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集福有方消灾有道(太上感应篇白话故事上下)/中华文化经典导读
内容
编辑推荐

《感应篇》虽然是出自于道藏,然而在本书的注解中多是引证了儒书和佛经,所以读一书而得到三教的精义;本书乃是汇集了古今各种注解的读本,经过详细的审查抉择,精益求精而编辑成书的,所以读了本书,就等于是已经读尽《感应篇》各种注解的本子;儒教的至理名言,诚意正心的工夫,修身齐家的要诀,本书已经收录超过了一半以上;而佛门的文字般若,在本书中也可以略见一斑;至于道家摄心的要义,也已经荟萃在本书里。所以说本书不只是《感应篇》的注解之王,实在是一切善书之王。

内容推荐

凡是能够看到本书的,就是有福之人,若是能够一气到底地读去,息念静心,反复地咀嚼玩味,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并且踏实地奉行照做,就是大福之人。若是能够再更进一步精益求精,则成圣成贤做佛做祖的道理,都在本书之中了!人生在世,若是不能够见到这本书王,则就长劫地沉沦,很难出离轮回,这样岂不是太不幸了吗?而且《感应篇》的注解,是如此的明白,如此的详尽,如此的透彻,如此的恳切,不仅只是耳提面命,不但只是大声疾呼,而悲天悯人的胸怀,可以说是声泪俱下。所以有缘读到本书的人,自然应该立刻地回头,又有什么好再犹豫怀疑的呢?

本书中所记载得到恶报的人,他们就像野鸭一般地趋向死亡,甚至到了死的时候,都不能够觉悟,这都是因为他们一生当中,没有机缘能够读到《感应篇》。所以《感应篇》对人生的裨益,岂只是转祸为福的唯一快捷方式,更是超凡入圣的不二法门。愿大家慎读之。

目录

太上感应篇

上册

 太上感应篇白话故事·卷一

太上日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人皆恶之

刑祸随之

吉庆避之

恶星灾之

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

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

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

不履邪径不欺暗室

积德累功

慈心于物

忠孝

 太上感应篇白话故事·卷二

友悌

正己化人

矜孤恤寡敬老怀幼

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遏恶扬善

推多取少

受辱不怨

受宠若惊

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所谓善人

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

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

以恶为能

忍作残害

阴贼良善

暗侮君亲

慢其先生

叛其所事

诳诸无识

谤诸同学

虚诬诈伪

攻讦宗亲

刚强不仁

狠戾自用

是非不当

向背乖宜

虐下取功

谄上希旨

受恩不感

念怨不休

 太上感应篇白话故事·卷三

轻蔑天民

扰乱国政

赏及非义

刑及无辜

杀人取财

倾人取位

诛降戮服

贬正排贤

凌孤逼寡

弃法受赂

以直为曲以曲为直

入轻为重

见杀加怒

知过不改

知善不为

自罪引他

壅塞方术

讪谤圣贤

侵凌道德

射飞逐走

发蛰惊栖

填穴覆巢

伤胎破卵

愿人有失

毁人成功

危人自安

减人自益

以恶易好

以私废公

窃人之能

蔽人之善

形人之丑

讦人之私

耗人货财

下册

离入骨肉

侵人所爱

助人为非

逞志作威

辱人求胜

败人苗稼

破人婚姻

苟富而骄

苟免无耻

认恩推过

嫁祸卖恶

沽买虚誉

包贮险心

挫人所长

护己所短

乘威迫胁

纵暴杀伤

无故剪裁

非礼烹宰

散弃五谷

劳扰众生

破人之家取其财宝

决水放火以害民居

紊乱规模以败人功

损人器物以穷人用

见他荣贵愿他流贬

见他富有愿他破散

见他色美起心私之

负他货财愿他身死

干求不遂便生咒恨

见他失便便说他过

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

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

埋蛊厌人

用药杀树

恚怒师傅

抵触父兄

 太上感应篇白话故事·卷四

强取强求好侵好夺

掳掠致富

巧诈求迁

赏罚不平

逸乐过节

苛虐其下

恐吓于他

怨天尤人

呵风骂雨

斗合争讼

妄逐朋党

用妻妾语违父母训

得新忘故

口是心非

贪冒于财欺罔其上

造作恶语谗毁平人

毁人称直

骂神称正

弃顺效逆

背亲向疏

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

施与后悔

假借不还

分外营求

力上施设

淫欲过度

心毒貌慈

秽食喂人

左道惑众

短尺狭度轻秤小升

以伪杂真

采取奸利

压良为贱

谩蓦愚人

贪婪无厌

咒诅求直

嗜酒悖乱

骨肉忿争

男不忠良

女不柔顺

不和其室

不敬其夫

每好矜夸

常行妒忌

无行于妻子

失礼于舅姑

轻慢先灵

违逆上命

作为无益

怀挟外心

自咒咒他

偏憎偏爱

越井越灶

跳食跳人

损子堕胎

行多隐僻

晦腊歌舞

朔旦号怒

对北涕唾及溺

对灶吟咏及哭

又以灶火烧香

秽柴作食

夜起裸露

八节行刑

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

春月燎猎

对北恶骂

无故杀龟打蛇

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

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

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

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附录:广劝流通文

 劝读是获福之本

 劝行是获福之宝

 劝刻是获福之广

 劝讲是获福之深

试读章节

故事:

从前有一位老人,死后见到了阎王,就责怪阎王不提早写信通知他。阎王说:“你的眼睛花了,就是我写给你的第一封信啊!你的耳朵聋了,就是我写给你的第二封信啊!你的牙齿坏了,就是我写给你的第三封信啊!你的身体日益地衰弱,我不知道已经写了多少封信通知你,怎么还说我没有写信通知你呢?”又有一位少年死了以后,见到了阎王,也责怪阎王说:“我的眼睛明亮,耳朵聪敏,牙齿锐利,身体强壮得很,阎王你招我来,为何不事先写封信通知我呢?”阎王回答说:“我也写过信通知你了啊!你没有看见你家东边的邻居,有三四十岁就死的,西边的邻居有一二十岁就死的,而且更有周岁的婴儿,或是小孩就死的,这些都是我写给你的信啊!"所以说人命无常啊!就像是早晨的露水一样,只要是一口气上不来,这个身体就成了躯壳了!《四十二章经》里面讲道,佛问他的弟子:“人命在多久之间呢?”有位弟子回答说:“人命在数日之间。”佛说:“你还不知‘道’啊!”佛再问另一位弟子,弟子回答道:“在饭食之间。”佛说:“你也不知‘道’啊!”佛又再问一位弟子,这位弟子回答道:“人命在呼吸之间啊!”佛说:“善哉!善哉!你知‘道’啦!”

【嘉言】

元朝姑苏师子林的天如禅师曾说:“佛祖出现在这个世间,单单只是为了我们每一个人,各各自己脚跟下的一段生死大事啊!也就是所谓的‘生不知从何而来,死不知往哪里去’这个大事啊!如果是这样的生,这样的死,尽大地都会被他笼罩了啊!而从古以来,没有一个人,不是被生死的大海给吞却了;且莫说从古以来,就只说从你有生以来,回想十年二十年前,你的亲戚朋友,已经死去了多少。先别说他人,就只说你自己吧!现前假借地水火风这个四大色身,虚妄地认为,这个色身就是我,从早到晚,用种种方法爱护它,用种种东西滋养它;而它却是念念不停地迁谢,渐渐地消殒了啊!不知不觉,腊月三十临命终的日子就到来了,这个时候,只觉得手忙脚乱,像落汤的螃蟹一样地痛苦啊!平日英雄的豪情壮志,如今都到哪里去了?而且死了以后,身体颜色开始变坏,又臭又脏,直教人受不了,虽然有至亲骨肉,在这个时候,也不肯正眼地看你啊!平生所谓的恩爱情义,现在又到哪里去了呢?因为这个缘故,所以祖师说道:人若是一息不来,便如同灰尘土壤一样了啊!前路是一片的茫茫,不知道何去何从。就只这么的死了烧了,实在是可怜!更何况是死了以后,还要随着自己所造作的业而受报,这才是要紧的事啊!那么什么叫做随业受报呢?就是你平生的所作所为,无不是业啊!只要有业,便会有果报啊!要知道果报是随着业力而来,就如同影子跟随着形体一样。这个身体既然已经死了,然而这个识神,则或是堕入了地狱,或是堕入了饿鬼,或是堕入了畜生当中,辗转地轮回去了,因此而受到了无量无边的痛苦啊!这个是受报的境界,那个是生死的业根;而所谓的业根,就是在你现前的一念心啊!我们从无始以来,就是因为贪嗔痴,无明烦恼,妄想狂心,接触到外境,遇到了外缘,就随着声尘,追逐着色尘,使得我们七颠八倒,无业不造,这便是我们生死轮回的根本啊!所以当想到生死的大事,就是铁汉也会感到灰心啊!因为这个缘故,佛祖广运慈悲,大发哀悯,教我们学佛修行,参禅学道,令自己扫除妄想狂心;认识自己的主人翁,认识自己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貌。所以就要趁着自己身体强健的时候,赶紧做个清净解脱的人啊!这样到了临命终的时候,就会得到大受用,也就是所谓的生死自在,毫无障碍,来去自由了啊!这个就叫作了生脱死,这种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啊!”P25-27(上册)

序言

《感应篇》虽然是出自于道藏,然而在本书的注解中多是引证了儒书和佛经,所以读一书而得到三教的精义,实在是第一件值得称快的事情;本书乃是汇集了古今各种注解的读本,经过详细的审查抉择,精益求精而编辑成书的,所以读了本书,就等于是已经读尽《感应篇》各种注解的本子,实在是第二件值得称快的事情;编者的手眼,实在是高明得无与伦比,读者能够得到此一良导,心量就会因此而开拓,福缘也会因此而广植,实在是第三件值得称快的事情;儒教的至理名言,诚意正心的工夫,修身齐家的要诀,本书已经收录超过了一半以上;而佛门的文字般若,在本书中也可以略见一斑;至于道家摄心的要义,也已经荟萃在本书里,实在是第四件值得称快的事情。所以说本书不只是《感应篇》的注解之王,实在是一切善书之王。

凡是能够看到本书的,就是有福之人,若是能够一气到底地读去,息念静心,反复地咀嚼玩味,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并且踏实地奉行照做,就是大福之人。若是能够再更进一步精益求精,则成圣成贤做佛做祖的道理,都在本书之中了!人生在世,若是不能够见到这本书王,则就长劫地沉沦,很难出离轮回,这样岂不是太不幸了吗?而且《感应篇》的注解,是如此的明白,如此的详尽,如此的透彻,如此的恳切,不仅只是耳提面命,不但只是大声疾呼,而悲天悯人的胸怀,可以说是声泪俱下。所以有缘读到本书的人,自然应该立刻地回头,又有什么好再犹豫怀疑的呢?

本书中所记载得到恶报的人,他们就像野鸭一般地趋向死亡,甚至到了死的时候,都不能够觉悟,这都是因为他们一生当中,没有机缘能够读到《感应篇》。所以《感应篇》对人生的裨益,岂只是转祸为福的唯一快捷方式,更是超凡入圣的不二法门。愿大家慎读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集福有方消灾有道(太上感应篇白话故事上下)/中华文化经典导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秋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122449
开本 16开
页数 5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3
出版时间 2009-11-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0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51-49
丛书名
印张 3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3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