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虞美人草(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日本最伟大的作家夏目漱石,多年来饱受争议却永不褪色的成名巨著《虞美人草》,村上春树最心仪的文学经典!

《阴阳师》译者茂吕美耶倾力译著,唯一中文译本,首度登陆中国。

出身于官宦之家的藤尾就像是日本古画中袅袅婷婷的美人,看似气质如兰的她内心深处却涌动着一股可怕而炽烈的情感,她不合适宜的爱上了自己同父异母兄长钦武,而且还放任自己沉溺于这种乱伦的感情深渊中……

内容推荐

夏目漱石经典小说《虞美人草》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虞美人草》讲述:二十世纪初期,日本刚从封建社会转为资本主义社会不久。人们对西洋文化极为崇拜,青年男女大呼思想解放,尤其是上流阶层,几乎都以西式文化为潮流,促生了一批思想先进、行事独特的年轻人。

外交官的女儿藤尾,自小便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学识出众、谈吐优雅。父亲死后,为了从藤尾同父异母的哥哥手中夺取遗产,母亲催她成婚。然而,藤尾对父亲生前所定的婚姻并不满意,与举止粗鲁的未婚夫相比,她更愿与一个虽然贫困却拥有极高荣誉的诗人交往。她放任自己去幻想与诗人的未来,享受与学识渊博的诗人之间高雅的交往,沉迷在诗人为自己而倾倒的虚荣感之中。但是她并未料到这一切都是假象,诗人看中的其实只是她的财产和美貌,甚至他早就有了未婚妻。得知真相的藤尾内心如烈火焚烧一般,虚荣与骄傲形同毒药让她无法回头。藤尾最终自杀了,而身边人仍要继续着悲喜交杂的人生剧。

试读章节

“相当远哪。本来应该从哪里爬上来的?”

一人用手帕擦着额头止步。

“我也不知道该从哪里上来。从哪里上来都一样,反正山就在那边。”

容貌和体格均是四方形的男人漫不经心地答。

男人戴着一顶帽檐上翘的棕色软呢帽,扬起眉毛仰望深蓝微茫的春空,高耸的比睿山屹立在风一吹便会东摇西摆的轻柔大气中,仿佛在向登山人挑衅。

“这真是一座顽固的山。”男人挺起方形胸膛,身子微微靠在樱木拐杖,随即又以蔑视比睿山的口吻道:“既然能看得那么清楚,小事一桩。”

“能看得那么清楚?今天早上我们离开旅馆时就已经看得一清二楚了。来到京都若看不到比睿山,那才叫大事一桩。”

“反正看得到不就行了?你不要啰唆,走着走着自然会抵达山顶。”

高瘦男子不回话,脱下帽子在胸前扇风。他那平日都以帽檐遮住,从未让漂染出油菜花的春日艳阳晒过的宽额,苍白得格外显眼。

“喂,现在不能休息,快走吧。”

对方让冒汗的额头全露在春风中,恨不得黏在头上的黑发能往上飞似的,只手握着手帕,胡乱揉搓着额头、脸庞、颈窝。他完全不在乎另一人的催促,反问:

“你刚才说那座山很顽固?”

“嗯,你看它那样子不正是一副纹风不动的态度吗?就像这样。”男人耸起方形肩膀,另一只手握成拳头,摆出一副自己也纹风不动的姿势。

“纹风不动是形容能动却不动的状况吧?”男子斜着细长眼睛俯视对方。

“没错。”

“那座山会动吗?”

“哈哈哈,你又来了。你是个只为嗑牙而来到这世上的人。快走吧。”男人嗖地举起粗大樱杖搁在肩上,随即迈步前行。高瘦男子也将手帕收进袖兜里跨开脚步。

“早知道就在山端的平八茶屋玩一天算了。现在爬上去也只能爬到半山腰。你说,到山顶究竟有几里?”

“到山顶有一里半。”

“从哪里算起?”

“我怎么知道从哪里算起?不过是一座京都的山嘛。”

高瘦男子不答话,默默地笑着。方形男人精神抖擞地滔滔不绝。

“跟你这种只会纸上空谈却不付诸行动的男人一起旅游,会错过很多地方。真正倒霉的是你的旅伴。”

“碰到你这种乱闯乱撞的人,你的旅伴也很倒霉。你带人家出来,竟然连该从何处登山,该看哪里,该从何处下山,都完全摸不着门儿,不是吗?”

“这算什么?这点小事也用列入计划中吗?不过就那座山而已。”

“就拿那座山来说好了,你知道那座山高度有几千尺吗?”

“我怎么知道?这种无聊事……你知道吗?”

“我也不知道。”

“看吧,你还说。”

“你别那么自以为是,你不是也不清楚吗?即便我俩都不清楚这座山有多高,你至少应该弄清楚我们到山上到底要看什么,大概需要花几个小时,这样才能按照预定计划进行我们的行程。”  “不能按计划进行,那重新安排不就得了。像你这样老把时间花在胡思乱想上,要重新计划几遍都行。”男人继续快步往前走。高瘦男子无言地落在后头。

京城春色易作诗,七条横贯至一条,柳色如烟亦似雾,窥探白布击温水,数尽高野川河滩,遥遥路沿北蜿蜒,前行约走二里余,山自左右迫眼前,脚下流水潺湲声,转个弯,拐个角,或此方,或彼方,曲曲弯弯荡余音。山中春意渐阑珊,春至山顶残雪寒,高耸峰峦脚跟下,一条阴暗羊肠路,大原女爬坡迎面来。牛也来。京城的春天像老牛撒尿拖着走,既长且安静。

P1-3

序言

明治四十年(1907年)三月,夏目漱石辞去东京帝国大学、第一高等学校教职,跳槽改行进入《东京朝日新闻》当报社社员,专任文艺栏,为报社写小说,从此跨上职业作家之途。这一年,夏目漱石刚好满四十岁。

二十世纪初的日本小说家,即便作品再如何畅销,也无法光靠稿费或版税养家糊口。小说家通常以记者身份进报社,每个月领固定月薪,如此才能专心执笔写长篇连载小说。当时的报社记者和小说家的社会地位非常低,而公务员身份的大学讲师或教授,权威很大,因此夏目漱石的跳槽事件轰动了全国。

跳槽之前,夏目漱石在文坛虽小有名气,读者却只限文艺圈的圈内人。例如刊登夏目漱石的处女作亦是成名作《我是猫》的杂志《子规》,原为俳句杂志,发行量仅三百份。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一月开始连载《我是猫》,《子规》杂志发行量最高纪录达四千份,但夏目漱石转到《东京朝日新闻》后,杂志发行量逐渐减至三分之一。

以夏目漱石三十九岁那年来看,四月在《子规》杂志发表《少爷》,七月完成《我是猫》,九月在《新小说》杂志发表《草枕》,十月在《中央公论》杂志发表《二百十日》。《子规》杂志最高发行量是四千份,《中央公论》仅有七百五十份,《新小说》杂志发行量是一万份。也就是说,夏目漱石于改行前的读者数顶多只有一万。

我们再来看看当时的稿费到底多少。《少爷》的稿费是一百四十八圆,《我是猫》完结篇的稿费是三十八圆五十钱;《我是猫》单行本书籍定价是九十五钱,初版发行量通常只有一千本,作家应得版税是书籍定价的百分之十五。因此即便《我是猫》分为三册上市,夏目漱石也只能拿到四百多圆的版税。

当时的书籍非常贵,例如《我是猫》一册定价九十五钱,而小学教师初次任职的月薪是八圆,一般报社记者的工资也只有十至二十五圆,在老百姓眼里看来,书籍算是奢侈品,实在买不起。小说家无法靠稿费或版税过日子也是理所当然。

《东京朝日新闻》向夏目漱石提出的条件是月薪Z-百圆,工作是半年写一篇连载一百回左右的长篇小说或三篇中篇小说即可。这对夏目漱石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条件。何况夏目漱石早已厌弃教英文的教职生活,于是决定改行跳槽。夏目漱石在《入社致词》中坦白说,因为家中孩子多,房租贵,光靠大学讲师的八百圆年薪无法养家,令他不得不身兼多个讲师工作。另一原因是夏目漱石在职场不得志。东京帝国大学文科英文系的前任讲师是《怪谈》作者小泉八云。小泉八云的教学方式倾向抒情,夏目漱石的教学方式则偏向理论,非常难懂,导致夏目漱石在学校不受学生捧场。总而言之,夏目漱石是为了经济条件和职场问题而决定跳槽。

《虞美人草》正是夏目漱石进报社后的第一部长篇连载小说。小说连载之前,夏目漱石辞去教职进报社的事已成为八卦头条新闻,订定小说书名后,报道一出,三越吴服店(三越百货公司)即出售“虞美人草浴衣”,珠宝商也推出“虞美人草戒指”,热闹哄哄。小说刊出后,车站报贩及街头报贩更每天连连高呼“虞美人草”、“虞美人草”地叫卖报纸。在这种情况下,夏目漱石的压力理应很大。

报纸的读者群是不特定多数,何况当时的《东京朝Et新闻》发行量是二十万份,《大阪朝日新闻》是三十万份,《虞美人草》同时在东京和大阪的《朝日新闻》连载,读者群骤增为五十万。这数量和最多一万份的文艺杂志全然不同,是夏目漱石身为职业小说家后真正接受考验的第一步。

到明治三十年为止,日本文坛有所谓的四天王:红露逍鸥。红——尾崎红叶,露——幸田露伴,这两位作家与夏目漱石一样,均生于日本改朝换代的明治元年。前者留下《多情多恨》、《金色夜叉》等畅销通俗小说,在夏目漱石发表《我是猫》前一年过世;后者虽有《五重塔》、《运命》等文言文小说,但在夏目漱石出道时,创作力已减弱。“逍鸥”是坪内逍遥和森鸥外,两人都比夏目漱石年长。坪内逍遥是写实主义文学提倡者,他在《小说神髓》中否定向来的劝善惩恶式的妇孺故事,主张小说家应该着重人情世态和当代社会风俗描写,而且必须着力于心理观察并保持客观态度。坪内逍遥虽然确立了日本近代文学的去向,自己却无法摆脱旧时代读物的影响,最后放弃小说创作,转而致力于戏剧文学,并留下《莎士比亚全集》翻译作品伟业。森鸥外的本行是军医,在文坛始终保持孤高态度,不结党也不收弟子,除了创作历史小说和现代小说,也着手外国文学翻译,并积极写评论和剧本。

以上四人是日本明治文坛的既成势力,新势力是写实主义文学派的国木田独步、岛崎藤村、田山花袋等人。夏目漱石刚好在这两个新旧文学大浪潮的碰撞时期登场。

以年龄来说,夏日漱石出道甚晚,三十八岁时发表《我是猫》,四十岁才决定自己的终生职业,孤注一掷辞去教职,进报社在报纸文艺栏连载《虞美人草》。然而,时代正在朝写实主义文学笔直迈进,夏目漱石的文笔却驻足在旧时代的骈体文,讲究句式、对偶,词藻华丽得如浓妆艳抹的女子,人物造型也过于格式化,可以想见当时的文坛对《虞美人草》的评论。比夏目漱石年少的写实主义小说家兼文学评论家的正宗白鸟,日后在《作家论》中批评,夏目漱石写《虞美人草》时,过于炫示自己的文笔,喋喋不休讲述一些无聊道理,犹如近代化的曲亭马琴(《南总里见八犬传》作者)。

正宗白鸟的评论并非无的放矢,事实确实如他所说。严格说来。包括《虞美人草》,夏目漱石的初期作品都不是近代小说,但一百年后的现代日本读者至少还读得懂《我是猫》和《少爷》,只有《虞美人草》这部小说非常难懂。即便日文原文书的注释多达四百五十多条。日本读者仍会读得昏头昏脑,甚至连加注释的文学专家也承认注释得很辛苦。日本的文学研究者在研究夏目漱石的作品时,通常会故意漠视《虞美人草》,视这部小说为夏目漱石过渡期间的作品,不予评论。有专家说,这部小说的叙述文只能当做诗篇来看;另有专家说,这是一部无法逐字翻译成现代日文的小说。

就译者的立场来说,我也翻译得非常辛苦。《虞美人草》中的人物会话虽然是白话文,但叙述文是把中国汉诗或古典文章翻译成日文的文言文,而且除了汉诗,还随处安插日本俳句、和歌。小说故事迟迟不前进,作者一直在“喋喋不休讲述一些无聊道理”。坦白讲,对我来说,中国文言文的文章反倒比较易懂。但是,即便翻译得很辛苦,或者说,正因为翻译得很辛苦,令我首次理解夏目漱石写这部小说时的精神压力和干劲。他确实如他在辞职前一年写给友人的信中所说那般,是秉着“如不顾性命的维新志士般的强烈精神”在经营文学,一字一句不厌其烦地推敲琢磨小说文字。

夏目漱石生前写的信件都被保存下来,仔细读他的信件,可以发现他在连载《虞美人草》时,精神状况极为不安定,时躁时郁。有时在信中向友人抱怨“很想拔出正宗名刀砍下妻子和女佣的头颅”,有时说“真不想继续写《虞美人草》。很想赶快杀掉(小说中的)女人”。夏目漱石并非无法驾驭小说人物和故事情节结构,真正令他写得不时动肝火的原因是文体。用俳句发句和汉诗文体写长篇小说需要极端强烈的耐性和毅力,再说这是报纸连载小说,一天都不能中断。难怪夏目漱石在信中感概道:“我很想在八十岁之前变成很有耐性的人,写出多篇杰作后再死去。”

遗憾的是,夏目漱石在满四十九岁那年病逝。作家生涯非常短,仅有十年。

不知是不是不得圈内人好评之因,夏目漱石于生前也不喜欢《虞美人草》。《虞美人草》完稿后,翌年,夏目漱石继续在《东京朝日新闻》连载《坑夫》。《坑夫》以及之后的作品,文体均一改过去的骈俪,犹如洗净铅华不施脂粉、青鞋布袜的女人,朴实平淡。这也是夏目漱石的作品之所以耐得住长达一世纪时间考验的最大理由吧。

茂吕美耶

书评(媒体评论)

夏目漱石的伟大,不只是在文学方面的造诣,更多的是因为蕴含在其文字中的、能动摇灵魂阴暗面的那股力量。

——村上春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虞美人草(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夏目漱石
译者 (日)茂吕美耶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13883
开本 16开
页数 29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35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13.45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6
151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8: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