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管理真的很容易(精)
内容
编辑推荐

《管理真的很容易(精)》编著者曾仕强。

《中国式管理全集》煌煌二十四卷,囊括曾仕强教授全部管理著作

汇集大师毕生心血,引领事业人生至高境界

传世文化瑰宝,尽揽领袖智慧,馈赠、收藏首选珍品  

1. 全集首度出版

《中国式管理全集》首次结集出版,精心修订,集中展示曾仕强教授中国式管理系统理论与系列方法,内容之丰、规模之全、编撰之精,同类书无出其右者。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人际关系到中道管理,透彻领会修己安人的管理真谛,从容驾驭复杂局面;从易经管理的智慧到三国的奥秘,轻松掌握中国文化的精髓与实质,豁然贯通应对变化的不二法门。

2. 典藏珍品

煌煌二十四卷,设计精美典雅,豪华圆脊精装,内文印刷采用品质最佳的80克纯质纸,实属阅读精品、收藏珍品。

3. 馈赠佳品

全球限量发行,倍赠收藏价值。集传家之宝,搜赠友之礼,《全集》乃不二之选!

内容推荐

《管理真的很容易(精)》编著者曾仕强。

《管理真的很容易(精)》以浅显易懂的文字,阐述中国式管理的十七个基本特性,帮助读者把握中国人心性的特点,领会中国式管理的精髓,在曾仕强先生的著作中占据提纲挈领的地位。通过充分阐述中国管理哲学的现代化应用的实践问题,点明了中国管理哲学是个人安身立命、企业安和乐利的可行之道。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真 实

西方人相信“眼见为实”,认为自己亲眼见的必然真实。此外,我们还应该加上“眼不见为实”,配合着思虑才能得其全。

第二章 良 善

动机不良善,中国式管理的功效不但很小,而且可能造成人与人之间互相不信任的严重后遗症。

第三章 道 德

西方的管理重视制度,中国式管理重视恕道,投入务求“真”,产出必须合“德”,将伦理和道德合一,才是中国式管理的品质所在。

第四章 德 治

德法不足以自行,中国式管理,提升法治到德治的层次,以安人为最高目标。

第五章 法 治

西方人的“法”是显性的,一切依法办理,看起来好像法在治理,大家称为法治。我们的“法”则是隐性的,通常放在腹中,不从嘴巴说出来,以免“谈法伤感情”。

第六章 均 等

我们常说:“一家公司要成功,需要很多很多因素。但是一家公司的失败,只需要一个因素就够了。”

第七章 居 中

居中的目的,在于随机策应四面八方蜂拥而来的压力,既不能专横强制,也不能屈膝降服。

第八章 无 为

德行良好,是无为而治的必备条件;无为而无成,便不配谈管理。必须无为而有成,无为却无不为,才算管理。

第九章 创 新

创新是必然的,不创新即落后,这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但是,新有好也有坏,新有优也有劣,必须谨慎小心,保证好的新和优的新,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造福人类。

第十章 尊 客

顾客的兴趣,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本末不能颠倒,轻重也不能忽略。吃喝玩乐可以引起众人的兴趣,也足以毁掉一切。把顾客的兴趣从吃喝玩乐上巧妙地转移到自己的产品上来,这才是正确的市场运作。

第十一章 考 验

中国式管理,以“一视同仁”为基础,经由不断的考验,带出“差别待遇”的核心团队。

第十二章 制 衡

对事的制衡,重在看得见的有形部分;对人的制衡,最好采取看不见的无形运作。

第十三章 小 异

我们提倡“差不多”就是不能差太多,我们倡导“世界大同”,却不是要“世界一同”,而是“和而不同”。大同之下有小异,尊重每一个人对每一件事的“小异”,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修养。

第十四章 预 防

中国式管理,十分重视未雨绸缪。凡事预防重于救急,必须设法防患于未然,才显得考虑周到。

第十五章 包 容

多元化是免不了的现象,如何在多元化中,做出此时此地的一元选择,这才是包容性的必要条件。

第十六章 简 易

一句话有好几种解释,这是十分常见的事情。每当听到一句话,如果是自己重视的那一句,当然要费心研判。久而久之,自然会找出精准的简易性,愈来愈轻松。

第十七章 交 互

上司要看得起部属,部属要对得起上司。一方面“看得起”,一方面才“对得起”,彼此是相对的,称为交互性。有一方面“看不起”,就可能引起另一方面的“对不起”,这才是合乎人性的互动法则。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真实

西方人相信“眼见为实”,认为自己亲眼见的必然真实。此外,我们还应该加上“眼不见为实”,配合着思虑才能得其全。

方文化以科学为主要支柱,科学的精神在于求真,西方西的管理也重视真实性。譬如,预决算制度的执行若是出现预算等于决算的情况,西方人会认为是由于预算时十分用心估算、执行时也格外小心,所以控制得很精准。只要真实,大家也不会怀疑是不是做假账。中华文化以道德和艺术为两大基石,而无论是道德和艺术都以善为主。中国式管理,既然是中华文化的产物,当然在求真之外,还要重视善的成分,真实过头了反而令人不敢相信。决算和预算完全一致,大多数人都会怀疑是不是做假账,拿不实的单据来核销。否则,怎么可能那么精准,一年前做的预算和一年后的决算相等,凡人哪里做得到?

若是决算大于预算,数额不大,还说得过去。因为,物价会上涨,大家都能够接受。但是大得太多,有人就会怀疑,是不是做预算的时候已经存心不良,采取头小尾大的策略,先提出小额预算,这比较容易通过,然后不断追加,成为巨额决算。

这种类似蒙骗的伎俩,大家必然异口同声加以指责,然而,敢这样做的人,大多有很硬的靠山,或者强有力的支撑,大家是敢怒却不敢言。

如果决算小于预算,大家首先的反应是,怎么会这样?居然有钱不会用?这还不打紧,明年这个项目的相关预算,不被削减才怪。通常的情况是,把预算中多出的部分添购一些零件或辅助用品,把预算消化掉,只要不涉及贪图私人利益,应该属于光明正大的行为。甚至

和厂商谈妥,先把余额含在发票当中,明年再来冲抵。厂商当然乐于全力配合,这对他们来说,可谓举手之劳。也有厂商把尚未交货的发票开过来,以利于办理决算,待最近的未来(或者说比较合适的机会),货送到时,经验收无误后,再行付款,彼此合作无间。

现在居然出现决算小于预算,老实地把余钱奉还,大家必定仔细查核,究竟是什么原因。

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岁月里,什么事情没有发生过?

又什么花样没有看见过?我们具有如此之高的警觉性,对任何事情都会引起相当程度的怀疑,这是屡经教训、吃尽苦头后所累积的宝贵经验。我们擅长鉴古知今,由历史的记载中寻取所需要的方策。

如果用A代表预算金额,用B代表决算金额。A和B这两个变数之间除了A=B、AB这三种情况之外,难道还有其他的花样?

我们对这三种关系,都有所怀疑。应该如何处理才能够获得大家的信任,在审核过程中顺利过关呢?

说起来很可能令人失望,因为这个合适的处理策略的关键,仍然离不开以人为本的基石。换句话说,问题还是在人的身上。这个项目负责人的人品是大家能不能相信的决定性因素。“品”这个字,一共三个口,表示众人都认定的意思。一个人说了不算,两个人说的可能是凑巧,或者迫于形势,众人口径一致,异口同声说没有问题,那还有什么问题呢?

可见,中国式管理中人的因素十分重要。人的诚信是千古不移的根本,虽然这很难估量、不容易具体明确,大家却非常重视。反过来说,如果连人都不重视,岂不是人把人自己看轻了?贬低自己的地位,对人类社会而言,有什么好处?人的地位崇高,做人才有价值;

人的因素重要,做人才需要努力。中国式的管理,使人不能不重视自己的品德修养,使人不得不注重自己的诚信。

我们常说“公道自在人心”,意思是大家都心知肚明,有一个清楚明白的答案。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社会大众的心中,都有一把看不见的尺,衡量得很精准。西方人认为数字会说话,鼓励大家依据数字来管理。不错,对西方人来说,数字是很精准的,一就是一,二便是二,根本用不着争议。然而,中国人的艺术修养,使得数字增加了许多弹性。我们喜欢说“好几个”,却不明确说明到底是几个。因为说得明确,就成为死的数字,完全没有弹性,最后还不是逼死自己,到时候才后悔没有自留余地,岂非活该!

如果问西方人士:“你们那边来多少人?”对方回答:“三个。”来的果真是三个,这是西方人的真实性。若是问中国人:“你们那边来多少人?”对方回答:“三个。”到时候很可能来两个或者五个,而且他们的理由十分充足,不是“有一位临时生病,所以不能来”,便是“有两个是将来要承办业务的,怕接续不上,所以特别请他们一起来”,似乎十分在理,令人不能不欣然接受。

在西方社会,人数确定下来,所有的准备工作都跟着定下来。座位、餐点、茶杯,一个不多也一个不少。来的人增加一个,便供应不上,只好从缺。中国社会,谁敢算得那么精准?如果算得这么精准,不挨骂才怪。“为什么不多准备几份?这么死脑筋,办什么事?”脑筋一灵活,数字当然随着具有弹性,不那么精准了。

任何承办过大型会议的人,都知道会议场所的决定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届时有多少人参与,应该找多大的场所,谁也料不准,不敢决定。预订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场地,万一参与的人不够多,显得空空荡荡、稀稀落落,大家一定痛骂:“为什么找这么大的地方?想在这里开舞会?”预订了一个相对比较小的场地,人多了太拥挤,大家必然抱怨:“像挤沙丁鱼,快喘不过气了!”我们骂人,只要不当着领导的面,什么难听的话都骂得出来。即使说明实际困难“原先答应前来参会的人很多,临时由于有急事,以致不能到场”,或者“最近刚好发生很多类似的事情,引起大家的关注,所以临时增加了很多人”。大家的反应多半也是“这点小事都办不好,换人算了”!

许多人看到西方管理十分重视“制衡”,一关卡紧一关,似乎很严谨,让人很放心。相形之下,便认为中国式管理在这方面显得很松懈,容易导致腐败。实际上,中国人对腐败等一些不对的事情,骂得是很难听的。因此,众口铄金,背地里诅咒也成为一种制衡作用。十

手所指,十目所视,难道不能吓阻?

西方人相信“眼见为实”,认为自己亲眼见的必然真实。此外,我们还应该加上“眼不见为实”,配合着思虑才能得其全。眼睛看得见的部分,固然很真,眼睛看不见的部分,往往更为实际,丝毫都不能够忽略。

会议通知发出去,接到的人如果不重视,便会放置一旁,意思是到时候再决定要不要参加。若是重要会议,接获通知的人士,就会打电话告知相关的人。一方面显示自己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打听对方有没有被邀请,以求进一步了解此次会议的性质。没有获得邀约的人,也会趁机深入了解,掌握会议的时间和地点,然后通过关系要求主办单位补发通知。要求参加会议的人越多,固然显得这次会议十分重要,备受重视,主办单位很有面子。但原先预订的场所若是容纳不下,现有经费是不是负荷得了,却是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这些因素,不见得为大家所见,但却是实际存在的情况,谁也不能否认,难道不是眼不见为实吗?管理者必须把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部分合起来看,才能掌握全局,弄清楚真实的状况。数字只是现实看得见的部分,却反映不出看不见的部分。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失,我们刻意将数字弹性化,也就是模糊化。这样做并不是我们缺乏精确的意识,或者不重视数字管理,完全

是出于实际环境的需要,非如此不可。

然而,这并不表示我们对于一切数字都要弹性化或模糊化,只要诚信的条件充足,大家都充分信任,数字可以精确化,到时候再改变,大家也不致怀疑。

预算和决算的关系,本来就不确定,不可能样样都是A=B,不应该所有项目都呈现A>B,更不适宜每件事情都A在众多的项目当中,既有A=B,A>B,也有一些AA和B的数字若是相差太大,便会引起注意。为什么差距这么大?是故意的?承办人最好将心比心,站在审核人的立场,事先做好沙盘推演,列举可以采信的理由,使审查人交代得过去,或者加注某些意见,表示全盘了解。

最重要的是不能心存欺骗,骗得过一时,骗不了多久。一旦丧失信用,大家就会特别提高警觉,反而增加了自己的难度,明明是真的,大家也会怀疑,就算一再说明,大家也会认为“此地无银三百两”,完全是心虚的表现。信用是自己一点一滴逐渐建立的,稍有毁坏,便很难恢复。中国人原本就多疑,加上现代情报灵通,遇到可疑的情况,警觉性特别高。想骗西方人比较容易,要骗中国人,实在很困难。

P3-P8

序言

中国式管理的特性

世上本来没有万国通用的语言,尽管许多人致力于国际语言的创造,终究没有成果。19世纪,随着英国国力的强盛,大家为了便于和英国人沟通,自然而然,加强了英语的学习,促进英语逐渐普遍应用于各国。20世纪美国成为引领世界的强国。美式英语随即万国风行,都是自然孕育的结果。

管理这一门学问,源远流长。中国如果缺乏管理,万里长城如何筑成?郑和下西洋时,通讯设备不如现代,怎样统率那么庞大的船队?晋商、徽商、浙商的辉煌成就,又怎么能够展现?有些人推崇美国式管理,也承认确有日本式管理,却怀疑中国式管理的存在。若非长他人成风,灭自家志气,便是以西方的思维标准来检验中国的管理行为,因而看不出端倪。

中国式管理的最大特性,在伦理与管理的合二为一。做人做事的道理合在一起,便是管理。许多人听了半天,看了很久,只听出、看出做人的道理,却看不出做事的方式,这便是用西方管理的观点来审视我们的管理。

  人都做不好,管理怎么可能上轨道?人都不知道怎么做,又何以奢谈管理?这便是许多人迄今尚不能知晓的道理。

前所未有的金融风暴,如果还不能引起我们的反思,及时警觉中国式的顾虑之周到。我们真不知道,还要说些什么!

人需要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必须加以合理的节制。儒道两家,都在倡导适当地控制人欲。过分贪婪,尤为儒、道、释三家共同的禁忌。法律的威力,远不及其所造成的漏洞。何况德法不足以自行,无论立法、司法、执法都在于人。把人做好,是一切事业的基础。这一次的危机打击,人类应该有所觉醒。

美国式管理,经过金融风暴的洗礼,已经不得不做出很多调整。自由市场和市场机制的功能,遭受很大的质疑。一切私有化,未必真的比国营的更好,更可靠。

法国凡尔赛宫的游览介绍,随着中国游客的增加,开始使用中文。新加坡每逢选举,候选人都极力表明自己懂得中文,以争取选民的支持。全世界各地,学中文的风气日盛。统计上网人口,中国人稳居第一。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富有的美国,在经济方面,竞然需要中国的大力支持。

我们走自己该走的路,时机已经成熟。中国式管理,在跌跌撞撞之中,应该是可以站稳脚步,知晓如何发扬光大了。中西文化,原来应该求同存异,彼此尊重,互相包容,以求和平发展,促使地球村在和谐气氛中合理顺成。

然而,风水轮流转。依据历史的统计,每七百年中国复兴一次,这一次是中华民族的第五度兴起,势必在管理上有一番作为。修己安人,必然有继旧开新的意义。持经达变,也将成为21世纪普遍流行的管理总法则。而这一切,终必引起大易管理的兴起,把《易经》之理充分应用到实际的管理运作之中。

趋时顺势,先把中国式管理的基本特性做深一层的探讨和了解,我们期望这一本小书,可以提供大家作为思虑、选择和判断的参考。尚祈各界先进朋友,不吝赐教,万幸。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管理真的很容易(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曾仕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222304
开本 16开
页数 15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24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2013263253
中图分类号 F270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2
17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