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西学东渐研究》以明清时期逻辑学与自然科学的东渐为主题,既有助于推动关于西学东渐中有关理论科学之传播和译介的相关研究,又有助于学界细化了解明清时期中外交往的丰富性。
书中收录了《葡萄牙的逻辑学教学及16、17世纪中葡的信息交流》《四元素说在清代的后续传播与接受》等文章。
| 图书 | 西学东渐研究(第9辑明清时期逻辑学与自然科学的东渐)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辑《西学东渐研究》以明清时期逻辑学与自然科学的东渐为主题,既有助于推动关于西学东渐中有关理论科学之传播和译介的相关研究,又有助于学界细化了解明清时期中外交往的丰富性。 书中收录了《葡萄牙的逻辑学教学及16、17世纪中葡的信息交流》《四元素说在清代的后续传播与接受》等文章。 目录 17世纪《穷理学》对亚里士多德知识论的翻译与传播杨爱东 尚智丛 黎贵惇与丁若镛对西学的吸纳林月惠 学习如何教书:《科因布拉评注》对《后分析篇》篇首的解释 C.卡萨里尼撰;张逸婧 蒋佳译 葡萄牙的逻辑学教学及16、17世纪中葡的信息交流 贝纳尔.多马沙;莫塔撰;陈莉译 《名理探》与《穷理学》在中国“失败”的启示梅谦立撰;陈莉译,张逸婧校 从《名理探》的翻译看中西思想与语言的差异张逸婧 西方逻辑东渐与因明的逻辑研究曾昭式 《心灵学》中归纳概念的本土化王慧斌 近代“中国逻辑”建构的再反思——以《墨子之论理学》为例何 杨 从明末译介的西方逻辑学看中西文化的交汇张栋豪 张胜前 雅思贝尔斯历史哲学视野中明清时期逻辑学的译介江 璐 《同文算指别编》与弦表在中国的早期传入与使用李 亮 明清节气注历的转变王广超 四元素说在清代的后续传播与接受陈志辉 《中国概说》插图考:欧洲出版物中最早的中国文房墨图像郑 诚 应对模糊性:《礼记》之“拟如”礼仪在17世纪的文化间诠释 钟鸣旦撰;王 琦译,陈妍蓉校订 附录: 国王的船只“安菲特利特号”旅行报告:1698年,从好望角往广州 郭丽娜译;梅谦立注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西学东渐研究(第9辑明清时期逻辑学与自然科学的东渐)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
| 编者 | 中山大学西学东渐文献馆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8424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0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0-09-01 | 
| 首版时间 | 2020-09-01 | 
| 印刷时间 | 2020-09-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16 | 
| CIP核字 | 2020072969 | 
| 中图分类号 | B5-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9.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50 | 
| 高 | 16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