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浙江红色历史文化课例/公共史学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在1921-2021年这100年中,浙江在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浙江嘉兴南湖;中共领导的第一场农民运动发生在浙江杭州衙前;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居委会在杭州成立;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宪法草案在杭州起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后基层治理的“枫桥经验”、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千鹤经验”、大陈岛的“垦荒精神”、新时代的“两山理论”等等,都产生在浙江。本书以“用红色历史文化让立德树人活起来”为目标,以浙江丰富多彩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为素材,将历史教育与浙江红色历史文化有效融合,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周东华,杭州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主任、浙江省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从事近代中国医疗社会史、社会公益史、抗日战争史和公共史学等研究。在《社会学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主编、出版《民国浙江基督教教育研究》《福康往事》等著作多部,致力于推动专业而有趣的公共史学理论与实践工作。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红船首航 第一节 真理的味道有点甜——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 第二节 红船首航嘉兴南湖:中共一大在浙江 第三节 农民运动“最先发轫者”——衙前农民运动 第四节 新中国第一个居民委员会:杭州上城区上羊市街居民委员会 第五节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毛泽东主持“五四宪法”草案起草 第二章 红旗飘飘 第一节 浙江红旗第一飘:亭旁起义 第二节 浙东燎原之始:南田暴动 第三节 瓯越烽火:中共温州独立支部 第四节 四明曙光: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 第三章 红色基地 第一节 云和革命发源地:梅湾村 第二节 后方的战场,金萧支队养元坑后勤基地 第三节 浙南延安: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 第四节 江南小延安:新四军苏浙军区 第四章 红色英烈 第一节 保家卫国:葛云飞 第二节 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 第三节 赤心献革命:刘英 第四节 海空卫士:王伟 第五章 红色治理 第一节 垦荒精神:大陈岛垦荒 第二节 “两山”理论:浙江的生态防治 第三节 基层治理的典范:“枫桥经验” 第四节 妇女能顶半边天:千鹤妇女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浙江红色历史文化课例/公共史学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周东华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23491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9 |
出版时间 | 2021-08-01 |
首版时间 | 2021-08-01 |
印刷时间 | 2021-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52 |
CIP核字 | 2021115985 |
中图分类号 | K295.5 |
丛书名 | |
印张 | 2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