食”的残忍绝境,战争已不是最残忍的选择,哪怕吃上一顿饱饭后立马死去,也比沦为一个倒毙于荒野赤地的饿殍更加心甘。

当千古帝制终于被推翻,一个身影站在了历史入口处——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他在《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三讲中,讲的就是吃饭问题:“常常有人说,天下无论什么事都没有容易过吃饭的……殊不知道吃饭问题就是顶重要的民生问题。”随后,他话锋一转,将这最容易又顶重要的吃饭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吃饭问题,是关系国家之生死存亡的。”而他提出的奋斗目标是,“要四万万人都有饭吃,并且要有很便宜的饭吃”。这并非多么崇高的理想,而是一个最基本的生存目标,但却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以实现。中山先生认为,首要是解决土地问题,这是最根本的问题。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曾经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资源,人类一直并将长期继续在土地上生存和发展。而对于中国农民来说,粮食是命根子,土地则是命根子的命根子。为解决土地问题,中山先生指出了-条路;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才算农民问题真完全解决。

然而,“革命尚未成功”,先生就与世长辞,他的愿景在军阀混战、外寇入侵的烽火连绵的乱世中,变成了一个难以实现的遗愿。战乱中的中国也是一个饥荒之国。据曾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估计,“1949年以前,中国平均每年有三百万至七百万人死于饥饿”。按他的推测,在民国存续的三十八年间,中国死于饥荒的人口数量至少两亿,这远远高于因战争而死亡的人数,而饥荒对人类的灭绝远胜于战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目睹了战乱和饥荒给中国人带来的如地狱般的情景:“你有没有见到过一个人有一个多月没有吃饭了?……儿童们甚至更加可怜,他们的小骷髅弯曲变形,关节突出,骨瘦如柴,鼓鼓的肚皮由于塞满了树皮锯末,像生了肿瘤一样。”……饥民的尸体经常在埋葬之前就消失了。在有些村庄,人肉公开售卖……在赤日炎炎下,久早无雨的黄土高原一片死寂,没有绿色,树木光秃秃的,树叶被摘光了,树皮也被剥净了。路边横着骷髅的死尸,没有肌肉,骨头脆如蛋壳,稍有一点肉的立即被吞噬掉了。饱受着饥饿、缺衣无食的少女,半裸着身子被装上运牲口的货车运往上海的妓院……”

谁能拯救一个饥荒的国度和饥饿的民族?在孙中山先生的背后,一个年轻高大的身影逐渐从苍茫时空中浮现出来——毛泽东。1910年春天,毛泽东还是一个是十七岁的少年,当他从韶山冲背着一个包袱走进省城,就遭遇了长沙城发生的抢米风潮。这股风潮的直接原因是湖南多地遭遇水旱灾害而导致粮食歉收、米价飞涨,而土豪劣绅又囤积居奇,将原本就半饥半饱、艰难度日的贫民逼到了无米下锅的绝境,长沙城中以挑水为生的贫民黄贵荪因无钱买米而全家自杀。这是一个导火索,猛地点燃了长沙人民反抗的怒火,为了一口救命的粮食,他们在军警的严厉镇压下冲向一家家米店和粮仓,而长沙抢米风潮很快又波及周边多个城市。对于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这犹如一场多米诺牌局的开端。这让一个忧国优民的少年强烈地感受到,饥饿引发的不仅仅是绝望的反抗,也不仅仅是一场血腥的镇压,而且是在连锁反应中所引发的社会震荡,他预感到清朝——这个最后的帝国即将在此起彼伏的社会震荡中分崩离析。果不其然,一年后,那个在时空中延续了数百年的大清帝国,就在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中被推翻了。在时隔八年之后的五四运动中,毛泽东已是一位挥斥方遒的青年才俊,而他最关注的还是吃饭问题。他在《湘江评论》发刊词中大声疾呼:“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

毛泽东一开始投身革命,就是从解决农民、土地和粮食问题开始的,这对于一个农民的儿子,几乎是一种源于生命的本能。而他后来认为,中国农民一穷二白的状态两千年基本未变。

未变的原因是什么?最根本的,就是两千多年来的土地所有制一直未变。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饭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启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70929320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2-02-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