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共生(科技与社会驱动的数字化未来)
内容
内容推荐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中,信息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次世界范围的危机打上了数字时代的烙印。不同的产品和技术从用户和社会的需求出发,快速迭代、积极应战,可以说,这不仅是一场见招拆招的技术大考,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实战检验——数字化浪潮将引发科技企业怎样的巨大变革,又将如何重塑行业、区域和国家之间的竞争格局?
本书总结和梳理了2020年全行业对数字化未来的思考与实践,聚焦疫情中的挑战,从疫情之下的科技“战疫”,疫情之中科技与产业的范式变革,到疫情之后未来工作场景和创新动力,产品向服务转变的趋势,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发展的影响和相关科技伦理建设,提供多角度的思考和建议。
疫情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不仅是立足当下,更是关切未来的选择。当数字科技从极限考验回归到社会常态,有关现实世界与数字空间、传统行业与数字技术、线下世界与线上世界新型关系的讨论,便显得尤为重要和可贵了。
作者简介
司晓法学博士,腾讯研究院院长,腾讯集团公共战略部总经理,副总法律顾问;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中国版权协会理事,国家版权局国际版权研究基地研究员,深圳大学客座教授。
先后供职于网易、迅雷、腾讯等知名互联网公司,编制“中国互联网+指数”,发起“北大斯坦福牛滓大学国际法律政策论坛”,组织出版《分享经济》、“网络法律文库”、《互联网前沿》等一系列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活动和成果,对互联网发展中大量涌现出来的法律、政策、产业、经济问题有深入分析与研究思考,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研究能力和业界影响力。
目录
01 挑战:极限场景下的技术大考
阻击谣言:权威科普背后的“信息战”
疫情谣言的“病毒式传播”
将事实查证到底:技术加入疫情信息战
后疫情时代的谣言治理
透明化治理:尊重公众自主性
救命的AI——直击痛点,与时间赛跑
腾讯AI团队助力新冠肺炎识别和早期分诊
声音识别无症状感染者
AI医疗的潜力和挑战
公共服务数字化:精度、尺度、温度
“智慧抗疫”:大数据的精度
数字化治理的“尺度”: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技术的温度:“科技适老”成共同关切
转战线上:连接力、适应力、复原力
区隔下的连接:技术助力复工、复产
数字化加速:从不得已到新常态?
云上生活:技术只是一把钥匙
02 探索:透明、普惠与共融
如何让普通人读懂AI?谷歌“模型卡”探索
黑箱:从奥巴马“变”成白人说起
打开黑箱:谷歌的×AI计划与模型卡(Google Model Cards)
一种让普通人理解AI的可行性探索路径
可解释性AI,也没那么容易
“流量普惠”如何助力快手突围?
定义:多元视角下的“流量普惠”
效果:对产品形态的影响
创新点:机会平等
再造“小破站”:B站社区氛围的失落与新生
弹幕礼仪考古
社区氛围的本质
B站经验启示录
破圈后的弹幕
旧氛围的失落
内容社区的归途
发现“星星的孩子”:AI介入儿童自闭症诊断
难以抓住的黄金干预期
Cognoa:手机上的AI诊断医生
借AI之力:Cogrnoa的创新之举
一条困难但十分光明的路
03 机制:构建数字时代科技责任
数字时代的科技责任挑战与应对
人工智能伦理风险引发各方关注
数字时代呼唤新的科技伦理机制/0g
人工智能伦理制度建设多方探索
多元主体共建人工智能伦理制度
中美欧采取不同的治理路径,强调平衡创新与伦理问题门
国际社会推动人工智能伦理对话,达成原则性共识
科技行业日益重视人工智能伦理,积极探索落地机制门
人工智能伦理制度建设的共识和建议
共识门
建议门
04 改变:科技与社会共生的未来
朱恒源:疫情只是一个引发器
疫情改变了什么、没有改变什么门
创新的成本越来越低
从“反共识”到“存共识”
社会自身的“张力”会倒逼调整
通过社群互动驯旧艮技术的坏处
企业要理解社会的期待门
旧范式不能解决新问题门
姜奇平:从产品向服务的转变刚刚启动
线下主动找线上
治理模式变革
在发展中完善
示范效应非常重要门
廖卉:未来工作场景与创新的情感动力
“远程+现场”的混合办公模式正在成为新常态
就业市场会是平台和大企业并存门
科技应用中,要给人文关怀更多比重
“向善”是创新的底线、动力和最终目的
曾毅:如何阻止人工智能犯“低级”错误
创新动力激进,伦理问题思考不足门
人工智能为什么会犯“低级”错误
真正好的技术创新,要防止负面效应
伦理原则的务实技术落地
可持续的人工智能,要考虑对社会的长远影响
伦理原则落地需要跨部门、跨学科协作
陈晓萍:互联网公司管理大变革
“向善”的代价门
用“向善”超越竞争对手
互联网公司的管理“大革命”
刘海龙:我们正在把“判断”的权利交给算法
过去关注符号和精神,现在关注物质的影响
瘦情是一种“例外状态”,但某些改变将成为常态
视频化社会:抽象能力消解,逻辑思维让位
“判断”是人的基本权利,但我们正在把它交给算法
常江:批判让技术更符合人本精神
如果只能接受30秒短视频,还如何去理解真正严肃的议题
我们正在没有任何批判性地拥抱智能技术带来的效能
正因为有大量批判存在,才让技术更具人本精神
媒介素养应该被放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没有任何一场观念革命,可以在毫无冲突的情况下完成
陈楸帆:如何去想象不一样的未来
反英雄,对抗大机器:赛博朋克的核心是自由
将一切外包给智能设备,人类还剩下什么
谈教育:自我寻找的过程在现代教育中缺失了
谈写作,AI无法替代人类作家
琳达·格拉顿:技术进步如何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
“远程办公”重新定义工作和生活
技术进步倒逼职业技能提升
薛澜:科技伦理机制建设要有透明度
企业落实治理最有效率
从发展型向规制型转变
机制建设要有透明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共生(科技与社会驱动的数字化未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司晓//马永武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215190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6
出版时间 2021-08-01
首版时间 2021-08-01
印刷时间 202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读者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考试-计算机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62
CIP核字 2021122785
中图分类号 TP3-49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6: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