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慧心莲
内容
编辑推荐

陈若曦,本名陈秀美,1938年出生。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系硕士。1960年与白先勇、王文兴等创办《现代文学》杂志,以写实小说闻名文坛。1989年创建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

其创作的《慧心莲》通过一家三代、四位女子的遭遇和作为,展现了台湾妇女的心理成长历程。

内容推荐

《慧心莲》通过一家三代、四位女子的遭遇和作为,展现了台湾妇女的心理成长历程。小说以最初被动地遁入空门到最后主动争取剃度,刻画了台湾三十年来的佛教兴革和社会变化,更为妇女奋斗和成长做了记录。小说内容丰富,人物典型,视角独特,构思新巧。借着《慧心莲》的撰写,作者陈若曦为这物欲横流的年代,提供一剂安定人心的良药。

目录

总序 众里寻“她”千百度

杜美慧

杜阿春

杜美心

王慧莲

陈若曦创作年表

附录:从“不幸的夏娃”到“自觉的信女”

试读章节

头发剪得只剩前额一小撮时,忽然剪刀离她而去。

“恭请上人!”

维那高声唱诵后,慈眉善目的澄清老和尚即步出东厢的观音殿。他接过利剪,先转向美慧。

美慧恭顺地合上眼,期盼所有的烦忧能随着最后一缕发丝永远离她而去。

“法号承依,从此六根清净,一心向佛……”

她睁开眼,只见妈妈已经哭倒在妹妹怀中了。

一周后,一年一度的传戒大会在台北县万寿山的吉祥寺举行,承依和法号承僖的纯纯联袂而往。戒会从开堂到圆满长达两个月之久,妈妈挂心家里的儿子没人照顾,早回埔里去了。承依接受三坛大戒时,便只有美心来观礼。

大雄宝殿集合了来自台湾南北部的新戒,济济一堂,尼多僧少,大家排队受戒。前来观礼的亲友人数更多,仪式没开始就有人掏手帕了,相互传染似的很快就传出抽泣之声。

承依和承僖是最后点戒的两个。承僖紧张过度,已等得手脚冰冷,等烧戒时,一时慌张疼痛,身子不由自主地闪躲了一下,好在忍耐了没哭出声来。

轮到承依时,她紧闭双目并咬紧牙关,忍受着香火炙烤皮肤的疼痛,心中不停地默诵观音菩萨的法号。

姐妹连心,美心一见姐姐青白的头皮上冒起烟雾,顿时痛彻心肺。她忍不住冲向前抱住她,顿脚叫喊:“姐姐你别出家了!”

承依一心忍痛,只觉天地灰蒙蒙,忽然被人抱住,一时气往上涌,冲得脑门快爆裂了。为了突围,她狠力推开妹妹,眼前却金光闪闪,啥也看不清了。

这时亲友们的抽泣声并未稍减,给庄严神圣的场面抹上一道宛如生离死别的凄惨色彩。

回到寮房时,有人送来一篮西瓜皮,据说拿来覆盖在头皮上可以消肿止痛。承僖盖一片还嫌不够,又换了一片,不料伤口反而越发红肿了,夜里出现发烧现象。她睡不安宁,身子翻腾且呓语不断,承依一直在旁安抚她。这样折腾了两夜才平静下来。她们在吉祥寺人生地不熟,好在传戒师和羯磨无限慈悲,让承依留在寮房照料病人。  .

夜里,承僖曾拉着承依的手说:“姐姐,我会死吗?”

“阿弥陀佛,菩萨保佑,没事的。”

承依柔声安慰她,内心至为不忍。可惜我太卑微了,她想,如果我有办法的话,一定要免去出家人这趟火烙的肉刑。

戒会圆满,返回海光寺的路上,承僖感激地表示:“师姐,你真像一个好妈妈!”

承依温婉地纠正她:“师父说过,一人佛门我们就不是女人了,彼此要称呼‘师兄’才是。”

“是,师兄,”承僖立即改口说,“能和你一起出家真是我的福气,以后我就跟定你了。”

“快别这么说了,”承依听了感到惶恐得很,“都是师父慈悲,我们才能有缘千里来相识嘛!”

想想师徒也是有缘。以前从来未曾上庙烧香拜佛的人,清明节被拉去参加台中一场法会,听到师父开示时竞泪流满面了。上人离场,她整个人竞如铁钉找到了磁石一般,奔上前就扑通一声跪倒在尘埃。法会结束的次日,不顾妹妹劝阻,她草草收拾了就随师上路。

除了妈妈,师父是她最感恩的人。承僖看破红尘时,倾其所有地捐出廿万元香油钱,而她空手入门,师父待她并无差别。  “人了佛门,”她鼓励承僖说,“一切都会好起来。”

虽是安慰之语,后来却证实言不虚发。

海光寺坐落大屯山腰,林木清幽,晨岚夕照皆是佳景,一直是淡水人喜爱的游憩之地。它前身为德行堂,建于日本占领台湾后十年,原为王氏家族的斋教庵堂,供奉观世音菩萨。原始庵堂仅有三开间的一条龙建筑,后来为台湾佛教龙华会人士购得产权,加建东西两厢成三合院,改名海光寺,归隶日本临济宗派下,常住的带发修行斋姑总在五六名上下。寺庙的主要建筑是传统闽南格局,前庭造景有池塘和假山,但山门取法日本神社的鸟居设计。

国民政府迁台后,澄清法师自苏北辗转渡海而来,挂单月眉山灵泉禅寺时,曾到海光寺结过缘。他后来行脚全岛,努力弘法并广结善缘,终于在一九五四年集资购下海光寺,组成管理委员会,出任住持。

澄清以为斋教非佛教,决心重建为中国佛教。他以“一佛二菩萨”的传统方式,改为主供释迦牟尼佛,配以迦叶和阿难尊者,而把观音佛像移到东殿供奉,西殿辟为斋堂。另外,他在两厢之间建了三川殿,左右门内供了四大天王,并铲平了假山,使四合院围起的中庭显得开阔些。前院的池塘养了莲花和金鱼,慢慢就成了放生池。鸟居的山门也改为中式牌坊,大正元年立的大铜香炉还保留,只是“大正”已被刮掉,改为“民国”罢了。

澄清还带来两名大陆籍男弟子,对愿意留下的斋姑进行剃度,海光寺遂成男女两众的道场。女众住西厢,住持和男众寮房分别在东厢两头。廿多年下来,男弟子有减无增,仅剩下承佐一名,而尼僧加了承依、承僖倒有八名之多,其中承慈担任监院。澄清年事渐高,生活上需要男僧照料,颇感人手不足,可叹出家男众少,他又不随便收徒,这就难以改善男女悬殊的比例了。

承佐是军队撤退大陆时,临时被拉夫来台湾的,后来因病退役了,辗转经人介绍投到澄清门下,属于半路出家。他为了念经才学认字,如今五十出头也念出了中学的语文程度,平常照料师父起居,也兼管文书和财务。他一直盼望师父收个男弟子帮他分劳,不料一口气来了两位尼师,嘴上不说,其实相当失望。

然而承依俩受戒的次年春天,有个在高雄大岗山出家的和尚云游到此,与淡水夕照相看不厌,竞致流连忘返。承佐热情招待,师徒俩几次陪他品茗谈禅,相处甚欢。十天后,他改拜澄清为师,赐名承幽。

三十出头的承幽是台东农家子弟,块头高大壮健,性情随和勤快。他和承佐轮流照料师父的起居。监院承慈年岁也大,很高兴有个男众来分担执事,从此把一些装修改建和泥水工作,还有香积组采购等等,都叫他一手包揽过去。好在承幽活泼勤快,派遣任何执事都来者不拒,全寺老少都很欢喜。P2-5

序言

记得大文豪歌德曾经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绿。这套“雨虹丛书/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第一辑)即将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陆续出版,人选其中的十位华人女作家的十部小说、散文和诗集,犹如十株充满灵气的生命之树郁郁葱葱,而作为这套丛书的主编,望着满眼葱绿,却是思绪万千,久久难以平静。

我之所以主编并出版这套“雨虹丛书/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纯属偶然。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为母校华东师范大学讲授“台港文学研究”等课程及撰写相关论文,此后不断受邀出席各种香港文学、台湾文学以及东南亚华文文学、北美华文文学研讨会而一脚踏进世界华文文学圈以来,不知不觉竟然已经20年了。20年来,在我先后从事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女性文学以及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过程中,曾经得到过海内外许多著名作家、学者的热情而无私的帮助。他们中间有的推荐、发表我的论文,有的邀请我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有的提供给我从事有关学术课题研究的资料和经费。我曾数次受邀担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岭南学院(今香港岭南大学)、台湾大学等学校的访问学者或客座研究员,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研究。20年来,我结识了一大批海内外的文学朋友和华人作家,我所得到的各种各样的赠书,其地域之广,几乎可以拼成半张世界地图。

在我结识的海外华人作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女性作家,我对她们的创作尤其关注。一方面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的硕士、博士论文以及不少论文都以中国现当代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作为论题。研究表明,女性作家及其文学书写,之所以凸显其性别意识,正是因为几千年来所造就的以男权话语为中心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无所不在的形态,使得女性在历来由男性书写的文学史中,往往成为被他人书写、塑造和代言的角色;而女性介人书写,尤其是自我书写,就意味着这种被他人书写、塑造和代言的历史的终结,而在女性书写过程中,其性别意识及其特征会或明显或隐秘地镌刻在其创作文本之中,这正是我对女性作家及其文学书写饶有兴趣的地方。同时我作为一名女性学者,深知女人(她当然在生活中同时也扮演着女儿、妻子、母亲等角色)从事创作与研究要承受比男人更多的艰辛与困难。而那些在海外生存的华人女作家,要在母语创作上取得优异成绩并且得到承认那就更为不易了。比如像人选本丛书作者之一的严歌苓女士,当年在美国求学期间是用“边角料”时间来从事华文创作的:一方面是为了能得到稿酬以便生存;另一方面则是她对于母语写作的那一份挚爱、深情和锲而不舍。这一份对于母语写作的挚爱、深情和锲而不舍,在人选本丛书的其他女作家身上也都可以明显感觉得到。所以,我对那些能够做到事业和家庭都能兼顾,而且创作丰收的文学姐妹始终怀有一份由衷的敬意。

2008年9月,我应“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2008双年会筹备会主席吴玲瑶女士的盛情邀请,作为特邀嘉宾之一,出席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成立20周年的第10届双年会,在这次会议上我曾就“海外华人女性书写”作了如下演讲:

我认为,随着20世纪80年代“女权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一起成为世界公认的三大批评思潮以来,人们对于占据人类“半边天”的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性别角色及其文化意义的认识与探究,20多年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结晶。用著名的社会学家麦克卢汉的话说,“女性主义”在20世纪后半叶的不断扩展,“预示了90年代乃至下一世纪人类精神天地中一朵膨胀的星云”。然而,在现实世界.女性在成才、就业、劳动报酬、职务晋升及人身权益等方面所遭受的“性别歧视”和“温柔宰割”,却又成为始终悬置于她们头上的一把克利达摩斯之剑。并且,国内各所高校20多年来竞相开设“女性学”课程,但其中有一个概念至今似乎仍然模糊不清:即“女性学”课程是否等同于“女性课程”?或者说,这些课程专门是“以女生为对象的课程”,还是“以女性性别问题为内容的课程”?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和范畴。今天我的演讲并不想就此展开讨论,我想谈一谈我对“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和海外华文文学书写的真切感受。

“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已经走过了20年并不一帆风顺的路程。从第一任会长陈若曦女士开始,到如今的周芬娜会长,以及即将接任的吴玲瑶会长,在一任任会长以及一届届工作干部的无私奉献与卓有成效的领导下,20年来,“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在中华大地以外的世界各国、各地区,在该国、该地区主流文化的夹缝中,顽强地播撒着炎黄子孙和中华文化的良种,传承着华文文学与华夏文明的薪火,期间还经受了各种各样的艰难与辛苦,却始终百折不挠,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为你们自豪与骄傲!在世界各处,你们用笔记录着海外华人身处异国他乡的屈辱和血泪的历史以及奋斗、抗争、生存、发展的_历程;你们用笔倾诉着乡愁、乡情、乡思、乡恋以及对“唐山”(祖国)、对故乡的无比热爱;你们用笔抒发着对中国未来的美好祝愿与对同胞手足的关爱之情。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你们中的很多人不仅自己捐款捐物,还向所在国家或地区进行义卖与募捐,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想方设法为灾区的重建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我知道,虽然你们身处异国他乡,可你们的心,是永远与祖国、与中华民族紧紧相连,不可分离的。为此,我向你们鞠躬致敬!

“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已经历了20年的难忘岁月。20年,意味着当年呱呱坠地的女婴,已经长成了风华正茂的妙龄女郎,正焕发着青春的气息与迷人的神采。今年的双年会即以‘‘亭亭玉立二十年,欢庆女性书写成就”为研讨会的主题.这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这次研讨会,首先是一种回顾与检阅,20年来海外华人女性书写的成就几何?其性别文化意义、艺术价值等等体现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客观地、冷静地加以归纳和总结。其次,它也是一次展望与超越,在回顾总结的基础上,确定今后前行的目标和方向.在世界汜a4-围内学汉语的人口日益增加的今天,如何传承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同时又要超越海外华文文学的乡愁、乡情、乡思、乡恋等现有格局与传统书写,拓展海外华文文学的新空间、新天地,正是我们将要共同面对的新课题。

去美国之前,就想着如何回顾与检阅20年来海外华人女陛书写的成就,当然这首先应该是一种展示,由此希望能找机会出版一套“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于是我想起了我的校友、时任宁夏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的哈若蕙女士。为了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由母校1978级校友魏威、哈若蕙策划、编选的《大学梦圆》一书,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反响不错,其中也收人了我的一篇回忆当年参加高考的《人生中的“偶然”》。2007年暑期,恰逢哈若蕙来沪出席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作家协会在沪联合召开的纪念高考恢复30周年暨该书出版座谈会。阔别20多年之后,我和她竟然相逢在上海作家协会大厅。两天后我又去她下榻的宾馆探访。我们在一起聊起了如何合作出版一套“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的构想。若蕙是一位敏感而有眼光的出版人,对我的提议即刻做出了积极回应。于是,此后我与她一直保持着电子邮件加子机短信的联系,主要内容基本上都没离开“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的策划。

从美国回沪不久,我就开始约请诸位海外知名度颇高的华人女作家提供作品,她们中有:小说家陈若曦(中国台湾)、严歌苓(美国)、虹影(英国)、陈漱意(美国)、婴子(美国);散文家吕大明(法国)、尤今(新加坡)、吴玲瑶(美国)、蓉子(新加坡)以及女诗人谢馨(菲律宾)等,并得到了她们的慷慨赠稿。最后确定人选“雨虹丛书/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第一辑)的,有小说5部,散文4部,诗作1部,虽然诗集如今出版相当困难,但还是尽量兼顾到了文学体裁的多样性。在编选、出版过程中,也遇到了种种困难,甚至几乎胎死腹中,但这套丛书终于还是如有神助般如愿以偿即将出版。在此,我衷心感谢宁夏人民出版社原副社长、现任宁夏文联副主席的哈若蕙女士自始至终的鼎力相助。感谢责任编辑戎爱军的精心运作,在与小戎女士交往的两年中,我深知她是个认真负责、忠实可靠而又淳朴善良、懂得珍惜的人,也是一个肯为别人付出、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编辑,无论我们合作与否,对于她和她的团队的努力,我都是心怀感激的。感谢各位人选作者通情达理的积极配合,没有她们的“不抛弃不放弃”,这套“雨虹丛书/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要出版几乎是难以想象的。如今能够顺利出版,是我们共同的福祉和缘分。

至此,“众里寻她千百度”,“为伊消得人憔悴”,终究也都是值得的。为此,我感到欣慰。衷心期盼这套丛书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在“雨虹丛书/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第一辑出版之后,但愿日后还能合作出版“雨虹丛书/世界华文女作家书系”第二辑、第三辑。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我充满着期待与遐想。

是为总序。

2009年9月于上海

2011年1月12日补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慧心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若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夏少儿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207796
开本 32开
页数 2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宁夏
200
14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1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