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巴黎19世纪的首都/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瓦尔特·本雅明德“拱廊研究计划”的几篇完成稿,德国著名思想家、文艺理论家本雅明受阿拉贡小说的启发,决定通过对大城市异化景观——巴黎拱廊的研究,来展现19世界“资本文化盛事”的风景。在这几篇完成稿中,他用自己独特的叙述风格对波德莱尔的诗歌进行了诠释,同时又敏锐地发现了拱廊在空间上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地新变化。通过本书,你可以了解到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人与自身异化所做的斗争。 作者简介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德国文学家、思想家,因其博学和敏锐而享誉世界,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被誉为“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著有《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评歌德的<亲合力>》、《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等名著,尚留下大量书信。作为众所周知的思想家,其论著丰富的解释力吸引越来越多学者的目光,俨然成为重审现代性与欧洲文化史的关键节点。 目录 巴黎,19世纪的首都(1935年提纲) 巴黎,19世纪的首都(1939年提纲) 波德莱尔笔下的第二帝国时期的巴黎 一、波希米亚人 二、闲逛者 三、现代性 附录 论波德莱尔的几个主题 附录 波德莱尔论丹蒂究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巴黎19世纪的首都/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瓦尔特·本雅明 |
译者 | 译者:刘北成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9421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5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3-03-01 |
首版时间 | 2013-03-01 |
印刷时间 | 2022-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94 |
CIP核字 | 2012215194 |
中图分类号 | TU-856 |
丛书名 | |
印张 | 8.375 |
印次 | 4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3 |
宽 | 139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