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力顿的晚餐/江西文学精品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没有半点肉味的肥肉片,夹杂着黄叶子的白菜,粗声大气的服务生。这时力顿又想起他的鸭子,一想起鸭子,力顿心如刀绞……

朱传辉编著的《力顿的晚餐》在文体学上是一篇典型的短篇小说,它是真正的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来书写的,结构紧凑,笔墨集中。作品反应了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力顿顽强地监守了人的尊严。

内容推荐

《力顿的晚餐》是一份关于城市生活的饕餮大餐,不过作者(朱传辉)的立场始终游离在大餐之外。作为一个在乡村长大,之后又漂流到城市扎根的人,作者力求在“乡”与“城”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存在感,但“所在”与“所求”始终难以合二为一。在作者看来,“所在”是当前的生存境遇,是城市及其所代表的旺盛而宏阔的现实,而“所求”是作者的灵魂追问,是乡村及其所代表的远逝的往昔,这使《力顿的晚餐》必然借城市之名而游离城市之外。

目录

蜗牛的哲学(自序)

当我们来到南城

不许你在大街上流浪

空城

雨夜

京酱肉丝

火车火车你别哭

力顿的晚餐

上升期

堕落

火车向东向西

我要回家

拯救

比南方更南

月亮之死

试读章节

当我们来到南城

1

这天上午,“怡雅苑”小区的保安余贵在小区门口拦住了一个奇怪的男人。这个男人四十来岁,脚踩一双灰扑扑沾满泥土的皮鞋,一身皱巴巴的西装,西装里面是一件粉红色毛衣,毛衣有些年头的样子,糙得厉害,显小,绷在身上,因此从毛线撑大的镂空处露出贴身内衣的白,白的内衣和粉红的毛衣被男人一股脑从腰部塞进裤子,并让一根起毛的棕黄色皮带勒得喘不过气来。男人的肤色很黑,不是适可而止的黑,而是那种长年风吹日晒的黑,简直要黑到骨头里去;该黑的头发却泛着黄,枯涩拉杂,一副马瘦毛长的样子。

这样的人显然不是这个高档小区的住户,余贵自然得进行必要的询问,不然他这个小区保安站在那里就显得多余了。

不过余贵表现得很客气,脸上甚至带了笑。余贵说,请问,您干什么?余贵这样做是为了给自己留余地。如果男人回答是装修工、水电工或者别的什么,只要有正当的理由,没有让人明显怀疑的地方,余贵就会把他放进去。余贵吃过这种亏,在刚做保安时他就拦过一个人,浑身脏兮兮,散发着酒气,余贵直接就把他拒之门外了。谁知他马上掏出一个手机到一边嘀嘀咕咕打起电话来,不一会就从小区里冲出来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老远对余贵喊,有病呀你?家里都快被淹了,你不放他进来你给我们家通下水呀?!余贵这才发现那个满身酒气的男人手里还提着个脏兮兮的蛇皮袋。从余贵身边进去的时候,那人撇着嘴角看了余贵一眼,似笑非笑的样子。等他掏完下水出来,余贵问他,你刚才怎么不说是通下水的?人家又嘴角一撇说,你又没问我!你这种人我见得多了,狗眼看人低!我治不了你有人能治你!余贵知道他是故意的,把别处受的气撒在他身上了。

有过那次教训,余贵再没犯过同样的错。

根据余贵猜测,眼前这个男人极有可能是搬运工装修工之类。

令余贵没想到的是,听到询问,男人的眼神一下子慌乱起来,支支吾吾道,我找……找人。脸上也浮起一片尴尬的红,他的脸本来是黑的,现在多了红,就变成了带血猪肝似的黑红。余贵问,找谁?几区几栋?男人说,不……不知道。男人太实诚了,脱口而出的就全是真话。如果他随便说个姓名和楼号区号,余贵是不会去核实的,说到底,保安的工作也就是例行公事外加上虚张声势,过得去就行了。就算登记个身份证什么的,难道身份证就是真的吗?这样的设岗只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让小区的业主买个安心而已。但男人显然不明白这些潜规则,因此轻而易举就被余贵的虚张声势唬住了。余贵又问,要不你打电话让人出来接你?男人说,我不……不知道号码。

不过,男人又急急忙忙补上一句,见了人我就认得!

但这显然不能成为放他进去的理由。余贵继续问,你们什么关系?你找他什么事?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居然让男人为难起来,他抓了抓头皮过了好一会说,也没……没什么关系,没……没什么事。一副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这么个情况反倒让余贵一时没主意了,愣了会儿才对男人说,那我不能让你进去!听说余贵不让他进去,男人激动起来,脸上的黑红更重了,说,你就让我进去找下哦!余贵想,这不会是个傻子吧?手一挥,让他走开。换班的时候,余贵还把这个男人的可疑告诉了小区的其他保安。

男人就在小区外一棵樟树下蹲上了。一蹲就是两天,饿了啃一口馒头,渴了喝一口用一只脏兮兮的矿泉水瓶不知从哪里装来的浑浊的水,眼睛一直朝小区门口张望。进来一个人,望一下,出去一个人,又望一下。有那么一刻,余贵以为他睡着了,因为他把头趴在自己的膝盖上,一动也不动。可是只要小区门口一有风吹草动,他的头就又兀地抬起来了,两眼闪着精光,朝这边望。

余贵上班的时候他在那里,下班的时候他还在那里,等到余贵值夜班,他仍然蹲在那里。出来一个人,望一眼,进去一个人,又望一眼。小区的值班亭亮着路灯,余贵在明他在暗,余贵根本看不清他,但余贵还是能感觉到他的存在。有那么一刻,余贵甚至看见夜幕下他的眼睛发出像狼一样的绿光,闪一下,又闪一下。等仔细看时,那光又不见了。余贵想,他究竟想干什么呢?据余贵后来的观察,男人语言和神志都还正常,并不是傻子,可是很明显,男人要找的人和男人不熟,或者根本就是个陌生人,否则怎么可能连人家电话和姓名都不知道?对自己要找的人一无所知,有这样找人的吗?

之后两天时间里,余贵一直在琢磨这个男人。保安生活实在太枯燥了,没完没了地巡逻站岗,日复一日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余贵锻炼出了一套自己的办法,那就是没完没了地瞎想。明明一动不动地站在小区门口,但是他的脑子却可以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到很远的地方去。这两天,余贵就一直在想,男人究竟要干什么呢?在南城,每天都要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有很多完全超出余贵的想象。每天下班回到宿舍,无处可去的余贵只能摆弄那个二十一时的旧彩电。一开始余贵是毫无目的地把电视频道乱按一气,一段时间以后,余贵就把频道固定在市二套了。市二套每到晚上八点都要播放发生在南城的各种稀奇事,比如双胞胎弟弟卖了哥哥的房子后携款潜逃啦,八十岁老头死后把财产留给邻居而不是亲生儿子啦,妻子伙同小叔子把丈夫送入疯人院啦,从家庭纠纷、诈骗抢劫到情杀自杀械斗凶杀,简直比香港片还要曲折离奇,而且都是活生生的现实版,有些事件的发生地还是余贵某天经过的地方。这种感觉实在有一种震撼的效果。以前在余贵他们村,一年到头就是那点人和事,发生一件离奇的事可以传上好几年;后来余贵在县里读初中,县城也很小,发生一件什么事,可以传上几个月。但是在南城,再离奇的事也成了家常便饭,甚至连惊奇都来不及就会很快被更离奇的事情盖过去。P1-4

序言

我写小说,最早可追溯到大学时期。那时候我在省城颇有名的某家杂志发了两篇字数颇长的小说,这使我在当时学校的小范围内有了点小小的名气。当我戴着廉价而厚重的近视眼镜,骑着咣当作响的二手自行车往返于寝室、教室和食堂时,偶尔也会碰上几个慕名者前来搭讪。我因此颇为自得,干脆旷了课,租个房间,经常不梳头不理发,马瘦毛长地坐在出租间里码字。

当时和我一起逃课在外租房的,有一位爱好音乐的同学,一天到晚捧着把“吉他”拨弄不停。为了互不干扰,我们的出租屋相距两三百米。每每写了东西,我便“哐”地关上门,下了楼,跑到他的房间去请他过目。他总是懒洋洋地赖在床上对我说,放桌上吧,我起来就看。为了让他读起来没有负担不受干扰,他一起床我就退出门去。但是很想知道他读后的第一反应,所以当他以为我走远时,我又跑回来,趴在门缝中往里看。那是老式的木门,一到冬天同学就抱怨门缝太大让他冻得不行,他不知道这是老天专门为我准备的。从门缝里,我看到他把很长时间花在梳头洗脸打扮上,好不容易坐下来看我的稿子,却看得很不专心。似乎要专心了,旁边村里孩子放的“鞭炮”又“砰”的一声炸响起来,搞得我七上八下,心里很受折磨。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毕业。我的这位同学后来去了企业,之后又去了医院,每到一个地方,他的音乐才华总是很抢领导的眼。多年以后当我还在写小说时,我的这位同学已经是一家医院的党委书记,一把手了。这是不是从某个角度证明了写小说的人的没有前途呢?不过现在莫言获“诺奖”了,这说明“没有”了的,也许只是我个人的前途而已。

事实证明我的这位同学是个行家,那些我在寝室里、七八个人吵闹的夹缝中不经意间写出的小说发表得都很轻松,后来在出租屋里作古正经搞出的东西果真一篇也没能发出来。

过了这么多年,出来的东西并不多。

一是懒。我最初的小说都是不平之作,是一种内心苦痛的宣泄,等到生活平稳,便懒散下来了。足见我是个很肤浅的人,没有一样苦痛是深刻的,所以生活中的一点点安稳,一点点诱惑便把它抹平稀释了。工作以后,先是用了长达两年时间耗费大量时间和健康在网络游戏上,又用了三四年的时间谈恋爱、结婚、生孩子。好像是,每一件事情都用了十二分的力气去投入,再干不了别的。

二是慢。每个阶段,我只愿意写一两篇小说,再写就打不起精神来。有时候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生活像一潭死水,没有更加幸福,也没有更多痛苦,一旦感到雷同,哪怕只是语感的雷同,我就放下笔来,干别的事情去。我常常在两篇小说间,生发出对另一事物的巨大热情来,几乎忘记小说的存在。比如有一年,我对盆景制作产生了狂热,又有一年我开了一家让我血本无归的店。只有当这种热情散去,我才能安静地坐下来,再写点什么。

这大概同我与生俱来的懒散有关,在快与慢之间,我崇尚蜗牛的哲学,背着房子上路。就像旅游,对于赶鸭子似的跟团旅游我永远缺乏热情,我希望有一天,当我有钱又有闲,我能够在名山大川旁边租一户民居,住一段时间。但我担心的是,现在名山大川旁边还有民居吗?就算有,还是民居的价格吗?那张同我讲价格的嘴的主人还是“民居”里面的那个“民”吗?

也许这就是生活。

是为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力顿的晚餐/江西文学精品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传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68277
开本 16开
页数 2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2013188397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7.8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7
16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9: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