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殷墟(一个王朝的背影)
内容
编辑推荐

唐际根编著的《殷墟(一个王朝的背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殷墟考古队队长唐际根博士利用考古材料来讲述商朝往事的通俗读物。殷墟是商王朝的都邑,如今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作者利用殷墟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实物资料阐释了商人的种系与族源、国家与社会、农业与定居生活、畜牧业、手工业、水陆交通、货币与贸易、占卜、葬俗、人殉与人祭、当时的英雄人物、文字、艺术成就等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另外,作者作为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专家学者,向读者揭示了殷墟能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和殷墟具备的国际影响力。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文字通俗易懂,想了解商朝历史和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的人请一定要看这本书。

内容推荐

唐际根编著的《殷墟(一个王朝的背影)》介绍了,发源于太行山东麓的洹河,是我国北方的一条小型水系。多少个纪元,她静静地流淌在豫北平原,宛如一名裸卧的少女,冰肌玉肤,睡意蒙眬。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依偎在洹河怀抱的豫北重镇安阳,曾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王朝的都邑所在地。

这个王朝便是商朝。商王朝在安阳的都邑,被称为殷墟。

巨大的宫殿、恢宏的宗庙、气势磅礴的王陵,描绘出一幅壮阔的画面。残断的甲骨卜辞,虽然常常只存留只言片语,但仍然可读出百转柔肠。

公元前1046年,当西周王朝的历史车轮碾过豫北大地的时候,殷商成为过去,都邑沦为废墟。然而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因此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我们,挟带着废墟走向现代、走向未来。

殷墟,值得我们永远关注。

目录

壹 殷墟为什么能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贰 地下埋藏个商王朝

叁 三千年山水传奇

肆 跨时空回溯:种系与族源

伍 国家与社会

陆 家在洹上:农业与定居生活

柒 牧野原本牛羊肥:畜牧业

捌 百工竞艺:门类众多的手工业生产

玖 马车遥伴轻舟过:水陆交通

拾 经济史上的海贝时代:货贝与贸易

拾壹 占卜:未来可以预知

拾贰 葬俗:棺椁为屋,事死如生

拾叁 斧钺下的生灵:人殉与人祭

拾肆 岁月无法尘封的美丽

拾伍 鬼神泣,文字出

拾陆 “狰狞”与质朴:艺术的意味与美感

拾柒 祸起干戈:王朝的覆灭

拾捌 世界的殷墟

试读章节

一般来说,铜容器都是倒着浇铸的,铜溶液冷却后,打碎外范,掏出内芯,再用砺石修正磨光,即可得到一件新铸的青铜器。但烧铸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技术设备。首先是溶铜工具,包括小型坩埚和比坩埚更大的熔炉。

殷墟的5处铸铜作坊中,经过较大面积揭露的有苗圃北地和孝民屯两处。两处遗址都设在距洹水很近的地办,为的是解决用水和取沙的问题。其中苗同北地铸铜作坊还发现引水的人工渠穿行其间。

苗圃北地铸铜作坊位于小屯宫庙区东南约l公里处,范同任10000平方米以上。现已做过多次发掘,证明是一处殷墟文化一至四期均在他用的大型作坊。遗址分为居住区与生产区两部分,居住区位置偏西,生产区位置偏东。

制范、制模的遗迹主要是一种用料礓石粉铺成的工作场地,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2米。料礓石面铺得较薄,最厚的也只有0.12米。但地面较硬,有的还用火烧过。发掘过程中,这种场地伴出陶范和陶范泥坯。

陶范的烘烤有单独的工作间,这种工作间通常作长方形,面积不大,有时只有6-7平方米。地面以料礓石掺黄土筑成,烘范炉呈椭圆形,有炉瞠、火道、烟道。附近有时会发现经过烘烤的陶范。

铸铜的浇铸间为一种类似“工棚”的建筑。有的建于地表,囱的T作面低于地面,作半地穴式。苗圃北地铸铜作坊曾发现一处浇铸问,平面呈方形,东西长3.3米,南北宽3.5米,工作面低于地表0.4米;中间尚遗留有一个长1米以上的方形陶范,四角各有一柱洞。

苗圃北地和孝民屯两处铸铜作坊遗址中还发现了熔铜工具、铸铜工具、制范上具和修整铜器的工具等。

孝民屯村西铸铜作坊只做过小规模发掘,出土了一批陶范、熔炉残块、铜渣、木炭等,其中内范多是工具和武器范。据分析,该作坊是一处建于殷墟文化第二期、延续至第四期的以生产武器和工具为主的作坊。孝民屯东铸铜作坊与孝民屯西作坊相隔约200米,二者也有可能原本是同一作坊的两个小区。近年的发掘表明该作坊的规模不小于苗圃北地作坊。

小屯东北地铸铜作坊的年代早于宫庙区的建筑基址,可能早于殷墟文化第一期的遗存。

殷墟出土的铜器如果按器类划分,容器类有鼎、■(yan)、觚、爵、尊、方彝、■(jia)、瓿(bu)、卣(you)、壶、盘、簋(gui)、豆、盂(yu);乐器类有铙;工具类有刀、削、斧、锛(ben)、凿、锥、锯、钻、刻刀、鱼钩、铲;兵器类有戈、钺(yue)、矛、大刀、镞、胄(头盔);车器类有车轭(e)、车策、弓形器;其他杂项还有多钩形器、铜镜等。

迄今殷墟出土铜器总数在6000件以上。如果以数量划分,兵器是大宗,约占全部出土品的2/3,容器约占1/6,工具、车马器及其他杂器占1/6。

玉石加工

1975年,安阳小屯发现一处专门的玉石器作坊,证明商王室拥有自已的玉石器加工场所。这处玉石器加工作坊位于殷墟宫庙区内,主体是一处地穴式房址和一处半地穴式房址。

地穴式房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5.95米,东西宽2.5米,深3米。室内三面有高约1.3米的烧土壁台,可以用来堆放玉料和琢玉工具。工作面用厚约0.17米土铺垫而成,加工平整并经烧烤。工作面下还叠压着一座祭祀坑,内埋一具被肢解的人骨。为保持室内干燥,西、北、东三面墙壁的下部都有防潮用的木炭。房址内出土了600余件圆锥形石料,260余块长方形磨石(残块),部分玉、石雕刻品以及少量的原始瓷器。

半地穴式房址平面近方形,西壁扩有一耳室,面积约5.3平方米。工作面用黄褐色土铺成,西南角有一片烧土面。房址中出土了较多的石璋残片,以及一些制作精巧的小型玉石雕刻品、绿松石、蚌器、铜刀、铜镞(zu)等。

殷墟玉器绝大部分属于软玉类。一般认为新疆和田是殷墟玉料的主产地,但也有学者认为,除新疆和田外,还有一部分产于今河南南阳独山、新密和淅川。普通石器的原料取材广泛。20世纪30年代出土的一批石器经鉴定以板岩、辉绿岩、石灰岩较多,其他还有砂岩、黝辉石、玉髓、缟(gao)玛瑙、蛋白石、蛇纹石、绿岩、流纹岩等二十余种。60年代殷墟出土的石器,鉴定结果则有板岩、石英岩、火理岩、砂岩、辉绿岩、玄武岩、流纹岩、绢云片岩等。

多数玉器的色泽呈绿色、黄褐色、白色或棕绿色,其次为灰色或黄包,只有极少数黑玉。研究表明,殷代制玉已经有了一套从选料、开料、造型、钻孔到琢纹、抛光的完整工序。

殷墟玉器中许多是玉料、半成品,甚至废料。一些小型玉器即利用边角料加工成型。殷墟玉器中还有大量改制器。

开料似乎有两种方法,一是用硬质条状或片状工具加解玉砂反复推磨切割。这种方法适宜于器形较厚,玉料能够承受琢磨时产生的振动而不至破碎。另一种开料方法是砣具切割。此法适宜于器形很薄的玉器。

殷墟的多数片状器应是经过两边对切成片的。典型的例子是有中脊的玉戈或矛,经过两边对切,中部结合处正是中脊。这样,既节省了工时,降低了损坏的危险,同时也恰好留出了显示其锋利的中脊。有些器物,由于两边对切时未掌握水平,以至于埘切错位,而在器物中部留下一道凹槽或台面。

殷墟时期的钻孔技术已相当成熟。从器物上可见到两种钻孔方法。

其一是桯钻。这种钻孔一般孔径较小。如果器形较薄,多是单向桯钻,与解玉砂磨擦时间的不同,造成孔径一端大,一端小,呈漏斗形;如果器形较厚或较长(如玉管),则多是两面对钻。由于两端钻孔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很容易在中部交错。

其二是管钻。这种钻孔一般孔径较大。对于器物较薄者,多单向钻。对于器物较厚者,则两面钻。同样,由于与解玉砂磨擦时间的不同,一面钻孔的剖面呈梯形。而两面钻孔的剖面则两端大,中部小,有的在中部还留有对接未打磨的断碴。较大的管芯玉料还可被制作成其他物品。最典型的即是环、璧、琮类器物的管芯料用来制作圆形穿孔饰物。

殷墟玉器表现纹饰有三种基本手法:单阴线刻、双阴线勾彻和阳线表现。每一种图案造型都是由这三种基本形式加上镂空、钻孔、浅浮雕等构成。P100-10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殷墟(一个王朝的背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际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30231710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2008157307
中图分类号 K878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