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职业经理人手记/财经小说系列/中国专业作家作品典藏文库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的作者作为中国第一批职业经理人,以在港企、台企、大陆上市公司工作过的亲身经历为蓝本,讲述在金融、房地产、娱乐等行业成功的、失败的职业经理人故事。怀着美好的憧憬,上世纪九十年代主人公从内地科研单位来到深圳。几经周折找到工作,成了一名职业经理人,但现实与理想相差太远,欲打退堂鼓,却回头无岸。再次下海,其间遭遇形形色色的老板,遇到无数艰难曲折,尝尽了成功、失败、迷茫种种职场境遇……最后,终于重新找回自己的价值。
精彩页
1
人在走投无路时脸皮会变厚。1991年11月19日下午,我给蒋大哥打电话就属于脸皮厚。
现在回头想想,其实我当时并不是走投无路。当时身上还有钱,不算多,但足可以给自己找一家旅店或买一张回程车票。但是,我还是感到自己走投无路。
走投无路有时候是一种感受,而并不代表一种真实的处境。
我是来深圳出差的。准确地说是来深圳开会的。本来审稿会是在武汉开的。出版社就在武汉,再说从哪里到武汉都近,在武汉开审稿会天经地义。但是,我想来深圳,所以,就鼓动南方新型建材厂的谢厂长为会议提供方便,并反复讲解了此举对他们厂及他本人的意义。最后,谢厂长终于被我说动心了,表示愿意出钱出力,这才最终促成了会议的南迁。
我这样做不是想节省一趟路费,而是想得到一张“边防证”。在当时,边防证还绝对神圣,如果没有边防证,我进不了深圳,而办理边防证必须要经过单位保卫处,但如果不是开会,保卫处是不会给我行这个方便的。在设计院,保卫处的人平常没有地位,好不容易逮到一个能显示自己权力的机会,哪能轻易放过?所以,为了能顺利地进入深圳,我策动了这次来深圳开会的行程。
其实说来深圳开会并不确切,确切地说是到东莞开会,因为谢厂长的南方新型建材厂并不是在深圳,而是在东莞。但是,开完会之后,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去深圳参观“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我鼓动会议在东莞召开最后之所以能成行,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深圳的魅力对大多数与会者起了作用,如果当时只安排在东莞开会,而不安排来深圳参观,那么,是不会得到那么多人一致响应的。
既然开完会之后要到深圳参观,所以干脆就说是到深圳开会。这就是人们习惯性地往大说。
往大说是人的天性。比如我的工作单位冶金部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明明是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但是为了“往大说”,院里硬是多次向上打报告要求更名为“冶金部华东钢铁设计研究院”,因为一旦改成“华东”,就很容易让人想起上海、南京、杭州这样的大城市,而不会想到马鞍山这样的小地方。但是,往大说易,往大做难。事实上,直到目前,单位的名称并没有改变,况且,在我看来,即便名称改变了也没有多大实际意义,每次出差,照样都是一大早出门,赶到南京买车票,然后晚上才能踏上真正的旅途。说实话,如果我们设计院不是在马鞍山,而真是在上海、南京、杭州这样的大城市,我就不会一天到晚想着离开那里了。
其实也不是我一个人想离开那里。当时,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个顺口溜,说“一等公民漂洋过海,二等公民深圳珠海,三等公民等待安排”。于是,在单位年轻人当中似乎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凡是有本事的不是出国就是去深圳,只有实在没有本事的才留在原单位。年轻人当中哪个愿意承认自己是“实在没有本事”的?而出国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去深圳就成为当时我们单位年轻人的一种时尚。凡是思想有些激进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有这个想法。
我还不是思想最激进的。最激进的早已经来了,比如我的好朋友章一民。
章一民和我是中学同学。虽然不是一个班的,但我们都是学校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成员,而且都在乐队,关系不错。闹地震那年,章一民家没地方建防震棚,在我家防震棚里住了整整三个月。后来由于上山下乡我们各奔东西,恢复高考后又天南地北求学一方,谁知四年后,居然又分配到同一个设计院,关系自然又进了一层。
章一民的下海是悄悄进行的,好像院里没几个人知道。我偷偷地帮他搞到机票,又用自行车替他推行李送他上路。那情景既像电影《地道战》里鬼子偷偷地进村,又像电影《戴手铐的旅客》中送战友。临别时,章一民说:“我在深圳等你。”
我不知道章一民是不是自修过心理学,但这句话说得很到位,确实是我当时最最想听的话。
那时候我也想过漂洋过海去当一等公民,于是在英语上很下了点功夫。我发现学英语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了解英美文化的过程。当时《美国之音》向中国学习美国英语的年轻人灌输的一个思想就是“美国是个大熔炉”。美国是不是一个大熔炉我不知道,但中国深圳肯定是个小熔炉,因为她首先就将章一民给“熔”了。我找到“在深圳等我”的章一民,他冷淡得让我怀疑自己掉进了冰窟。竟然连顿饭都没请我吃!当我提出要章一民为我先安排个住处时,把他吓傻了,吓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我还算是做事情比较心细的人,当初决定来深圳的时候,就没有打算在章一民这一棵树上吊死。我还留有退路,而这个“退路”就是郑康平。
我并不认识郑康平。不过,我的同事邓工认识。邓工是我们院相对年轻的老同志,比我早十年进的设计院,但我们之间这十年是个断层,所以,我们相距并不遥远。邓工脾气不太好,并且他认为脾气不好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所以经常以耿直而自我欣赏,但自我欣赏多了别人就不怎么欣赏,如此一来,邓工在院里总体上说就表现为不得志。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再过两年我就不干了,去深圳,我有一个好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职业经理人手记/财经小说系列/中国专业作家作品典藏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528764
开本 16开
页数 2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4
出版时间 2021-07-01
首版时间 2021-07-01
印刷时间 202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22
CIP核字 2021023810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财经小说系列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9: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