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陈嘉庚的故事/侨界杰出人物故事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陈嘉庚,爱国华侨领袖、教育家,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厦门大学等校,被集美学校各校师生尊称为“校主”。陈嘉庚一生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书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陈嘉庚是如何一步步办实业、办教育、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的人生历程。
作者简介
李宬逊,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对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研究。现为中学历史教师,辛勤耕耘十余年,笔耕不辍,撰写多篇教学论文,多次获得北京市、区级奖项。
目录
第一章 1874-1903年:从出生到革命
1 陈嘉庚出生时的中国
2 家世与童年
3 青年出洋
4 一次返乡,重整私塾,开启教育
5 助父经营,展现商业才能
6 加入同盟会
7 捐助革命
第二章 1904-1936年:办实业、办教育的华侨巨子
1 黄金万两,商业巨子
2 集美初创
3 是实业家,更是教育家
4 侨者,桥也
第三章 1937-1945年:投身抗战
1 抗战开始与南侨总会的成立(一)
2 抗战开始与南侨总会的成立(二)
3 “敌未出国之前,言和即汉奸”
4 回国行程 16 省,慰问抗战军民(一)
5 回国行程 16 省,慰问抗战军民(二)
6 延安之行(一)
7 延安之行(二)
8 保卫新加坡
9 避难爪哇
10 《南侨回忆录》
第四章 1945-1949 年: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1 威望空前的华侨领袖
2 “独裁贪污者必倒”(一)
3 “独裁贪污者必倒”(二)
4 《南侨日报》(一)
5 《南侨日报》(二)
6 1948 年怡和轩里的新年礼物
7 北上共商建国大计
8 新政协与开国大典
第五章 1950-1961年:落叶归根,建设祖国
1 落叶归根,定居集美
2 集美解放纪念碑
3 造福乡梓
4 独立人格,拳拳报国
5 异常简朴的老人
6 浩气千古
第六章 嘉庚精神的继承者们
1 继承者一:李光前
2 继承者二:李尚大
3 继承者三:陈六使
4 继承者四:杜成国
5 继承者五:陈村牧
6 继承者六:刘玉水
第七章 缅怀陈嘉庚
1 陈嘉庚的精神力量
2 我所敬佩的陈嘉庚
3 我所认识的陈嘉庚
4 嘉庚风浩荡
附 录
1 有枝才有花 有国才有家
2 《南侨回忆录》节选
参考文献
导语
陈嘉庚是近现代著名的爱国华侨,祖籍福建集美的他经营商业的同时积极组织并带领南洋华侨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贡献。陈嘉庚历经晚清、民国,直至新中国建立后,社会各界均对他给予高度评价,毛泽东曾称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把兴办教育视作爱国己任,在家乡集美建设了集美学村,又创办了著名的厦门大学,几乎以己之力承担了起来。他一生的光辉值得我们后人敬仰与学习。本书按时间顺序,讲述了陈嘉庚的传奇历程。
精彩页
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在福建东南部的同安仁德里集美社(今集美镇)出生了。这里被当地人称作“浔尾”,就在当时泉州所属的同安与厦门隔海相望的半岛顶端,是一个田地不多、景色秀丽的小渔村。
自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到陈嘉庚出生之时,清朝已经从道光年间斗转星移进入同治十三年了。随着英国人而来的诸多列强侵略,给中国本已凋敝的经济以巨大的打击,再加上清廷的腐败,内忧外患使得中国的命运在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路上越陷越深。
这一点,集美人体会深刻。
与集美一水之隔的厦门,在1842年《南京条约》中成为了“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外国人、外国商品进入中国,让本无法通过耕地富足生活的集美人更加贫困。
集美人对清政府也是没有太多好感。明朝末年,清军南下,在福建沿海遇到了郑成功率领的军民拼死抵抗。1648年,清军激战七天七夜,同安城破,随后清军下令屠城,杀得城内血流成河,在同安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占领同安,直到陈嘉庚诞生之时逾二百年时间中,同安地区的反清复明活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在集美的海滨山丘之处,民族英雄郑成功当年的遗迹“延平故垒”一直被当地百姓保留,郑成功、林则徐、陈化成等民族英雄的故事在此处传颂,这些都引起了如陈嘉庚般的许多集美少年内心的无限仰慕和向往。他十分喜爱《三国演义》《古文精义》以及文天祥的《正气歌》等作品,其中蕴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先贤哲理逐渐成为他毕生奉行的人生准则。就这样,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美德在少年陈嘉庚心里深深扎下根来。
一代又一代集美人希望通过海外谋生的方式改变自己或家族的生活,这个愿望在清朝政府的禁海令下破灭,清政府甚至曾有过“片板不得下海”的律令,但只要有机会,出海的集美人还是屡禁不止。这种敢于抗衡的精神就是大海造就的。当地百姓刚烈不羁、好勇斗狠的性格与此有莫大的关系。
陈嘉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生并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生活。
集美是陈嘉庚所在的陈氏家族聚集地,在这里定居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末年。根据族谱记载,陈氏家族祖籍为河南光州固始。在这一带,许多陈家的门楣上都有“颍川衍派”字样,也流传着这里生活的人当年都是追随王审知从河南迁居福建的说法。
陈嘉庚的祖辈曾被迫出海谋生,家族的许多长辈在新加坡等地定居,父亲也是如此。陈嘉庚的父亲陈杞柏,1840年前后生人,是家里的第三子。在家乡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期后,陈杞柏就随兄长来到新加坡谋生。在新加坡,陈杞柏办起了顺安米号,由于经营有方,获利颇丰,他便兼营地产,并开始经营菠萝种植园,开设菠萝罐头厂,出口欧美,十分畅销。
父亲陈杞柏因经商原因很少回乡,陈嘉庚与他的兄弟陈敬贤便自小由陈杞柏在集美娶的妻子孙氏照顾,因此陈嘉庚的幼年时期很少得到父爱,这难免成为成长中的阴影。陈嘉庚为人父后,与自己的子女交流也很少,并且管教严格,这多少与童年缺少父爱的经历有关系。
陈嘉庚在回忆录中,曾忆童年道:“余天资素钝,九岁入私塾,十七岁夏塾师谢世,辍学出洋……而生平志趣,自廿岁时,对乡党祠堂私塾及社会义务诸事,颇具热心,出乎生『生之自然,绝非被动勉强者。”①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来,陈嘉庚没有在集美家乡完成完整的私塾学业,但他形成了关心、热心家族和社会事物的处事方法和性格特点。陈嘉庚究竟有着怎样的童年呢?
由于父亲出洋做生意,陈嘉庚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母亲是一位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贤惠妇女,乐善好施,笃信佛教,她对陈嘉庚既疼爱又管教严格。除了自己的孩子,她一生还收养了6个孩子,在村民中享有盛誉。她还曾经拿出全部家当400银元抚恤乡民,平息了一场建屋械斗。
在集美这个海滨的小渔村,人们通常以农耕、捕鱼为生。乡民非常淳朴,在教育上只要求能把孩子关在学堂,俗称“关蛮”,不到处惹是生非,毕业后能写一些农村应用文即可。同时,他们更希望学堂不时放假,让孩子能参加劳动,以补家计。世代都是如此,便约定俗成,形成了授课一个月、休假半月或一月的惯例。这样,一年的功课往往会拖到两三年才能学完。P3-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陈嘉庚的故事/侨界杰出人物故事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李宬逊//陈晨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80593
开本 16开
页数 1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1
出版时间 2020-07-01
首版时间 2020-07-01
印刷时间 202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356
CIP核字 2019227488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9:5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