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痕(一个名门望族后裔的现代生活)
内容
试读章节

1986年,香港

10月初,我,作为澳大利亚新西兰银行驻北京办事处代表助理,赴香港进行一周的职业培训。

这时的我可谓青春靓丽,风华正茂。蒙古贵族血统赋予我姣好的身材,魅力的嘴唇,丰硕的乳房,蜂腰和小而圆润的臀。常有人说我漂亮的不仅仅是外貌,还有那高雅的风度。加之穿着时尚、艳丽、大方,配以舞蹈训练后的挺拔。每当我穿行于北京和香港机场的人流中,总能引来无数惊羡和嫉妒的目光。

那天,我办完公事,百无聊赖地在香港大街上闲逛,货比三家,价格都一致。于是信手在其中一家商店花1000多港币买了一个袖珍录音机。那时国内袖珍录音机时髦而短缺,尤其在北京的马路上骑着自行车,头上戴着耳机,兜里揣着袖珍录音机,听着邓丽君优美的歌曲,再帅不过了。手里拿着刚买的袖珍录音机,心里美滋滋的。过马路没走几步,无意间发现,同样的录音机在马路这边只卖500多港币。试着回去退货,商店服务员说没质量问题不给退。为了给自己找一点心理平衡,就又过马路买了一个同样的录音机。这样每个录音机就750港币了。然而坐在回北京的飞机上才意识到:像录音机这类电器在内地算“大件”,人海关每人只能带一件,第二件就得上200%的税。免于再掏腰包的唯一办法,就是找一个同行人帮我带一个人境。于是我扫了一眼机舱,开始寻找目标。

我坐在靠窗的位子,中间的坐位是空的,靠过道的位子坐着一个漫不经心翻阅杂志的外国女人。那年头中国航空公司卖票,都是男士坐一排,女士坐一排,想找个异性搭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回头和后面的人说话或者拍拍前面人的肩膀说话都是既不礼貌又不得体的事。

飞机快要起飞了, “目标”仍然没有找到。这两个录音机可怎么办呢?我开始有点儿后悔了。正在这时,从舱门急匆匆进来一个30岁上下身高一米八的“洋”小伙儿,肩背挎包走过来一屁股坐在了我旁边的空位子上。不过,他还没忘了礼貌,欠了欠身子彬彬有礼地用中文向我打招呼:“你好!”

“你好!”我应酬着,心中一喜,老天爷真帮忙,第一次乘飞机身边坐个异性。我锁定了“目标”。

这位“洋”小伙儿脸儿消瘦,灰褐色深邃的眼睛透着忧郁和淡淡的冷漠;高高的鼻梁给人一种坚毅执著的感觉,而嘴唇的优美曲线则显示出计谋和智’慧。他穿着一件棕色胳膊肘上带有补丁的棉袄,就像中国抗战时期老八路常穿的那种,只有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人才会这样穿着。我开始悄悄地打量他,猜测他可能是位到中国读书的留学生。

“您好,您是大学生吧?”我试探着用英语主动和他搭讪。

他侧过脸来,对我摇摇头,抿了一下嘴唇,并没多看我一眼。

在此以前,凭我年轻美丽的外貌、文雅高贵的气质和精灵般诱人的身材及讲究大方的装束,谁都会主动上前与我搭讪,还没有一个男人会在这样近的距离对我视而不见、不理不睬的呢。这次是我主动的,却碰了一鼻子灰,此人太可恶了!我对他的清高有些恼恨:“这人太不识抬举了!”

想想那张200%的进口电器关税申报单,我忍了忍,暂时放下自己的高傲,静了静心,从皮包里拿出一张我的名片递给他。我想他该不会轻视我的存在了吧。

“这是我的名片,我在澳新银行北京代表处工作。嗯——,我想请您帮个忙,可以吗?”顺便写上了家里的电话号码。

他伸手接过了我的名片,嘴角微微往上翘了些。看得出,他开始对我有点儿兴趣了。不过,他仍然平静地看着我不说一句话,显然是要听听我的下文。

“不知你买没买‘大件儿’?我在香港买了两个录音机。”我开门见山,“刚想起来过海关时第二件电器得上200%的关税,你到北京时帮我带一件出关可以吗?”说着我从皮包里拿出已经准备好的录音机。

他扭过头看了一眼我手里的录音机,带着那种不置可否的表情说:“嗯,不好意思,我帮不了你的忙。”

我又碰了一头灰,感觉很尴尬,只好将录音机放回皮包。这人还真不识抬举,不再理他啦!大不了凭我的伶牙俐齿出关时多费点口舌,我就不信靠我自己搞不定这事儿。

随即我恢复了平日的高傲。

两个多小时的空中飞行对我来说是很惬意的:时而望望窗外碧蓝的天空和机身下的朵朵白云,想起童年的往事和目前依旧留在内地的那些亲朋好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在工厂农村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儿,而每月只收入几十元人民币,甚至不到我收入的二百分之一。而我现在已经摇身一变成海外华人,又在外国银行带空调的酒店上班,就连大姐给我送东西也只能在酒店外等候,我出去把她领进来才行。想到故友在北京的大街上看见我开着车兜风时那羡慕的眼神,朋友们排着队让我把他们带到只有老外才能出入的友谊商店,不禁怡然自得,早忘了录音机的事。P2-6

目录

序言

圣歌

一 天缘奇遇

 第一章

 第二章

二 精神枷锁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三 祸不单行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四 当机立断

 第十二章

五 刨业艰辛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六 故地重游

 第十九章

七 好事多磨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八 天壤之别

 第二十四章

九 翁孺之谊

 第二十五章

十坎坷之路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十一 失落

 第三十一章

十二 “北大荒”人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十三 东山再起

 第三十七章

并非尾声·一 个奇迹的诞生

序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此,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隐去了故事中涉及的一些人名和地名。不过,这并不影响故事的真实性,它仍然能够客观地再现那个时代北京一个既普通又特别的家庭中一位女孩坎坷的人生经历。

我出生在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家庭中,成长在“文化大革命”时代。在那个时代,信仰宗教会被嘲讽。而当我走进西方世界,开始接触了不同宗教和信仰后,则逐渐成为一个天主教徒,我相信宇宙中存在着一个上帝,上帝无所不能,创造了万物。

我出生在中国一个没落的名门望族——博尔济吉特家族。这个家族是成吉思汗的后裔,赋有悠久的历史和传奇色彩。而这一点,却是直到全家移居澳大利亚后,父亲才对我们毫不隐讳地讲出来。为此,我大哥还数度回国返乡,寻根探祖,有了这个“黄金家族”嫡亲后裔的溯源实证。这一举动不但让我长兄在自己的名字前,郑重其事地加上了“博尔济吉特”的姓氏,成为名副其实的家族传人,还成就了一部由澳大利亚堪培拉中华文化协会出版的《追溯——一个成吉思汗后裔的寻根经历》专著,成为澳中关系的一段佳话。

从我的祖父辈开始,我的家族开始改为汉姓“白”,谐音“博”,即代表着“博尔济吉特”姓氏。改汉姓的原因是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这个家族是蒙古人。

我出生在常常被人们称为“生在红旗下。长在新社会”的年代意思是说赶上了好日子——确实,中国大陆在1949年后经济恢复和发展迅速,走向繁荣昌盛,中国人民的生活确实越来越好。但那又是一个政治运动频发的时代,“反右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运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灾难。这些都注定了开朗又倔强、不羁却仗义的我拥有了一个并不幸福的青少年时代。

我的父亲曾是积极向上不断接受新事物、思想开通的知识分子,但在历次的“运动”中,变成了一个循规蹈矩、谨小慎微,总是担惊受怕地“夹着尾巴做人”,默默无闻地过了一辈子。我的母亲则是那个年代典型的贤妻良母,她既具有传统美德又对未来时时抱有幻想,对政治一窍不通、对丈夫忠贞不渝。

与父母的思想和性格相反,我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叛逆者”。这种叛逆的性格是从我少年时期因为父亲含冤受审、母亲被“造反派”传讯而感到孤独无助的时候开始产生的;从我下乡参加劳动、接受“再教育”的阶段滋长的;在当时社会残存的封建意识的压抑下,个别执法人员主观臆断、愚昧无知致使我蒙羞受辱而痛苦中形成的。

坎坷的青少年历程,使我很小就领悟到世态炎凉,而后也深深地影响了我在西方世界的生活。

后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的一批移民,我随父母移居澳洲。一次飞机上的邂逅,让我与一个热衷于中国文化的美国年轻人发生了离奇的爱情故事。虽然后来两人终结良缘,这段感情却让我饱尝千辛万苦。于是,我的生活有了许多与众不同之处。我频繁往返于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之间,我的独特个性在不同的文化碰撞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我的生命航程也因此染上了南北半球、大洋两岸的斑斓色彩。

不管你钟爱或羡慕我,还是不喜欢甚至厌恶我,这都无关紧要。因为你绝对可以从我那些富有传奇的经历中找到乐趣,品味人生。

作者

2005年1月于澳大利亚堪培拉拟稿

2012年3月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定稿

内容推荐

露易丝·白所著的《爱痕(一个名门望族后裔的现代生活)》是一部非典型性的私人生活史,却映射了当代中国那个典型的时代女主人公身为成吉思汗的后裔,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的移民,随父母移居澳洲。一次飞机上的邂逅,让她与一个美国男人发生了许多离奇的爱情故事。这段姻缘让她饱尝艰辛。于是,她的生活有了许多与众不同。

《爱痕(一个名门望族后裔的现代生活)》中她的独特个性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不同文化碰撞间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生命航程从此染上了南北半球、大洋两岸的斑斓色彩。

编辑推荐

露易丝·白所著的《爱痕(一个名门望族后裔的现代生活)》是女主人公的一家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移民到西方国家的家庭之一。她随从父母移居澳洲。一次偶遇,她与一个美国人发生了许多离奇的故事,虽然喜结良缘,却饱尝千辛万苦。于是,她的生活与中国普通人有了许多不同之处。她常常往返于中国、澳大利亚和美国之间。她的独特本性更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生命航程因此溶入了南北半球、大洋两岸的斑斓色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痕(一个名门望族后裔的现代生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澳)露易丝·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09144
开本 16开
页数 2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8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611.45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