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探讨城市电影,不止城市电影。
城市生活给予小妞电影更多都市情感,诉说大城小事。
城市裂隙滋生犯罪暴力,映射黑色文化。
城镇景观给予公路电影更多城市言说,既有失败者又有成功者。
本书之所以将武侠电影归为城市电影的一部分,是因为当代武侠电影再现现实生活已成为类型化创作趋势。
这种空间特征与城市生活的无序结合,最大程度贴近当下观众对于都市江湖的空间想象。
图书 | 新世纪中国城市电影类型化创作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探讨城市电影,不止城市电影。 城市生活给予小妞电影更多都市情感,诉说大城小事。 城市裂隙滋生犯罪暴力,映射黑色文化。 城镇景观给予公路电影更多城市言说,既有失败者又有成功者。 本书之所以将武侠电影归为城市电影的一部分,是因为当代武侠电影再现现实生活已成为类型化创作趋势。 这种空间特征与城市生活的无序结合,最大程度贴近当下观众对于都市江湖的空间想象。 作者简介 张阳,湖南长沙人,现任教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青年导演、编剧。中央戏剧学院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博士后。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北京电影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学院戏曲影视传播与研究中心秘书长。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而上项目、北京市青年骨干人才项目、北京市双百行动建设项目等多项课题,在《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戏剧》《戏曲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曾获北京市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文科组二等奖(2021年)、中华戏剧学刊联盟青年优秀论文奖(2020年)、第十九届中国纪录片大赛优秀作品奖(2014年)。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中国城市电影的内涵与外延 第二节 城市电影研究的历史主线与现实路径 第一章 城市电影类型化建构 第一节 城市电影类型化创作生态建构 第二节 城市电影类型化创作的四种倾向 第二章 城市电影类型化叙事研究 第一节 视点:空间的多重言说方式 第二节 主体:城市与图式化人格原型 第三节 表达:阶层与身体记忆 第三章 城市电影类型化视听符码 第一节 叙事空间与文化表达 第二节 影像空间与视效传达 第三节 声音空间与情感共鸣 第四章 城市电影类型化创作的可能性 第一节 中国城市电影类型化创作与好莱坞类型电影 第二节 城市电影创作的历史维度比较 第三节 关于城市电影类型化创作的延伸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城市电影和同样经常被提及的“新都市电影”有何种渊源?两者的差别在哪儿?城市电影是否具有类型化的创作倾向?假设城市电影具有类型化创作倾向,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类型化创作与当下城市发展之间有何种想象关系?电影与城市的想象关系是否能给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带来反思?……本书尝试找到这些问题答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新世纪中国城市电影类型化创作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605376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22-01-01 |
首版时间 | 2022-01-01 |
印刷时间 | 2022-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70 |
CIP核字 | 2021251319 |
中图分类号 | J905.2 |
丛书名 | |
印张 | 17.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1 |
宽 | 171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