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思且讲 且记录(序)
开场白 研究法哲学的几种视角
第一视角 文化一符号视角的法哲学
第一讲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符号
一、多元的文化观念和文化事实
二、多元文化观念与文化的融合
三、文化是类的一种生存和生活方式
四、文化是蛮化、粗化和武化的对称
五、作为文化载体的符号
第二讲 人是文化和符号的动物:人及其社会交往的文化一符号规定性
一、卡西尔在《人论》中的经典命题
二、文化人类学的符号架构——寻求异文化的符号生存类型
三、普世论的符号架构——追求人类生活符号的趋同
四、符号是人类理性思维和情感活动的基本方式
五、符号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表现方式
六、符号规制下的人类文明:人类文化的连续性积淀
七、符号与人类秩序
第三讲 规范生活:人类文化和符号生活的基本方式和高级形式
一、规范即主体交往行为的符号
二、法律是主体行动规范符号的高级形式
三、法律符号与人类文明: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
四、法治即主体的公共行为要服从法律符号的指令
五、法律规制下的集体系统和个体系统
六、法律符号的局限性
第四讲 法的文化-符号理论
一、法学理论的规范取向和文化取向
二、规范取向的法哲学的核心:寻求法律符号的普世内容
三、文化取向的法哲学的核心:寻求异文化间法律符号的差异性
四、文化对话:异文化中法律的功能整合方式
五、符号、法律家与诗性思维
第二视角 政治-组织视角的法哲学
第一讲 什么是政治——组织化与政治
一、经济-利益视角的政治
二、权力-权术视角的政治
三、社会力量对比视角的政治
四、政治的类型
五、现代政治应当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宪政政治
六、政治的核心是人的组织化
第二讲 人是政治的动物
一、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的动物”
二、韩非与马基雅弗利:人的命令一服从结构
三、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基础上的秩序构造
四、人何以是政治的动物——苟子的比喻和实证
五、《法律的故事》——人的政治组织性和动物组织性的比较
六、人的合作化生存与人类的利益需要
第三讲 人的政治属性与法律
一、法律的政治品格
二、法律的命令结构与政治
三、法律的契约结构与政治
四、法律在政治秩序构造中的功能
五、义务为何如此重要——一个政治的观察视角
六、对“权利本位”的反思和评论
七、宪政——法律与政治的完美结合
第四讲 政治-组织视角的法哲学
一、霍布斯-奥斯丁的政治法学:“恶法亦法”与对法律合法性的辩护
二、马克思-昂格尔:批判的旗帜与法的政治利益
三、施密特的“修正的”政治法学:根据例外利益修正法律
四、政治法哲学的权利进路
五、政治法哲学的权力进路
六、政治法哲学的程序进路
七、政治对抗与对话:法律和法学的失落与升腾
第三视角 经济-利益视角的法哲学
第一讲 什么是经济,什么是利益
一、成本-效益视角的经济——投入产出间的比率关系
二、时间-效率视角的经济——办事的效率
三、社会生产过程视角的经济
四、物质视角的利益——物的享受
五、精神视角的利益——精神的享验
六、经济与利益的一般关系及其界限
七、经济作为经世济民(经世济用)之学问
第二讲 人是功利(利益)的动物
一、韩非——人是“好利恶害”的动物
二、边沁:避祸趋乐是一种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三、普遍的功利原则
四、特权的功利原则
五、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如何衡量?如何可能?
六、功利与幸福的谈判
七、寻求幸福的功利
第三讲 利益原则与法律
一、功利与幸福(物质与精神)的分裂路向
二、功利与幸福分裂的制度救济及制度理性的建构
三、法律作为功利的确定机制
四、法律作为功利的分配机制
五、法律作为功利的调控机制
六、利益——法律调整的直接目的而非最终目的
七、利益的合法性:利益的法与法的利益
第四讲 经济-利益视角的法学
一、作为本体论的分析一韩非、边沁
二、作为价值论的分析——马克思与边沁的简单比较
三、作为方法论的分析——波斯纳
四、“看不见的手”与自由市场——亚当·斯密
五、“看得见的手”与国家干预——凯恩斯
六、利益冲突与利益对话
第四视角 价值一道德视角的法哲学
第一讲 什么是价值,什么是道德
一、主观视角的价值理论
二、客观视角的价值理论
三、中道的权衡——主、客观统一的价值理论
四、价值与人的多元道德追求
五、道德的本质及解析
六、道德的外延:道德分类问题
第二讲 人性的道德批判
一、关于人性善的主张及其批判
二、关于人性恶的主张及其批判
三、人的道德使命
四、相对的道德与人的道德限度
五、人的价值期望的冲突与克服
第三讲 法律的价值和道义使命
一、法律之内的价值与对法律的价值评判
二、自然法、法自然与法价值
三、自由之为法律的道德价值
四、秩序之为法律的道德价值
五、正义之为法律的道德价值
六、法律的道义使命及其对道德价值的调节方式
七、价值多元与法律价值宽容
第四讲 法的价值-道德理论
一、自由主义及其权利和正义理论
二、社群主义及其义务和正义理论
三、法律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四、法律价值和法律评价
五、法律与道德的分裂及其救济
六、法律与道德的对话
附录
一、治学心得:我的学术兴趣与学术思想
二、代表作简介
三、主要作品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