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史记撰述宗旨研究--兼与左传文献对比 |
内容 | 内容推荐 司马迁综考古今学术思想、文化遗产,辨别其源流得失,使得《史记》既成为政治史、社会史,也成为具有相当分量的学术史。本书通过天人观、通变观、政治观、人物观等几个方面,运用史料对比的方法,细勘《史记》与《左传》等先秦史书的异同,并分析其中一些疑点问题,对《史记》所体现的思想造诣、艺术高度、思想局限做出令人信服的评价。《史记》继承了前代典籍中的大量材料,而又有自己的发挥和建树,体现出独特的悲剧精神、深刻的批判意识和理想光芒,其中所蕴含的优秀思想文化传统,体现的作家的时代意识、历史情怀和使命感也将使《史记》一书实现其历史价值的现代转换。本书在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结论,可为《史记》研究中这一空白较多的领域提供可靠的资料来源,启示独到的研究角度。 作者简介 梁晓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古代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史传文学、山水文学。发表论文《经典传承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书写黑暗穿透黑暗——司马迁的悲悯心态》《一位被低估了的诗人——格高气清韦应物》等;主编《中国古代文学纲要》(旅游教育出版社),编著《元曲中的旅游》(中国旅游出版社,第一作者)、《宋词中的旅游》(中国旅游出版社,第二作者)等。主持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面上(重点)项目“中国古代旅游文学研究”等项目。曾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科研成果(教材类)二等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优秀教学奖三等奖等。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总论 一、反经爱奇 二、史德为本 三、史识义理 第二章 动机论 一、发愤著书 二、生死之际 三、太史公曰 第三章 天人观 一、观念溯源 二、天命天道 三、小结 第四章 通变观 一、观念溯源 二、彰往察来 三、小结 第五章 政治观 一、君臣关系 二、功臣悲剧 三、复仇观念 四、士不遇论 五、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史记撰述宗旨研究--兼与左传文献对比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梁晓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河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94525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1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0 |
出版时间 | 2020-12-01 |
首版时间 | 2020-12-01 |
印刷时间 | 2020-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50 |
CIP核字 | 2020255028 |
中图分类号 | K204.2 |
丛书名 | |
印张 | 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河南 |
长 | 207 |
宽 | 145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