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2018年卷总第23卷)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卷论丛除专题“同案同判”外,还包括了“论文”“译文”“纪念加德纳”“论学”等部分。“同案同判”为目前国内外学界极为关注的重要法律和哲学问题,其中纳入了三位国际知名学者的译文,关注的中心问题基本上是一样的,只不过作者的出发点和具体思路会有所不同,个别文章中的观点甚至对我们长久以来所形成的经验非常具有冲击性。它们都能够增进我们对于“同案同判”的理解,以及促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司法的深层运作逻辑。“论文”部分包含的两篇文章分别涉及了著名法哲学家德沃金的法律解释理论和基层法院角色定位的研究,囊括了法哲学与法社会学两个重要论域。“译文”部分刊载了当代法哲学及哲学领域的重量学者拉兹、张美露等人的作品,分别关涉了法治、法律解释、实践推理、价值比较、法律与道德关系等法哲学领域最为重要的一些话题,以期为国内研究提供助力。此外,本卷论丛特设了“纪念加德纳”和“论学”两栏,前者表达了对已故牛津法理学讲席教授的学术层面的悼念,后者寄托了对初学者如何研习法理学而给出的良药箴言。 目录 专题研讨:同案同判 专题絮语 论异案同判 同案必须同判? 类似情况必须类似对待吗? 论文 重访法律解释中的建构性与客观性——对德沃金理论的批判性考察 基层法院院长角色的实证研究——以结构化理论为视角 译文 法治及其美德 为什么解释? 《不可比较、不可通约与实践理性》导论 法律可以让我们变得道德吗? 纪念加德纳 导言 法哲学五问:约翰·加德纳专访 约翰·加德纳的学术生平与思想述评 论学 如何成为一位法理学者? 稿约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2018年卷总第23卷)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
| 编者 | 郑永流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9606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5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1-03-01 |
| 首版时间 | 2021-03-01 |
| 印刷时间 | 2021-03-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80 |
| CIP核字 | 2021035375 |
| 中图分类号 | D90-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6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