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凭什么不高兴(大变革时代与我们的方针策略)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国家的“坚挺”靠的不是嘴皮子,伟大国家需要一副强健的脊梁和虑远谋深的智慧。国家间的竞争,是实力的竞争,是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程度的竞争。国家需要脚踏实地、努力进取的国民,而不是牢骚满腹的愤青。国与国的交往,是利益的交往。任何手段都取决于能否维护本国的利益。所以,与人决裂或与人合作,只是维护利益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作为国家及其社会精英,一定要关心民生。这是立国之根本。

本书为您解读我国大变革时代与我们的方针、策略。

内容推荐

中国已经“硬”了起来,这几乎成为国内外一致的看法。然而,小平同志说过,要韬光养晦100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坚持100年不动摇。那么,如今我们是不是硬得中气十足,底气十足?

我们不能不看到,中国正在滑入“地大物薄”的尴尬境地;我们不能不看到,中国不乏愤青,却始终缺乏高素质的公民;我们不能不看到,所谓的经济大国只不过是经济强国的“附庸”;我们不能不看到,中国官员还远没有成为一支精英团队;我们不能不看到,科技立国的宏愿还存在“山寨版”的质疑……

既然如此,中国凭什么不高兴?又有什么资格不高兴?说点不高兴的“愤青式”自鸣得意很容易,带领民族走向强盛的未来却很难;做纸上谈兵的赵括很容易,拒强敌于国门之外则很难。

所以,我们大声疾呼一个方针:

收起你们不高兴的喧嚣,多做一点埋头苦干的事!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地大但不物博

 中国某些资源加起来还不如美国一个加州多

 水啊水,如何满足城市焦渴的坑洞

 油荒——中国经济的动脉血管在硬化

 “狗日的粮食”:我们离“世界粮仓”越来越远

 阔绰败家:浪费,依然在蔓延

 “中国制造”:资源贱卖是中国最大的痛

 三言两拍:为什么中国人勤劳但不富有

第二章 中国有愤青,却缺乏高素质的公民

 文明与野蛮:从礼仪之邦到低素质民族的灾难

 从愤青到奋青:抛弃“逢中必反”的愤懑主义

 夫唯不争:不尚武但至少不阳痿

 学术腐败:从学生到学者沦落成一群剽客

 螃蟹效应:虚骄而互斗

 “酱缸文化”:失落原则和精神的中国人

 三言两拍:道德可以强国,亦可以悔国

第三章 经济大国何时能成为经济强国

 民族主义缺位:究竟哪个品牌才算是民族的?

 经济掠夺:大豆已经陷落,未来会是什么?

 繁荣的代价:还有多少“公开的秘密”尚未曝光

 “外资依赖症”:中国奇迹背后的西方大鳄之爪

 可怜的中国:赚几分钱,还要面对倾销的官司

 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致命不对称

 脆弱的人民币:从区域货币到世界货币的搏击

 三言两拍:中国和平崛起之路还有多远?

第四章 让民无忧:万亿储备VS万亿储蓄

 中国人幸福指数在降低

 房子:百姓心中永远的痛

 走进医院,我是那样的战战兢兢

 面对教育:这才知道“只生一个好”

 社会保险:一个关于未来的传说

 垂暮之年:到底谁来养活我?

 银行与股市:钱放哪都不安全

 四万亿计划:怎样让它渗进民生

 三言两拍: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中国人

第五章 科技和创新:哪些才是我们自己的

 “四大发明”留给我们的傲慢与偏见

 中国高科技只是一个幻象?

 高投入,高浪费,低产出

 科技创新:嘴上风暴何时休

 中国农业现代化之盼

 中国的诺贝尔之痛

 三言两拍:是什么禁锢我们创新?

第六章 从官员到公务员:这路何以如此漫长?

 帕金森法则下的中国官场

 引入公务员制度的理想化初衷

 考公务员热与超标沉思录

 公务员水土不服的根源

 ”吏“无作为,奈何官僚

 市场化”最后的铁饭碗“

 三言两拍:从官员到公务员有多远的距离?

第七章 我们的方针:收起不高兴的嘴脸,多做埋头苦干的事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靠自己

 从“渴望被承认”到“身份自我确认”

 大时代应有大文化

 经济神起:百姓的微笑之本

 终极关怀:民生天堑变通途

 中国对西方:面向未来,一切为了国家利益

 抛弃民族主义的癫狂,多做点脚踏实地的事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中国古人向来有尚“大”情结。孔子说:“巍巍乎!唯天为大”。“华夏”一词在远古时的意义为:华者,花也;夏者,大地;华夏者,花之大地。“汉”字的本义是“国之大水”。

《史记》记载了这样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夜郎国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在崇大、自大的理念支配下,我们在晚清吃尽了亏。但是,好了伤疤很快忘了痛。我们的中学教科书上,一直写着中国“地大物博”的特征,我们一直认为自己的国家是何等的物华天宝。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是我们乐此不倦的“秀”言。

然而,“地大物博”一词的初衷不过是对国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我中华”之民族自豪感。即便曾经,“地大物博”是我们几代人引以为豪的民族记忆,现如今,“地大物博”却已然成了真实的谎言,“地大物不博”才是现实的写照,因此有政协委员呼吁让“地大物博”论退出中小学课本。因为“地大物博”只能告诉后辈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历史向我们证明:一切皆无定法。顽固而自以为是地抱着曾经的优势,极有可能变成自身最大的劣势。

如果要论“地大物博”,中国又怎能比得上美国和俄罗斯呢?就比相似的国土面积下可利用的耕地面积和居住面积,中国大约2/3左右的土地无法住人,但美国却只有少数位于落基山脉的几个州里有一些沙漠和戈壁。经过这么多年的毫无危机意识的糟蹋和无限制的开发,我们的老本正在大宗大宗而非一点一点地流失。只有像美国那样,有8000多吨黄金储备还有丰富自然资源,那才叫真正的地大物博。有专家说:中国现在的资源加起来还不如美国一个过去的加州多。论资源丰富程度,我们现在和美国已然不在一个等级。就是那样物产丰富的国家,却时常鼓励进口。他们对于自己资源的使用抠门至极,同时还十分注重强力保护。其危机意识之强,发展眼光之长远,实在让我们汗颜。与美国相反的是,资源危机的冷风曾多次悄悄掠过中国疆土,而国人却几乎无动于衷。许多人仍以“地大物博”、“资源丰盛”而自傲。

然而,我们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就算国土很大,自然资源很丰富,分子再大,遇到13亿人这个大分母,还敢说地大物博,恐怕上帝都要笑了。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潜在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在世界上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尼而居第6位,绝对量是丰富的。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列世界第88位。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为12900立方米,我国为2695立方米,还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仅相当于美国的1/5。而且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水资源每年都在递减。

土地资源的状况与此相类似。我国现有耕地97.3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耕地的7%,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耕地约0.O01平方公里,约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36%;草地总面积400多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二位,人均草场0.0036平方公里,约占世界平均数的56%;林地面积125.3万平方公里,人均林地面积不足0.001平方公里,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8%。按照一般的观点,这实际上已接近农业承载的极限。

由此可见,我们正在滑向资源危机而却浑然不知。1968年4月,数十位科学家、人类学家和经济学家曾齐聚罗马,探究环境退化、经济混乱等人类困境,这就是著名的罗马俱乐部。罗马俱乐部在第一个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中郑重指出,不可再生资源的贮存已经能够知道是有限的并且还在减少,我们的地球在空间上也是有限的。但时隔40多年,某些国人仍缺乏危机意识,这不能不让人忧心。

矿产资源可以说是最能体现我国同时作为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这个特点的资源种类。我国累计发现矿产种类171种,其中探明一定储量的159种,发现矿床和矿化点20多万处,探明储量的矿区1.4万多处。截至1989年底,我国的钨、锑、钒、钛、锌、锂、锡、硫铁矿、稀土、菱美矿、萤石、重晶石、石墨、石膏等矿产的探明储量均居世界首位,铜、钽、铌、汞、煤、石棉、滑石等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二、第三位,铁、镍、铝、锰等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第四、第五位。中国无疑是世界上拥有矿种比较齐全、探明储量比较丰富的少数国家之一,而且矿产的总量也多,45种主要矿产保有储量的价值排到了世界的第三位。

现如今呢?专家估算中国的金矿还可支撑开采15年,银矿20年,铜矿31年,镍矿46年,石油30年,而其余大部分矿物资源也都在百年以内开采完毕。只要再过20年,江西的稀土资源矿将消失,世界储备量最大的钨矿资源也将消失;再过30年,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包头白云鄂博矿藏将消失。30年,只有弹指一挥间!P2-4

序言

中国不做大哥好多年

有这么一则真实的故事:40多年前,纽约的华人区有一家中餐馆,因为利润微薄,老板要求所有服务人员都要向餐馆的客人卑躬屈膝地下跪服务。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服务员们都麻木了,习惯了。然而突然有一天,餐馆老板却泪流满面地告诉他的职员:“从今天起,我们再也不需要给别人跪着了!”彼时历史定格在一个瞬间——1964年10月16日。这一天,在世界的东方,升起一团蘑菇云。整个世界为之震惊了。法国总理蓬皮杜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这个日子终于来了。现在是人们讨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刻了。”

彼时,如果没有那一声巨响,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是无从谈起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即顽固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并控制了联合国的多数会员国,使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长期得不到恢复。原子弹的巨响,挽救的不只是华侨们的脸面,更是一个国家的尊严。

历史不曾走远,实力决定地位的真理依然在起着决定性作用。不然,日本哪敢频频拿钓鱼岛来挑衅中华?不然,越南怎么敢不惜与中国发生海上冲突,自行对南海大陆架划界圈海?不然,弹丸之国的菲律宾,胆敢不顾中国的反对,将我南沙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领土?……这些周边的国家之所以敢屡犯我中华,是因为他们知道中国在“韬光养晦”,暂时不会“有所作为”。

中国不做大哥好多年了!一个国家大而不立,称不上是政治大国;一个国家大而不富,称不上是经济大国;一个国家虽立、虽富但却不强,则既无定国安邦的必要保证,也称不上完整意义上的“大国”。中国的“韬光养晦”,让世界看不懂,让中国的热血青年们更看不懂。于是,一股愤懑的暗流在积聚,终于演化成一个炙热的大词汇:中国不高兴。

鲁迅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面对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愤怒的理由,但是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牢骚,不只是愤青,我们需要的是将感性的愤怒转化为理性的思考。老子曰:不以为大故能成其大。大哥从来都不是自封的,大国崛起也不搞国际排名。大国靠的是由自己的文化等诸多内涵支撑的实力,发发对外不高兴的牢骚,恐怕只能误国误民。大国气象从来都是魅力天成,是从里到外自然焕发出来的。我们现在要不高兴的并不是国际地位,而恰恰是我们自身:我们自身究竟够不够充分的强大?没必要妄自菲薄,更要拒绝妄自尊大。一个人连自身的斤两都掂不准,就呜哩哇啦,妄想去做大哥,不是大头症是什么?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在做出情绪定论之前,还是将不高兴的视点瞄准我们自己吧。

有人说,中国近年的繁荣是典型的追赶效应。所谓追赶效应,就是如果一国开始时较穷,它要迅速增长是容易的,在控制住其他变量,用于投资GDP百分比时,穷国往往增长得比富国快。中国的繁荣充其量是夺下了一个“最快进步奖”。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过度亢奋,出离座椅。倒是需要更加坐稳,认真思考:这个“最快进步奖”付出了什么代价?除了GDP奇迹之外,我们能切肤感受的还有什么?

任何成长,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在中国持续增长的同时,我们的资源禀赋却在逐渐消失;在人们的口袋慢慢鼓起来的时候,国民幸福指数却在莫名地递减;我们为大国崛起的口号所鼓舞,但底气却不足,属于民族的东西屈指可数……与大国虚位相比,更多关乎我们自身利益与幸福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进一步关注。温总理说:“中国人看不起病,读不起书,买不起房,我心痛啊!”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不高兴的。

六十年一甲子,六十年一轮回。六十年也标志一个新的循环的开始。“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想要复兴曾经辉煌的中华文明,客观审视自我,将眼光放得更远,继续修炼大哥气质。武功高强、年轻气盛,只能做古惑仔,是做不了大哥的。做大哥要有做大哥的样子,更要有做大哥的成熟心态。嗟乎!让我们在继续修炼大哥气质的同时,一起期待仿佛1964年的那一声巨响的到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凭什么不高兴(大变革时代与我们的方针策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成墨//白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38639
开本 16开
页数 2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4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40
172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22: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