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全珍编著的《龚全珍日记选》突出地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坚守共产主义信仰、始终与人民群众在一起的赤子情怀。通过《龚全珍日记选》,读者可以更直接、更真实地了解龚全珍的精神世界,感受一名共产党员信仰的力量和本色的魅力,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一份生动真实的教材。
图书 | 龚全珍日记选 |
内容 | 编辑推荐 龚全珍编著的《龚全珍日记选》突出地彰显了一个共产党员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坚守共产主义信仰、始终与人民群众在一起的赤子情怀。通过《龚全珍日记选》,读者可以更直接、更真实地了解龚全珍的精神世界,感受一名共产党员信仰的力量和本色的魅力,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一份生动真实的教材。 内容推荐 龚全珍编著的《龚全珍日记选》精选了开国将军甘祖昌夫人龚全珍同志自1966年至2013年6月所记的部分日记。《龚全珍日记选》既记述了一个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点点小事,又记述了50多年来一个共产党员经历的国家政治风云变幻和重大事件在普通民众中的真实情况。 目录 1966年 1967年 1975年 1976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本色不改信念永存 ——记共产党员、开国将军甘祖昌夫人龚全珍 宝贵的财富宽广的胸怀 ——整理《龚全珍日记选》的前前后后 后记 试读章节 我赴县开校长会(龚全珍时在莲花县坊楼公社南陂小学任校长——编者),却忘记了带日记。其实不是忘记带,是没打算带。这一个多月,我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错误地认为写不写心得笔记没关系,主要的是做,能做到就好。于是,我就不写了,只是如饥似渴地读,巴不得把一切好东西一下子都吞进去才好,结果当然会食而不化了。贪多求快,是我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老毛病、大毛病,今后要改,要一字一句地学,仔细地思索,认真地实践。 小结前两个月学习主席著作的情况,感到很惭愧,自认为,坚持早上自学一两小时,头脑里就算有了毛泽东思想,现在检查一下,真是差得太远,堵了个“防空洞”(工作困难时想调动),参加了一点劳动(也是别人带动的),这就叫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了么?还差二万八千里。就拿我参加摘木梓(绿叶灌木,深秋时结果,可制作食用油——编者)的事讲,第一天爬过三座大山,路又窄又陡,其他老师都担了百多斤木梓回,而我只担了二十多斤,第二天因为是在自己队里,连吃饭都懒得走,还是要森昌(甘祖昌的弟弟——编者)带。 11月2日 黎明前学习《整顿党的作风》,感到自己主观主义的作风很严重,返校后应当领导党小组的同志学习,整顿党员同志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又学了《为人民服务》,想到厕所很脏,应当扫扫。 休息时间我上厕所,就扫了。 11月3日 听兄弟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和教改工作的经验介绍,感到十分惭愧。这学期一半时间是在混乱中度过了。教改怎么改,连想都不敢想,只是盲目地强调自己的单位困难大。其实有些兄弟学校比我们更困难。为什么自己领导的单位这样落后呢?原因是自己没解放思想,怕字当头,不善于思索,盲目乐观,夜郎自大,自认为虽然不是上游,也不会是下游,其实,早在下游里爬了。怎么办?只有跑步前进,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11月6日 早上我学习《为人民服务》时带的问题是五(二)的算术课怎么办?假如怕苦怕累,就把担子交给别人,班主任代。绝不能这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应当吃苦在先,决心自己代,还可以趁此机会了解一下两个班的情况。 五(三)有很大进步,五(二)纪律混乱,要多思索,多向学生请教,闯出一条路来1 11月7日 今早反复学习《为人民服务》时,我想,我“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树立起来了么?没有。这一次代课,我的思想上还只有个五(一),但是对五(一)的掉队生也很少补课;对五(二)、五(三)更是上过课就算完成了任务。这是私心杂念,应当根除,应当认真负责。 上五(三)的课,发现岩恩没做作业,劝说也无用,最后我说:“你不在学校补,我保证到你家去补。”晚饭后到屋场,看到根生有情绪,不想当组长了,又哕嗦了几句,因此回校时已9点钟了。我想到对岩恩讲的话,就急急忙忙地走了。路上我一想,糟糕,晚上我找不到他家怎么办?这时听到孩子们的唱歌声,我就推门进去,是清兰、种兰带着几个小的在排练舞蹈。她们说还要跟上沿江的女同学比。我说明来意后,她俩就愉快地带路。路上,她们跟我谈班上的情况,谈得非常起劲。 到岩恩家,他已经躺下了。我对他母亲说明来意,并说:“今晚睡了,明天早些到校补课吧!”岩恩答应了。 一路上,她们又谈论开老师了……很亲热,她们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孩子们多热情,以后一定要在同学中交几个知心朋友,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 我上五(二)的课纪律乱。我的态度也很不好,急躁,有烦恶情绪。这些都是没有“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表现,今后一定认真改正。 11月8日 岩恩实现了他的诺言,早上我们还没吃饭就来了,也自觉地补上了作业。今天听课认真,也自动做作业了。可见,同学马马虎虎,首先是由于老师马马虎虎造成的。 下午劳动,大家干劲很高。我下定决心学着粉墙。刚开始干,掌握不了刷墙的规律,所以身上、脸上、头上都是石灰,练了一下,就顺手了。可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决心就一定能办得到。 P1-4 后记 经开国将军甘祖昌夫人龚全珍授权,我们编辑了《龚全珍日记选》,以便于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龚全珍事迹的过程中,更直接、更真实地了解龚全珍的精神世界,感受一名共产党员信仰的力量和本色的魅力,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生动的教材。 采访龚全珍时,江西日报记者的敬业精神和负责态度,深深打动了龚全珍老人。5月27日,记者江仲俞、陈建荣向报社汇报整理、编辑龚全珍日记的设想,得到了总编辑任辛同志的充分肯定。6月2日,任辛带着记者江仲俞、唐彩萍和陈建荣等,专程来到莲花县拜访龚全珍老人。老人郑重其事将40本日记暂时移交江西日报保管,并写下了选录并刊登日记的授权书。 据龚全珍老人回忆及日记本上的记载,由于时间跨度大、日记数量多以及多次搬家等原因,已经遗失了多本日记,老人为此深感可惜、懊悔,因为这不仅是她心血的结晶,更是老人心路历程的真实记录;不仅是她个人的私有财产,更是党的精神财富。在任辛同志的精心策划和周密安排下,江仲俞、唐彩萍和陈建荣3人用不到半个月时间,筛选、整理出近12万字的龚全珍日记;出版部加班加点,安排了16个版面进行连载,创造了江西日报创新宣传先进典型的佳话。 在整理、编选过程中,我们翻阅一本本日记,有如跟随记录者的脚步,倾听社会进步的足音,感受祖国发展强大的脉动;拜读一篇篇日记,一个可亲、可敬、可爱的龚全珍,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由于日记本遗失原因,这里选录的部分日记,为1966年11月1日至2013年6月1日,所选有断年痕迹。为力求真实,我们尽量保持日记原貌。由于人名众多,除了特殊人名作注解外,其余均不作解释。括号内除有“编者”字样外,均为龚全珍所写,敬请读者留意。 在收集及整理老人日记过程中,得到了萍乡市委宣传部及莲花县委的大力支持;所选日记,都请龚全珍老人及其家人审阅并同意发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龚全珍日记选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龚全珍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12325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8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3-07-01 |
首版时间 | 2013-07-01 |
印刷时间 | 2013-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46 |
丛书名 | |
印张 | 1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5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