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书 | 如果 |
| 内容 |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1909年,拉迪亚德·吉卜林创作了《如果》这首诗,寄语12岁的儿子约翰。几年后,约翰不幸死于“一战”中的一场战役。但是这首诗却成为一种激励,广为流传。近年来,这首诗两次入选“英国民众最喜爱的诗作”。在这本描绘来自父辈的谆谆教诲的图画书里,意大利插画家乔瓦尼·曼纳用柔软而有力量的画笔,把童年的天真和吉卜林诗句间传达出的激励人心的情感,完美地融为一体。 作者简介 作者:拉迪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 年生于印度。19 世纪90 年代,他在英国蜚声文坛。他的前半生都穿梭往返于这两个国家之间。1907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是英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两年以后,他写下了这首《如果》。他和出生于美国的妻子卡里育有三个孩子,其中两个都先于他离世。1936年,吉卜林在伦敦去世。 绘者:乔瓦尼·曼纳(Giovanni Manna)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从1995年至今,已经为八十多本童书绘制过插画。他的作品在意大利、斯洛伐克、英国等国家举办过特展。他在意大利萨尔梅德的一家国际插画学校教授水彩画。2003年,他荣获意大利安徒生最佳插画奖。 精彩书评 吉卜林将《如果》作为给儿子约翰的寄语。整首诗为一个长句,如同列出一份清单,模拟了人生所面临的种种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抉择可以确立一个人的性格。这首诗鼓励每个年轻人去思考未来,做出生活的抉择;同时也提醒每一位家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何其重要。吉卜林对儿子的寄语,以及这首诗所传达的价值观令人赞同:要谦虚、正直、慷慨待人;自爱,但不要过于自恋;不因成功冲昏头脑,亦不因失败毁于一旦,最重要的是永不放弃;有梦想,但不沉陷其中;相信自己,亦不惧怕质疑。吉卜林的语言也令人久久不能忘怀。一位诗人曾经说过,一首真正的诗是“井然有序的绝妙好词”,《如果》正是这样的佳作。此外,它完美诠释了均衡与克制之间的关系,吉卜林认为这是美好、高尚的人生品质。吉卜林的这首诗,对所有年龄的读者都大有裨益。 ——美国著名童书研究专家 伦纳德·S. 马库斯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如果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英] 拉迪亚德·吉卜林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9701152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2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1-08-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1-05-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561.8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3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