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守护大熊猫(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守护大熊猫》这部图册,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持策划。书中史诗般地展现了大熊猫的演化和发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大熊猫今日生活的家园,国内外献身大熊猫保护事业的专家学者的故事,熊猫明星的“幕后戏”独家披露等生动内容。书中不但内容精彩纷呈,大量图片亦均是权威发布,具有赏鉴和珍藏价值。

内容推荐

黑白分明的标志性颜色,憨态可掬的可爱形象,“活化石”般的珍贵罕有,这就是大熊猫。大熊猫是深受海内外各界关注、为不同肤色、不同国别的民众所喜爱的中国国宝级珍稀动物之一。

《守护大熊猫》这部图册,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持策划。书中史诗般地展现了大熊猫的演化和发现,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大熊猫今日生活的家园,国内外献身大熊猫保护事业的专家学者的故事,熊猫明星的“幕后戏”独家披露等生动内容。书中不但内容精彩纷呈,大量图片亦均是权威发布,具有赏鉴和珍藏价值。

在中国政府、国内外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下'当前野生大熊猫已增加到1590余只,有关大熊猫的保护和科研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拯救、保护大熊猫的理念深入人心。愿这部精美的图册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能为守护大熊猫的事业出一份力。

目录

壹:大熊猫一来自远古的物种

 大熊猫的演化历程

 发现认识大熊猫

 中国人对大熊猫的认识与保护

贰:今日生活的家园

 大熊猫的故乡

 与大熊猫共生的动植物

 长海的警示一关于九寨沟

 卧龙:掩在深山的翡翠

 秦岭与大熊猫的渊源

 佛坪:承载国宝之地

 白水江:独特的保护区

叁:黑白世界的精灵

 大熊猫的生态习性

 大熊猫的食物

 大熊猫“比武招亲”

 风雪中探访大熊猫“秦亚”母仔

肆:生生不息的情缘

 胡锦矗和五一棚

 潘文石、吕植在长青

 张和民与卧龙

 向氏父子的熊猫情结

 夏勒的首次卧龙行

伍:继续生存的出路

 不凡的身世——记“团团” “圆圆”

 人工育幼大熊猫——攻克世界技术尖端

 大熊猫繁育——卧龙30年的艰难历程

 卧龙——圈养大熊猫的安逸生活

 吉祥之星——放归试验的大熊猫“祥祥”

尾声:实施大熊猫工程促进大熊猫保护

编后记

试读章节

每年的7~8月间,来卧龙的游客有幸在育幼室的玻璃窗外目睹饲养员如何料理大熊猫幼仔吃奶、排便。无论谁第一眼看到大熊猫初生的幼仔,惊讶之余是强烈地震撼——这个盈盈不满一掌的小玩意儿,不仅与它妈妈的身体差别悬殊,而且连五官都没有发育完全。

新生幼仔在育幼员的手掌中霸道地高声锐叫着,饲养员一边“嗯,好了,好了!”“噢,好大的脾气呀!”轻声与它应答,一边用手掌模仿熊猫妈妈细腻地按摩它的周身,在温柔的安抚下,初生的熊猫幼仔的叫声渐渐平息,排完便后安静地吃奶。大熊猫的“保育员”是世界上最值得敬仰的“妈妈”,每一个人类的母亲都应该对他们肃然起敬。这不仅是因为大熊猫是全世界最可爱的动物,能够亲自喂养大熊猫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夸耀的幸事,更是因为大熊猫的幼仔是世界上所有哺乳动物中最不易人工育活的婴儿。每一个大熊猫保育员不仅受过高等教育,上岗前还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每一个操作步骤、操作姿势都要烂熟于心,一丝一毫的差池都能造成一个生命的夭折。没有科学的基础则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执行操作守则,更重要的是大熊猫保育员必须怀着一颗熊猫妈妈的心去爱抚熊猫幼仔。出生的头3天大熊猫的幼仔几乎没有吞咽能力,需用纤细的胃管饲喂;而它的胃容量非常地小,每次喂进的奶汁零点几毫升,一天24个小时要饲喂十几道。

幼儿园,快乐的生活

在野外,大熊猫幼仔通常是在1岁时(体重有30千克)有了32颗坚硬的牙齿后自然断奶,靠吃竹叶来维持自己的新陈代谢。断奶以后,它依然需要妈妈的温暖和爱抚,与妈妈游荡于竹林中,跟妈妈学习觅食等生存的本领。跟妈妈度过又一个冬天,春天来临,幼仔已经19个月大。当熊猫妈妈再次发情,准备孕育新的生命时,熊猫幼仔就要离开妈妈独立为生——大熊猫母幼家庭解体了。

为了让熊描妈妈早一年发情繁殖,圈养的大熊猫幼仔比野外大熊猫早一年离开妈妈。每年的2月,新生的大熊猫半岁左右,就要与妈妈分离断奶,到幼儿园来生活了。其实这个时候熊猫幼仔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断奶,只是摆脱母亲的乳汁而完全依赖人工喂乳。

半岁以后的大熊猫幼仔面临着又一个生命关口:断奶关。因为火熊猫幼仔是多项生理功能发育不健全的早产儿,以前研制的人工乳难以适应幼小大熊猫的消化和生长发育的需求,致使消化道疾病经常发生,所以人工育幼成活率很低,少数成活的幼仔也因为消化道疾病的困扰难以正常发育至成年。卧龙经过多年摸索实践研制出一种人工乳,容易被幼仔消化吸收,可以刺激其免疫系统的发育。自从有了“熊猫宝宝奶粉”后,在卧龙的大熊猫幼仔成活率大大提高。但是,仅仅让熊猫幼仔存活还不行,还要让每个活下来的大熊猫身心健康,茁壮成长。为此卧龙大熊猫研究中心想了很多办法。

幼儿园为它们设置了各种运动器材,甚至配备了体育教练——为了多元化,卧龙还招聘厂体育专业的人才。在这里生活的幼年大熊猫身心健康,绝对不会出现不良行为。在幼儿园生活一年,1岁半以后它们彻底断奶,不再吃流质的食物,过渡到进食竹子等硬食物,由一个幼年的熊猫成长为青年大熊猫——亚成体。每年2月,新的熊猫幼仔进入幼儿园,上一年进入、已达到1岁半的熊猫幼仔步入了少年期,就要走出幼儿园进入更大的场地——来到大熊猫圈养场。

但是长成亚成体的大熊猫也不是高枕无忧了。过去,亚成体的大熊猫在1岁半到5岁进入青春期以前很容易成为长不大的“僵猫”,在单调的生活中形成“机械行为”,到了繁殖年龄后不能成功地繁殖。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卧龙建立了大熊猫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根据大熊猫的消化生理特征,实行少量多餐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生理周期给予不同的营养配方,在发情期间对雌雄性大熊猫给予发情诱导。推行爱心饲养,为大熊猫创造多样化的生活环境。现在,卧龙的圈养大熊猫几乎百分之百都能成功繁殖。P120-122

后记

《守护大熊猫》一书终于要付印了,从策划至此时,已近一年。1978年我受林业部的委托,前往九寨沟和卧龙进行拍摄工作,那是我第一次进入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至今我与大熊猫结缘已有30年了。

记得在1978年11月中旬,时值初冬季节,我来到卧龙。从保护区管理局所在地沙湾出发,越过皮条河的铁索桥,沿着林中小路步行3个多小时,就到了五一棚,当时这个观察站只有几间木板房和几顶帐蓬。次日清晨,下起了小雨,时任五一棚的棚长周守德带着我们去看大熊猫过夜的树洞,林子里没有路,我们像熊猫~样在箭竹林里穿行,小雨变成了雨夹雪,终于到了树洞,只找到几坨大熊猫的粪便:对我们这些外行来说,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但观察人员却可以从粪便中分析出大熊猫几天前到过这里,吃的是什么竹子等等,这些都是他们日常的工作。我们冒着雨雪返回“五一棚”:浑身上下,里里外外,几乎没有一处是干的,而且满身泥泞,只得换上考察人员的军大衣,坐在火塘边将衣服一一烤干。

1986年10月下旬,我在卧龙拍到了8月12日出生的第一只人工繁殖的大熊猫幼仔“蓝天”,那时“蓝天”已经两个半月大。

2008年3月下旬我前住秦岭南坡的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区,佛坪保护区三官庙保护站管辖范围达50多平方千米,栖息着30只左右的野生大熊猫,是我国野生大熊猫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从凉风垭保护站到三官庙8000米的步道两旁,经常可以看到大熊猫新鲜的粪便,及熊猫吃过的竹子;这些都让我们兴奋不已,以为马上就能见到大熊猫,但头两日搜索未果。第三天继续搜索,终于如愿以偿看见了野生大熊猫。竹林很密,根本无法拍照。我不甘心,匍匐前进,一米~米地接近,开始我还有点害怕,后来发现它没有攻击我的意思,于是胆子就大了;当我到距离它3米左右的地方,它看着我,起身移动几米,接着吃竹子;我再接近,可它始终和我保持3~5米的距离。

30年的林区采访,使我亲身体会到广大自然保护工作者工作和生活的艰辛,从事野外考察的林业、动植物专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经常是几十天在林子里转,风餐露宿,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冰凉的干粮,睡得是帐篷(20世纪70~80年代经常是裹个军大衣在树下过夜)。也就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工作,我国的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已恢复到近1600只,人工圈养种群发展到230多只。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建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62个,总面积近320万公顷。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极重灾区都是我国野生大熊猫的重点分布区。几十年努力形成的大熊猫保护体系遭受重创,基础设施严重损毁,房屋大量倒塌。而紧邻震中的卧龙,从5月12日至5月17日,通讯和交通全部中断,成为“孤岛”。在这6天中,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全体工作人员,和外界失去联系,在自己都没有安身之地的情况下,冒着连续不断的余震,坚守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及时抢救和精心照顾了几十只大熊猫。至此书发稿时,卧龙已在区内妥善安置好7只2007年出生的大熊猫幼仔,其余大熊猫全部转移到卧龙雅安碧峰峡基地及其他各地动物园。

我于2008年7月9日赶往碧峰峡拍摄震后出生的全球首对大熊猫双胞胎。每天拍完照片,傍晚时在驻地院子里遥望邛崃山,满眼青翠欲滴,在山的北坡就是此次受灾最严重的卧龙,灾后重建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震后大熊猫“帼帼”生下一对双胞胎,这是生命的延续;只要“卧龙精神”在,卧龙:我们一定会回来的;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我们一定会重建大熊猫美好家园。

罗小韵

2008年8月8日凌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守护大熊猫(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小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201291
开本 16开
页数 13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8-01
首版时间 2008-08-01
印刷时间 200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1.0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Q959.838-64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94
22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0: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