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殉爱记(今译为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系莎士比亚艺术思想成熟期的作品,集历史剧、爱情剧、罗马剧、悲剧等于一体,堪称莎士比亚第五大悲剧。全剧以“爱江山还是美人”的激烈矛盾为线索,恢宏的战争,英雄美人的生死离别……其时间和地域跨越之大,为古往今来戏剧少有。英国评论家柯勒律治评价说,在莎士比亚的所有历史剧中,它绝对是最令人惊叹的。后来,英国桂冠诗人德莱顿把它改写成《一切为了爱情》。这部剧也奠定了著名影片《埃及艳后》的基础。1986年中国首届莎士比亚戏剧节,著名戏剧导演胡伟民用中国手法导演了这部剧,引起了巨大反响。
《女王殉爱记(今译为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经朱生豪后人审订的莎士比亚戏剧朱生豪民国原译本。
《女王殉爱记(今译为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凯撒大帝被刺后,奥克泰维斯·凯撒、安东尼、勒毕特斯三巨头共同执掌政权罗马政权。能征善战的大将安东尼,因迷恋娇艳的埃及女王克莉奥佩屈拉而迟迟不回罗马;直到听说亲人都被害时才清醒过来,决心离开女王。回罗马后,三巨头联手平定内乱,安东尼假意与奥克泰维斯的妹妹结婚。然而他无法忘记女王,又返回埃及,整日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此时奥克泰维斯抓住机会,一场争夺权力和帝国的战争爆发了……
该剧系莎士比亚艺术思想成熟期的作品,集历史剧、爱情剧、罗马剧、悲剧等于一体,堪称莎士比亚第五大悲剧。
全剧以“爱江山还是美人”的激烈矛盾为线索,恢宏的战争,英雄美人的生死离别,其时间和地域跨越之大,为古往今来戏剧少有。
英国评论家柯勒律治评价说,在莎士比亚的所有历史剧中,它绝对是最令人惊叹的。
第二场罗马;勒毕特斯府中一室
【伊诺巴勃斯及勒毕特斯上。
勒
好伊诺巴勃斯,你要是能够劝告你家主帅,请他在说话方面温和一些,那就是做了一件大大的好事了。
伊
我要请他按照他自己的本性说话;要是该撒激恼了他,让安东尼向该撒睥睨而视,发出像战神一样的怒吼吧。凭着裘必脱起誓,要是安东尼的胡子装在我的脸上,我今天决不愿意把它薤掉。勒现在不是闹私人意气的时候。伊要是别人有意寻事,那就随时都可以闹起来的。勒可是我们现在有更重大的问题,应该抛弃小小的争执。伊要是小小的争执在前,重大的问题在后,那就不能这么说。
勒
你的话全然是感情用事;可是请你不要拨起火灰来。尊贵的安东尼来了。
【安东尼及文替狄斯上。
伊
该撒也打那边来了。
【该撒,末西那斯,及阿格力巴上。
安
要是我们在这儿相安无事,你就到巴底亚去;听着,文替狄斯。
该
我不知道,末西那斯;问阿格力巴。
勒
尊贵的朋友们,非常重大的事故把我们联合在一起,让我们不要因为些微的小事而彼此参商。各人有什么不痛快的地方不妨平心静气提出来讲讲;要是为了一点小小的意见而弄得面红耳赤,那就不单是见伤不救,简直是向病人行刺了。所以,尊贵的同僚们,请你们俯从我的诚恳的请求,用最友好的态度讨论你们最不愉快的各点,千万不要闹得不欢而散。安说得有理。即使我们现在彼此以兵戎相见,也应该保持这样的精神。
该
欢迎你回到罗马来!
安
谢谢你。
该
请坐。
安
请坐。
该
那么有僭了。
安
听说你为了一些捕风捉影,或者和你毫不相干的事情,心里不大痛快。 该
要是我无缘无故,或者为了一些小小的事情而生起气来,尤其是生你的气,那不是笑话了吗?要是你的名字根本用不到我提在嘴上,我却好端端把它诋毁,那不更是笑话了吗?
安
该撒,我在埃及跟你有什么相干?
该
本来你在埃及,就跟我在罗马一样,大家都是各不相干的;可是假如你在那边图谋危害我的地位,那我就不能不把它当作一个严重的问题。
安
你说我图谋危害是什么意思?
该
你只要看看我在这儿遭到些什么事情,就可以懂得我的意思。你的妻子和兄弟都向我宣战,他们用的都是你的名义。
安
你完全弄错了;我的兄弟从来没有让我与闻他的行动。我曾经调查这件事情的经过,从几个和你交锋过的人的嘴里听到确实的报告。他不是把你我两人一例看待,同样向我们两人的权力挑战吗?我早就有信给你,向你解释过了,你要是有意寻事,应该找一个更充分的理由,这样的借口是不能成立的。
该
你推托得倒很干净,可是太把我看得见事不明啦。
安
那倒不是这样说;我相信你一定不会不想到,他既然把我们两人同时作为攻击的目标,我当然不会赞许他这一种作乱的行为。至于我的妻子,那么我希望你也有一位像她这样强悍的夫人:三分之一的世界在你的统治之下,你可以很容易地把它驾驭,可是你永远驯伏不了这样一个妻子。
伊
但愿我们都有这样的妻子,那么男人可以和女人临阵对垒了!
安
该撒,她的脾气实在太暴躁了,虽然她也是个精明强干的人;我很抱歉她给了你很大的烦扰,你必须原谅我没有力量控制她。
该
你在亚力山特里亚喝酒作乐的时候,我有信写给你;你却把我的信置之不理,把我的使者一顿辱骂赶走出去。……
P38-41
莎士比亚戏剧朱生豪原译本
珍藏全集
“莎士比亚戏剧朱生豪原译本珍藏全集”丛书,其中27部是根据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世界书局出版、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三卷本)原文,四部历史剧(《约翰王》、《理查二世的悲剧》、《亨利四世前篇》、《亨利四世后篇》)是借鉴195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集》(十二),同时参考其手稿出版的。
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以“保持原作之神韵”为首要宗旨。他的译作也的确实现了这个宗旨,以其流畅的译笔、华赡的文采,保持了原作的神韵,传达了莎剧的气派,被誉为翻译文学的杰作,至今仍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和学界的高度评价。许渊冲曾评价说,二十世纪我国翻译界可以传世的名译有三部:朱生豪的《莎士比亚全集》、傅雷的《巴尔扎克选集》和杨必的《名利场》。
于是,朱生豪译本成为市场上流通最广的莎剧图书,发行量达数千万册。但鲜为人知的是,目前市场上有几十种朱译莎剧的版本,虽然都写着“朱生豪译”,但所依据的大多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的“校订本”——上世纪60年代初期,人民文学出版社组织一批国内一流专家对朱生豪原译本进行校订和补译,1978年出版成“校订本”——经校订的朱译莎剧无疑是对原译本的改善,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校订者和原译者的思维定式和语言习惯不同,因此经校订后的译文在语言风格的一致性等方面受到了影响,还有学者对某些修改之处也提出存疑,尤其是以“职业翻译家”的思维方式,去校订和补译“文学家翻译”的译本语言,不但改变了朱生豪原译之味道,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莎剧“原作之神韵”的保持。
当流行的朱译莎剧都是“被校订”的朱生豪译本时,时下读者鲜知人文校订版和“朱生豪原译本”的差别,错把冯京当马凉,几乎和本色的朱生豪译作失之交臂。因此,近年来不乏有识之士呼吁:还原朱生豪原译之味道,保持莎剧原作之神韵。
中国青年出版社根据朱生豪后人朱尚刚先生推荐的原译版本,对照朱生豪翻译手稿进行审订,还原成能体现朱生豪原译风格、再现朱译莎剧文学神韵的“原译本”系列,让读者能看到一个本色的朱生豪译本(包括他的错漏之处)。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世界书局首次出版朱生豪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时,曾计划先行出版“单行本”系列,朱生豪夫人宋清如女士还为此专门撰写了“单行本序”,后因直接出版了三卷本的“全集”,未出单行本而未采用。2012年,朱生豪诞辰100周年之际,经朱尚刚先生授权,以宋清如“单行本序”为开篇,中国青年出版社“第一次”把朱生豪原译的31部莎剧都单独以“原译名”成书出版,制作成“单行本珍藏全集”。 谨以此向“译界楷模”朱生豪100周年诞辰献上我们的一份情意!
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