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坡的影子
内容
编辑推荐

侦探小说鼻祖埃德加·爱伦·坡醉于1849年10月3日死于巴尔的摩的瑞安酒馆。他为何而亡?政治?爱情?阴谋?……百余年来,这成为文学史上的未解之谜。

本书以坡之死的诸多细节为蓝本,尊重史实,权威可信,书中包含的某些信息为首次公开,所有证据及推理皆有事实根据。作者为此查阅了大量信息,包括遍布于六个州内的档案储藏馆,力求得出最权威的结论。一些首次公开的事实线索包括:N.C.布鲁克斯博士家被大火烧毁,起火时间恰与坡到达巴尔的摩并意图拜访的时间重合;乔治·赫林为第四选区辉格党主席,其于选举期间在瑞安出现,10月3日亨利·赫林意外出现于瑞安或许就与此有关;约瑟夫·斯诺格拉斯在禁酒协会中扮演重要角色,大力倡导周日禁酒法令,并于10月3日选举前夕竭力挽回约翰·沃特曼丑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费城的玛格丽特·圣·莱恩·罗德于1851年发表《陌生人之死》,其于本书中被首次确定为与坡有关;费城邮局中的那封署名为“E.S.T.葛瑞”的信件也为本书作者首次发现;此外,关于坡为何使用“葛瑞”之名所作的相关分析亦为本书中首次出现。

内容推荐

1849年10月3日,侦探小说鼻祖埃德加·爱伦·坡醉死于巴尔的摩的瑞安酒馆。百余年来,世界各国的文学史教科书上均如此定论。

然而,事实真相究竟为何?爱伦·坡难道真是一个受人唾弃的好酒之徒?作者借故事主人公之身,对坡的离奇之死展开了一场改写文学史的惊人推测。

昆汀·克拉克,爱伦·坡的忠实读者与朋友,为了查出坡的死亡真相,远赴巴黎寻找坡作品中神探杜邦的原型。是政治阴谋还是情感纠葛?杜邦究竟是谁?坡又因何而亡?一幅横跨欧美大陆的传奇画卷就此展开……

试读章节

那天发生的事,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时我正急等着一封重要的信;我和海蒂·布拉姆也本该在那天订婚。当然,也是在那天,他离开了人世。

布拉姆家的四姐妹是巴尔的摩公认的美人。老四海蒂是姐妹中性格最温婉和善的一个。因为我们是邻居,所以我和她从小就认识——这似乎也为众人津津乐道。每当有人在我面前提起我和海蒂的交情是如此这般深厚时,我就觉得他们的言下之意是:“今后你们的关系还会更近一层,这毫无疑问。”

这样的压力反而容易让我们彼此疏远。但是尽管如此,在我11岁时,已俨然一副海蒂的小丈夫的模样。虽然我从未向她表白,但却处处希望能让她开心,同时从她的言谈中我也得到许多乐趣。海蒂说话声音轻柔,像在说悄悄话,有时在我听来就像摇篮曲一样动听。

我的性格一向沉静,不爱多说话,经常还有人问我是不是刚刚睡醒。但如果和其他安静的人在一起,我会突然变得健谈,有时甚至不着边际地乱侃。所以听海蒂娓娓而谈,让我觉得愉快和满足;我想我甚至有些依赖于海蒂,只要有她在,我就不用特意吸引旁人的注意,因而非常自在。

其实那天下午,我根本没有意识到我应该向海蒂求婚。我离开律师事务所,去附近的邮局。路上遇到布拉姆夫人,她是海蒂的姑妈,在巴尔的摩也是颇有身份的人物。得知我要去邮局取信,她立刻说,像这种事,打发一个文书去做就可以了,反正他们也不忙。

“你还真是个奇怪的家伙,昆汀·克拉克!”布拉姆夫人不满地说,“工作时间出来街上闲逛,不工作的时候却一脸公事繁忙的样子!”

她是个地道的巴尔的摩人,在她看来女人都得打扮得漂漂亮亮,而男人都得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在港口城市巴尔的摩,处处可见老式的红砖建筑,不管是风和日丽还是像今天这样雾气氤氲,整座城市都显得悠久庄重。街道上铺着平整的石砖,台阶都用大理石堆砌而成。行人熙来攘往,行色匆匆,但都板着张脸。这座发展迅速的城市里向来没有多少欢声笑语。繁忙的经商口岸上矗立着一座又一座高大的建筑。巨大的快速帆船从南美和西印度群岛运来一箱箱的糖和咖啡;飞速发展的铁路系统又将一桶桶的牡蛎和面粉运往费城和华盛顿。巴尔的摩没有穷人,至少看上去是如此。街旁的各种建筑鳞次栉比,见证着城市的繁荣。

我和布拉姆夫人走在大街上,她笑眯眯地挽着我的胳膊,说:“今晚的一切都精心准备好了。”

“今晚,”我嘴里答应着,心里却在琢磨她到底指的是什么。我的法律搭档彼得·斯图亚特早些时候曾提起过在一个熟人家将有场晚宴。因为我心里一直惦记着要去邮局取信,所以就把晚宴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当然了,布拉姆夫人,就是今晚!我一直盼着呢!”

“你可知道,”她继续道,“克拉克先生,你可知道,就在昨天,我还在集市大街上听见有人谈起亲爱的海蒂小姐呢”——集市大街是巴尔的摩大街的旧称,她这一辈的人仍然喜欢这么叫——“他们说巴尔的摩未婚的姑娘里就数她最可人了!”

“说她是所有姑娘里最可人的都不为过,不管是未婚还是已婚。”我说。

“当然,说得没错!”她答道,“哎呀,你这样可不行,27岁还是个单身汉,叫我说——不要打断我,亲爱的昆汀!作为一个体面的年轻人,你就应该要……”

她下面的话被身后的两辆马车声淹没了,我没有听清。“如果来的是出租马车的话,就算双倍的价钱我也要把她塞进去。”我心里偷偷想。但是当他们经过时我发现两辆都是私人马车,跑在前面的还是辆闪闪发亮的时髦柩车。好像是出于对车内死者的尊重,拉车的马儿把头埋得低低的。  没有人扭头看那柩车一眼。

向布拉姆夫人保证会出席晚上的宴会后,我和她道别,然后独自穿过下一条大街。一群猪嘶叫着闹哄哄地从前方经过,于是我只得绕道走格瑞斯和法耶特大街,柩车恰好就停在那里。

静悄悄的囊地上,葬礼匆匆开始,又草草结束。透过浓雾我竭力想看清那边的人影,但只看到模糊不清的轮廓,如同身处梦中。我隐约觉得我不应该在那里,但还是尽力压抑这种感觉。我站在墓地大门口,只能隐约听见牧师的悼词。我想是因为出席的人数少,他根本不需大声说话。

这是我见过的最凄凉的葬礼。

是天气的关系吗?不是。或许是因为出席葬礼的只有少得可怜的四五个人——仅仅够抬起一具棺材。又或许是因为仪式太过寒酸,让人觉得冷冰冰。即便是最贫寒人家的葬礼,或是附近犹太公墓里举行的葬礼,都不像这般冷漠无情,有悖基督教义。整个葬礼上没有一朵鲜花,也没有一滴眼泪。

之后,我沿原路返回,却发现邮局已经关门了。信是否在里面我无从知晓,只得又回到办公室。我安慰自己:很快,我很快就会有他的消息的。

晚上聚会的时候,我和海蒂·布拉姆沿着一块浆果田边散步。现在不是草莓生长的季节,生长旺季的时候这里曾举行过一次次的香槟草莓聚会。和往常一样,我很自在地和海蒂说话。

“事务所的工作有时非常有趣,”我说,“但是我想以后接案子的时候可得慎重一些。知道吗,古罗马的律师发誓只站在正义的一方,而我们只要有钱什么案子都接。”

“那就改改吧,昆汀。事务所是你的,人们也是冲着你的名字来的。你就按照自己的意愿经营吧,不用去投其所好。”

“你真的这样认为吗,海蒂小姐?”

天上繁星点点,海蒂却异常的安静,或许是我太多嘴,让她不开心了。我打量她的神情,不明白她为何突然冷淡起来。

“你是在逗我开心吧……”海蒂心不在焉地说,仿佛不是说给我听的。  “海蒂小姐?”

她抬头看我,“我只是想起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你知不知道一开始我以为你很傻?”

“承蒙夸奖。”我轻笑。

她轻轻拎起裙摆,以免黏着路上的泥泞。“那时候母亲生病,父亲带她外出求医。姑妈照顾我时你就会来陪我玩。父母不在家只有你能让我开心,因为你总是能从一些最奇怪的事情中找到乐趣。”不知为何,她的语调有些伤感。

过了一会儿,我们回到暖和的聚会大厅。海蒂走到一边和她的姑妈轻声谈话,姑妈的脸色从今天早些时候开始就越来越阴沉。我听到她问海蒂生日时有什么打算。

“我想就快了吧,”海蒂说,“姑妈,其实我也不该这么惦记着,但是今年……”她没有说下去,轻轻地叹息。晚餐时,她几乎没有吃什么东西。

我非常苦恼,就像回到了11岁,急切地想保护这个女孩。我依赖着海蒂,只要她不高兴,我也会感到不安。所以我想要让她开心的动机可能有点自私,但无论如何,我是真心希望她快乐。

晚宴上的其他人,比如我的法律搭档彼得,也试图使海蒂打起精神。我细心观察他们每一个人,看看是不是他们中的哪个使得海蒂闷闷不乐。

平时本该是我自己去安慰海蒂的,但是在目睹了今天的葬礼以后,我却感到力不从心。虽然也说不清楚是为什么,但这件事彻底扰乱了我的思绪。我试图在脑中重现当时的场景。葬礼上牧师念着悼词,只有四个人出席。个子最高的那一个站在其他人后面,眼神游移,仿佛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他们一路走来,个个都板着脸。我并不认识他们,但他们的面孔却留在脑海中无法抹去。离开时四人中只有一个犹豫了一下,步子稍稍迟疑,仿佛听见了我脑中的想法。失去死者似乎对他们是个沉重的打击,但他们却不愿向死者致敬。无论怎么说,这样做都是错误的。

一直想着葬礼上发生的事情,我安慰海蒂的一切努力都显得徒劳。所以当海蒂和布拉姆姑妈一起早早离开时,我也无能为力,只能和其他客人一起表示惋惜之情。当彼得提议我们也离开时我感到如释重负。

在回去的马车里,彼得突然问我:“喂,昆汀,你到底是怎么了?”

我思量着要不要跟他说那个葬礼,但是又想他可能无法理解。但接着从他严肃的态度上我意识到他指的并不是这件事。“彼得,你指什么?”我问他。

他重重地叹口气,“你终究还是打定主意不向海蒂·布拉姆求婚是吧?”

“求婚!我吗?”

“几周后她就23岁了。在巴尔的摩,姑娘到那个年纪嫁不出去就成老处女啦!难道你一点都不喜欢那姑娘吗?”

“谁能不喜欢海蒂·布拉姆呢!但是等等,彼得!你怎么会认为我们今晚要订婚的?难道我曾经提过有这个打算?”

“我怎么会知道?你是真的不晓得吗?当初你的父母就是在这一天订婚的!你今晚就一点儿都没想起来?”

P2-5

后记

埃德加·爱伦·坡于1849年10月3日被发现于巴尔的摩的瑞安酒馆中,不省人事,随即被送往巴尔的摩的一家医院。四天后,他在医院中与世长辞,享年40岁。于此前的9月26或者27日,坡乘坐汽船离开里士满,前往纽约,途中计划于费城稍作停留,编辑玛格丽特·圣·莱恩·罗德夫人所著诗集。坡让他的岳母,玛利亚·克莱姆给他写一封信,寄往费城,信上收件人使用假名EST.葛瑞。但据我们所知,坡未曾到达费城,也没有回到纽约;他神秘地出现在巴尔的摩,并且在那里为自己的行程永远地画上了句号。从他乘船到达巴尔的摩,一直到选举日当天被发现在瑞安酒馆,其间五天的时间诗人的行踪无人知晓。这成为文学史上的未解之谜。

坡的小型葬礼于10月9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地举行,由威廉·T.D.克莱姆主持。参加葬礼的共有四人:坡的亲戚尼尔森·坡和亨利·赫林,他的同事约瑟夫·斯诺格拉斯,以及老同学z舸林斯·李。关于诗人死因及当时情况的种种报道皆含糊不清,充满矛盾之处,无法让人信服。再加上鲁夫斯·格里斯沃尔德所编写出版的一部坡的传记,其中存在诸多造谣编撰的所谓事实,更使得事件真相变得扑朔迷离。直至现今,关于坡之死的种种猜测仍然层出不穷。

本书《坡的影子》以坡之死的诸多细节为蓝本,尊重史实,权威可信,书中包含的某些信息为首次公开,所有证据及推理皆有事实根据。作者为此查阅了大量信息,包括遍布于六个州内的档案储藏馆,力求得出最权威的结论。一些首次公开的事实线索包括:N.C.布鲁克斯博士家被大火烧毁,起火时间恰与坡到达巴尔的摩并意图拜访的时间重合;乔治·赫林为第四选区辉格党主席,其于选举期间在瑞安出现,10月3日亨利·赫林意外出现于瑞安或许就与此有关;约瑟夫·斯诺格拉斯在禁酒协会中扮演重要角色,大力倡导周日禁酒法令,并于10月3日选举前夕竭力挽回约翰·沃特曼丑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费城的玛格丽特·圣·莱恩·罗德于1851年发表《陌生人之死》,其于本书中被首次确定为与坡有关;费城邮局中的那封署名为“E.S.T.葛瑞”的信件也为本书作者首次发现;此外,关于坡为何使用“葛瑞”之名所作的相关分析亦为本书中首次出现。

其他鲜为人知的细节还包括:坡加入了沙扣山禁酒之子协会,巴尔的摩《爱国者》报的员工们筹资为坡修筑墓碑,威廉·克莱姆为坡准备过一篇较长的悼词,沃克所写便条的详细描述,以及斯诺格拉斯为坡之死而写作的诗歌选段。

尽管本书作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力求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但是本书仍然尊重史实,还原1850年时对事件的认识,因而与我们现在所知会有所出入(比如坡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及被爱伦家领养的细节就是最好的例子)。书中引用的报刊内容皆出自十九世纪的报刊原文。所有归为坡的引文也皆出自他本人。埃德加·爱伦·坡在二十岁时确实代他将来的岳母玛丽亚·克莱姆,以四十美元的价钱,将一名叫做埃德温的二十岁奴隶出售给巴尔的摩的一户黑人家庭,由此使其获得自由。

本书从大量回忆录、旅行指南、地图以及文学作品中搜集确切信息,重塑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巴尔的摩和巴黎。两市的警察局、巴黎的路易一拿破仑、霍珀·H.斯拉特以及巴尔的摩的伊丽莎白·巴特森·波拿巴则经过作者一定的艺术加工。

昆汀·克拉克是本书虚构的人物,但在他身上也体现了坡的作品不受重视,道德人格受到质疑。昆汀以及他与坡的交往则是基于乔治·艾弗尔斯及菲力浦·潘多顿·库克二人,他们都与坡有过书信往来。书中大量与坡相关的人物,诸如教堂司事乔治·斯潘司、尼尔森·坡、亨利·赫林、亨利·雷诺兹、约翰·莫兰医生、禁酒协会的本森及斯诺格拉斯博士皆确有其人,在塑造上也力求还其原貌。在他们身上体现了针对坡之死的各式态度及观点。  一个多世纪以来,确有许多人曾试图寻找“真实的”杜邦。奥古斯特·杜朋特与男爵杜邦为书中虚构人物,但他们的原型则是众多的杜邦候选人。在这张长长的候选人名单上包括一名法国私人教师C.奥古斯特·杜波谢及一位著名律师安德烈·马力·让·扎克斯·杜邦。

为了揭开坡之死的疑团,许多人曾进行过细致调查。本书中昆汀的经历则是虚构的,但他的一些具体发现仍取材于关于坡之死的早期调查。玛丽亚·克莱姆,尼尔森·坡,以及本森先生在坡死后都曾立即进行过私下的调查,希望能查明坡最后几日的确切行踪。

书评(媒体评论)

历史与悬疑的奇妙结合,揭露爱伦·坡之死的背后真相。

——人物周刊

翔实的历史资料,缜密的推断,《坡的影子》使爱伦·坡在这世间最后的日子成为一个蛊惑人心的传说。

——著名专栏作家 嘉里

这是爱伦·坡粉丝的最心爱之作。

——书签杂志

《但丁俱乐部》作者的又一佳作,演绎文学巨擘的新传奇。

——出版人周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坡的影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马修·珀尔
译者 纪小敏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692824
开本 16开
页数 2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7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5
15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贸核渝字(2007)第86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6: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