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法官为何难以应对涉诉舆论(一个以若干典型案例为素材的修辞学的进路)
内容
内容推荐
司法审判与涉诉舆论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本书试图以修辞学的视角与方法对此进行系统的观察、分析。摆脱一般法律修辞研究通常仅关注佩雷尔曼、图尔敏等学者思想的局限,古典修辞学、布斯修辞学、伯克修辞学、传播修辞学、修辞心理学、重复修辞学等将为我们探究问题成因与出路提供新的重要智识支持。
作者简介
张西恒,山东滕州人,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调解学院)讲师,司法部调解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基地副主任。在《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甘肃社会科学》《法律方法》《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核心期刊或重要报纸发表论文十余篇,部分篇目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参与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司法部项目、上合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培训基地研究基金项目、上海市司法局重点调研课题、全面依法治市立项调研课题等多项。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三)、上海政法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上海政法学院教学示范岗、佘山学者、温暖人生好老师等荣誉称号,指导学生获得“龙图杯”全国大学生模拟法庭辩论赛亚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市一等奖等奖励。
目录
总序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法官孱弱的修辞凭借
第一节 审判制度的修辞力及其嬗变——以民诉两审制为例
第二节 司法判决的修辞技巧及其变异
第二章 缘何一文激起千层浪?——对王斌余案涉诉舆论的古典修辞学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勾”:布局谋篇
第三节 “迷”:觅材取材
第四节 “诱”:文体风格
第五节 “惑”:记忆和呈现
第六节 可能的出路
第三章 润物细无声:隐含作者与道德逻辑——对王斌余案涉诉舆论的布斯修辞学分析
第一节 “隐含作者”的潜移默化
第二节 道德逻辑的“精妙”:求同修辞
第三节 可能的出路
第四章 缘何同一,皆为戏剧——对王斌余案涉诉舆论的伯克修辞学分析
第一节 我们如何被“同一”?
第二节 皆为戏剧:戏剧主义修辞观及其法律意蕴
第三节 法律解释的新修辞学分分析——基于图尔敏论辩修辞学的启示
第五章 媒介的“魔力”——对邓玉娇案涉诉舆论的传播修辞学分析
第一节 我们如何被驯服:汉字印刷媒介VS电子媒介
第二节 不仅仅借鉴:中国语境的思考与瘦对
第三节 法律修辞与身体经验:一个体验哲学的视角
第六章 非法律修辞:恐惧与报复——对李天一案涉诉舆论的修辞心理学分析
第一节 李天一案件脉络及“横行”其中的非法律修辞
第二节 修辞背后:报复与恐惧
第三节 修辞后果:过度、消解与反报复
第四节 可能的出路
第五节 法治时代法律修辞的特性——一个司法视角的考察
第七章 重复的“诱惑”与“陷阱”——对崔英杰案涉诉舆论的重复修辞学分析
第一节 事实的流变:涉诉舆论与重复
第二节 可能的出路
参考文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法官为何难以应对涉诉舆论(一个以若干典型案例为素材的修辞学的进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西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092377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9-10-01
首版时间 2019-10-01
印刷时间 201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388
CIP核字 2019228319
中图分类号 D90-055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1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