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安德列耶夫作品中的生命哲学研究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运用存在主义、现象学、表现主义和时空理论来分析作家作品中的死亡意识和死亡审美。生存与死亡是密不可分的,研究死亡是为了探求生命的奥秘。本书通过研究安德列耶夫的作品,来揭示作家对死亡的独特理解,从而发现作家具有表现主义倾向的艺术世界。 作者简介 王英丽,黑龙江省人,1977年11月出生,俄罗斯文学博士,哈尔滨商业大学教师。作者在高校长期从事俄罗斯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作为主要负责人参加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发表论文数篇,包括国家核心期刊两篇,其中一篇关于作家安德列耶夫的文章发表在《俄罗斯文艺》。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安德列耶夫在俄罗斯及国外的研究状况 一、俄罗斯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第二节 安德列耶夫在中国研究状况 一、20世纪初至40年代之前研究状况 二、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状况 第三节 安德列耶夫的死亡审美的研究状况 第四节 本书研究的价值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安德列耶夫死亡审美意识 第一节 作家对个性生命的体验 一、世纪之交的末世情绪:人是死亡的奴隶 二、个人生活经历:处在死亡的阴霾中 第二节 西方哲学思想对作家死亡意识的影响 一、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二、尼采的“超人”哲学 三、克尔凯郭尔的孤独体验 第三节 俄罗斯白银时代的哲学与文学对作家死亡审美的影响 一、白银时代宗教哲学中的死亡观 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亡意识 三、列夫·托尔斯泰的死亡意识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时空叙事中的死亡事件 第一节 《加略人犹大》的死亡与时间范畴 一、物理时间 二、心理时间 第二节 《加略人犹大》的死亡与空间范畴 一、房屋的描写 二、由低到高的位移描写 三、中心与边缘的融合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象学视域中的死亡世界 第一节 被意识悬置的死亡事件 一、《省长》:意向本我 二、《谢尔盖·彼得罗维奇的故事》:他者之死 第二节 死亡与生存 一、《谢尔盖·彼得罗维奇的故事》:生存信念与死亡意识相互激荡 二、《曾经有过》:死亡凸显存在 第三节 呼唤死亡——超越自我 一、《七个被绞死者的故事》等:死亡破坏精神桎梏 二、《七个被绞死者的故事》:爱战胜死亡 本章小结 结语 一、死亡如同可怕的命运一直在窥伺着人们 二、安德列耶夫的死亡破坏着一切社会规则 三、探索生活的意义是安德列耶夫的主人公的目标 四、安德列耶夫的死亡书写使人成为人 五、死亡破坏着家庭关系 六、死是人解脱痛苦的方式 七、安德列耶夫的死亡世界充满了各种观念的绞杀 参考文献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安德列耶夫作品中的生命哲学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英丽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81432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3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51 |
| 出版时间 | 2020-12-01 |
| 首版时间 | 2020-12-01 |
| 印刷时间 | 2020-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270 |
| CIP核字 | 2020244175 |
| 中图分类号 | I512.06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9.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9 |
| 宽 | 168 |
| 高 | 9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