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朱子学与阳明学(宋明理学纲要)/名师大讲堂系列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脱胎于复旦大学的课程“朱子学与阳明学”,又借鉴了日本“文库本”中岛田虔次《朱子学与阳明学》、小岛毅《朱子学与阳明学》等的写法,结合思想史与哲学史,用“十讲”的容量,介绍了以朱子学和阳明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其产生的思想背景、社会背景、问题的源流、义理脉络以及大致的发展过程。
总体上,本书有如下特点:一、注重思想发展的前后关联,从“近世中国”的思想脉络来审视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将宋明理学的衰落与明清学术嬗变勾连起来。二、谋篇布局上,以问题空间取代个案人物的线性结构方式,打破了一般哲学史以人头或学派来安排叙述的写作方式,凸显宋明新儒学的哲学性。三、简明扼要,突出对问题本身的脉络梳理及事实叙述,剔除与核心问题无关的细节讨论。
作者简介
吴震,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执行副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儒学研究会会长、中华日本哲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儒联理事暨学术委员会会员等。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宋明理学、东亚儒学等。主要著作有:《阳明后学研究》《泰州学派研究》《明末清初劝善运动思想研究》《儒学思想十论——吴震学术文集》《朱子思想再读》《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传习录》《孔教运动的观念想象》等。
目录
第一讲 导论:思想史意义上的“近世中国”
一 唐宋变革与近世中国的思想走向
1.唐宋变革
2.近世中国
二 “刺激-回应”模式的问题省思
1.新儒学源自哲学的批判意识
2.新儒学源自文化的担当意识
三 儒释道三教的交错与儒学复兴
1.“三教合一”抑或“三教融合”?
2.儒释道是中国哲学的共同智慧
四 研究史的回顾与问题的展望
1.问题的反省与展望
2.一份简要的阅读书单
第二讲 广义理学视域中的朱子学和阳明学
一 作为思想运动的宋明理学思潮
1.道学、理学、新儒学
2.何谓“广义宋明理学”?
二 关于宇宙的认知图式:理与气
1.理气的建构
2.理气与体用
三 关于人生的实践进路:德与知
1.德性之知
2.德-知之争
四 朱子学与阳明学的称谓来由
1.四海共宗朱子学
2.世遂有“阳明学”
第三讲 宋代新儒学与经典理学化
一 汉唐经学思潮的形成及其嬗变
1.汉唐经学的演变及其特征
2.对汉唐经学的“思想突破”
二 新经典的形成:四书系统的建构
1.《大学》《中庸》的独立
2.《四书集注》与“四书学”
三 经典诠释的重建与理学化思潮
1.注重经义的风气出现
2.经学理学化的展开
四 礼与理:礼教思想的社会化
1.何谓“礼不下庶人”?
2.礼即理与以理释礼
3.《家礼》学的出现
第四讲 朱子学与阳明学的思想时代
一 朱子的学思历程及其思想时代
1.接续洛学
2.东南三贤
3.参悟中和
二 阳明的学思历程及其思想时代
1.格竹事件
2.龙场悟道
三 作为理学传统的朱子学
1.理学道统论的重建
2.二程对道学的建构
四 作为心学传统的阳明学
1.心法、心传与“心学”
2.象山学旨趣:心同理同
3.朱陆之辩及其问题所在
第五讲 理学与心学的哲学基础
一 性即理与天理观的重建
1.性即理与性善证明
2.天理观的形上建构
二 心即理与心性论的重建
1.心即理与心外无理
2.心即理与心外无物
三 理一分殊与多元一体
1.理一分殊与具体普遍性
2.理一分殊与多元一体论
四 良知自知与当下呈现
1.良知自知与自反自证
2.良知遍在与当下呈现
第六讲 宇宙论、本体论以及气学问题
一 从气化宇宙论到本体宇宙论
1.太极即理
2.太虚即气
二 实理、实体、实有的观念论
1.“天下无实于理”的实体观
2.良知即天理的实体化趋向
三 朱子学的理气宇宙观
1.理在气先与理在气中
2.“理生气”何以可能?
3.不离不杂:理气二元论
四 阳明心学与气学的思想异动
1.一气流通与良知学宇宙观
2.“生之谓性”的意义重估
3.气质何以通向道德?
第七讲 儒家仁学的本体与价值的重建
一 二程仁学的本体论建构
1.仁性爱情与以生言仁
2.仁道、仁理、仁体
二 万物一体与以公言仁
1.万物一体
2.以公言仁
三 朱子仁学四句的全面重建
1.仁者心之德爱之理
2.仁者天地生物之心
四 阳明学万物一体论的意义
1.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2.重建共同体的基础
第八讲 工夫论重建:格物与诚意
一 居敬穷理的工夫论重建
1.中和问题与居敬涵养
2.以心观心与以心使心
3.格物补传的工夫纲领
二 《大学》工夫是一套系统
1.格物诚意是两个关
2.格物诚意不是两事
三 物为意之所在的意知物
1.心意知物的贯通
2.意之所在便是物
四 以良知重建儒家工夫论
1.良知一念与念念致良知
2.致吾心之良知的格物论
第九讲儒家心性论的义理开拓
一 心体与性体的疏通
1.心是“恁地神出鬼没”
2.心性合一与知行合一
二 理欲与性情的分合
1.存天理、去人欲
2.道心与人心之辩
3.即人心而识道心
三 无善无恶与心性本体
1.晚年宗旨“四句教”
2.无善无恶是谓至善
四 现成良知与晚明心学
1.见在、现成与当下论
2.现成良知与满街圣人
第十讲结语:宋明新儒学的衰落与重振
一 后阳明学与明清学术之嬗变
1.承体起用与因用显体
2.儒学政治化与宗教化
二 从明清思想转型看戴震哲学
1.戴震思想与宋儒批判
2.由训诂寻义理的限制
三 传统与现实:儒学的时代性
1.近现代新儒学的命运
2.哲学、文化与新儒学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朱子学与阳明学(宋明理学纲要)/名师大讲堂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302767
开本 32开
页数 3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3
出版时间 2022-05-01
首版时间 2022-05-01
印刷时间 202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58
CIP核字 2022065454
中图分类号 B244.75
丛书名
印张 1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0:4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