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文化与帝国主义/学术前沿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爱德华·W.萨义德继《东方学》之后较重要同时也是较复杂的著作,有人用拉什迪的小说来做比喻,说假如《东方学》是萨伊德的《午夜的孩子》,那么《文化与帝国主义》就是他的《撒旦的诗篇》。与《东方学》基本上不处理文学文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化与帝国主义》的问题意识建立在这样一个更深入的追问上的:“小说写作和抒情诗……是怎样参与东方主义中的普遍存在的帝国主义世界观的构造的?”由此生发的对“小说与帝国”关系的讨论,不仅像伊恩·马丁在《小说的兴起》那样把现代小说的兴起和现代资本主义相联系,重构了“现代欧洲小说诞生”的帝国主义扩张的语境,而且极富争议地把他对西方文化与帝国主义共谋关系的分析扩展到小说的形式和风格层面,认为欧洲小说在其发生学的意义上汇集了两种的质素:一方面是构成小说的叙述样式,另一方面则是倾向于帝国主义的复杂的思想构造。也许我们未必完全接受萨伊德的观点,但他据此观点对简·奥斯丁、狄更斯、康拉德、叶芝和加缪等一系列经典作品的读解和分析,却不能不让人叹为观止。 作者简介 爱德华·W.萨义德(Edward W.Said,1935-2003.9.24),当今世界极具影响力的文学与文化与文化批评家之一。生于耶路撒冷,在英国占领期间就读于埃及开罗的西方学校,接受英式和美式教育,1950年代赴美就学,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从1963年起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任教,教授英语文学和比较文学,是享有声誉的文学和文化批评家,同时也是乐评家、歌剧鉴赏者、钢琴家。他的乐评、文学评论和他的理论著作一样,学识渊博,兼有清晰明快的行文风格。其主要著作包括《东方学》、《巴勒斯坦问题》、《世界·文本·批评家》《文化与帝国主义》以及《流离失所的政治:巴勒斯坦自决的奋斗》等等。其后发表的自传《乡关何处》亦广受好评。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重叠的领土,交织的历史 Ⅰ 帝国、地理与文化 Ⅱ 过去的形象,纯与不纯 Ⅲ 《黑暗的心)的两个视角 Ⅳ 经验的差异 Ⅴ 把帝国与世俗的解释联接起来 第二章 融合的观念 Ⅰ 叙述与社会空间 Ⅱ 简·奥斯汀与帝国 Ⅲ 帝国的文化完整性 Ⅳ 帝国在行动:威尔第的《阿依达》 Ⅴ 帝国主义的乐趣 Ⅵ 受控制的土著 Ⅶ 加缪与法国帝国 Ⅷ 关于现代主义 第三章 抵抗与敌对 Ⅰ 问题的两个方面 Ⅱ 抵抗文化的主题 Ⅲ 叶芝与非殖民化 Ⅳ 驶入的航程与反抗的出现 Ⅴ 合作、独立与解放 第四章 免受统治的未来 Ⅰ 美国的崛起:争夺公共空间 Ⅱ 向正统与权威挑战 Ⅲ 运动和流动 注释 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化与帝国主义/学术前沿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爱德华·W.萨义德 |
译者 | 译者:李琨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5729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535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8 |
出版时间 | 2016-08-01 |
首版时间 | 2003-10-01 |
印刷时间 | 2021-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30 |
CIP核字 | 2016134009 |
中图分类号 | I106 |
丛书名 | |
印张 | 17.75 |
印次 | 8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27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