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考古学经典精读/现代学术经典精读 |
内容 | 内容推荐 以田野调查发掘为特征的现代考古学在中国迄今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产生了许多卓有成绩的学者和大量的学术成果。本书通过梳理中国考古学研究,从中避选出30余篇有代表性的经典论文或论著(节选)并进行简要介绍和点评,帮助读者探究中国考古学研究的正确门径,提升学术鉴别能力、学术素养,为中国考古学研究夯实学术基础。 目录 绪言 考古理论、方法 李济与《再谈中国上古史的重建问题》 梁思永与《小屯、龙山与仰韶》 尹达与《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问题——关于安特生中国新石器时代分期理论的分析》 夏鼐与《关于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 苏秉琦与《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 佟柱臣与《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多中心发展论和发展不平衡论——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规律和中国文明的起源》 童恩正与《试论我国从东北至西南的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 旧石器考古 裴文中与《中国的旧石器时代——附中石器时代》 贾兰坡与《中国细石器的特征和它的传统、起源与分布》 吕遵谔与《20世纪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回顾与瞻望》 张森水与《中国北方旧石器工业的区域渐进与文化交流》 新石器考古 石兴邦与《黄河上游的父系氏族社会——齐家文化社会经济形态的探索》 安志敏与《试论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 汪宁生与《仰韶文化葬俗和社会组织的研究——对仰韶母系社会说及其方法论的商榷》 李仰松与《我国谷物酿酒起源新论》 严文明与《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张忠培与《中国父系氏族制发展阶段的考古学考察——对含男性居本位的合葬墓墓地的若干分析》 青铜时代考古 徐旭生与《1959年夏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 郭宝钧与《浚县辛村》(节选) 石璋如与《殷代的弓与马》 高去寻与《殷代大墓的木室及其涵义之推测》 刘敦愿与《饕餮(兽面)纹样的起源与含义问题》 安金槐与《再论登封王城岗龙山文化城址与夏代阳城》 邹衡与《郑州商城即汤都毫说》 郑振香与《论妇好墓对殷墟文化和卜辞断代的意义》 张光直与《中国青铜时代》 秦汉及以后时期考古 冯汉骥与《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文物的族属问题试探》 宿白与《武威行》 王仲殊与《论吴晋时期的佛像夔凤镜》 黄展岳与《汉代的亵器——兼论“虎子”问题》 俞伟超与《秦汉考古学文化的历史特征》 出版说明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考古学经典精读/现代学术经典精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李伯谦//陈星灿 |
绘者 |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4051679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65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830 |
出版时间 | 2019-06-01 |
首版时间 | 2019-06-01 |
印刷时间 | 201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956 |
CIP核字 | 2019062472 |
中图分类号 | K870.4-53 |
丛书名 | |
印张 | 4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31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