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理论的兴衰 |
| 内容 | 内容推荐 自黑格尔提出由内在目的性或目的论所形塑的发展模式开始,现代理论便诞生了。但对于黑格尔以后的理论家而言,这一发展观却是一具特洛伊木马:极富魅力,但潜藏危险。虽然每位理论家都喜欢发展的理论,目的论却意味着必然性,继而导致自由或自主性的缺失。于是,继黑格尔之后,马克思、弗洛伊德、福柯、德里达、巴特勒、巴巴和罗蒂一直在努力寻求一种界定发展的方式,而那种方式并不会招致必然性的幽灵。 作者简介 Leon Chai(中文名:翟亮),自1984年起一直任教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英语与比较文学系,2011年成为该校荣休教授。他曾于1991年至1992年获得美国国家人文基金高级研究员荣誉(NEH senior fellowship)。已发表英文专著:《美国文艺复兴的浪漫主义基础》(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87)、《唯美主义:后浪漫时期文学的艺术宗教》(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90)、《约纳森·爱德华兹与启蒙哲学的限度》(牛津大学,1998)、《浪漫主义理论》(霍普全斯大学出版社,2006)。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浪漫主义文学、批评理论、19世纪欧洲文学、美国文学和现代主义。 目录 致谢 中文版序言 前言 第一章 潘多拉的盒子(Pandora's Box) 第二章 货币(Money) 第三章 情感贯注(Cathexis) 第四章 认识型(Episteme) 第五章 能指(Signifier) 第六章 性别(Gender) 第七章 反讽(Irony) 第八章 杂糅(Hybridity) 结论 附录一:理论问题的语境 附录二:理论的未来 参考文献 拓展阅读 导语 本书针对当前处于文化焦虑的时代和人文学界的理论僵局,就近两百年来的批评理论史怎样尝试解决“我们是如何成为我们”这一问题,集中讨论黑格尔、马克思、弗洛伊德、福柯、德里达、巴特勒、巴巴和罗蒂八位理论家的核心思想及其相互关联,论证批评理论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现今的僵滞状态。本书作为作者首次在中国出版的学术专著,一方面是这位资深学者对批评理论的历史及现状的思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因其对批评理论史择要梳理评述,论述明晰而不晦涩,语言严谨但不失趣味,对于学习者是一本绝佳的参考书,对于教师也可以作为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教材。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理论的兴衰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美)翟亮 |
| 译者 | 译者:牟芳芳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32750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0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60 |
| 出版时间 | 2022-03-01 |
| 首版时间 | 2022-03-01 |
| 印刷时间 | 2022-03-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14 |
| CIP核字 | 2021259157 |
| 中图分类号 | I10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4.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56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