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学生一定要知道的古文观止100个名句/中华经典名句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编撰目的是想通过这“一枝枝出墙的红杏”,让中学生去感受该书的“满园春色”,在读懂100个名句的基础上,去读懂一部名著。书中的经典名句广为传颂,就其内容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闪现出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光芒,体现着伟大的人格力量;就其形式说,它语言洗练,用词精辟,具有非凡的表达能力。这便是经典名句的魅力所在。这对中学生增长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内容推荐

本书采取把深奥的名句放到故事中去解读的方式,让中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深刻地理解名句的内涵和寓意,真正做到经典名句浓缩名著精华,历史故事诠释名著涵义。这便是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体例上共分六部分:

“名句”。选择书中具有代表性、古今流传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妙语佳句。“出典”。标明该名句出自的篇目。“注释”。对深奥、不易理解的词语,做恰当的释义。“译文”。书中的每个名句均有白话文翻译,易于读者理解。“故事”。或是关于名句诞生的背景故事,或是关于名人的人生经历,或是关于名句的历史知识。“赏析”。名句因何成名,好在哪里,如何品读、赏析,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目录

前言

B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C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D

多行不义必自毙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F

方一食,三吐其哺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风马牛不相及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b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H

画虎不成反类狗

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J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

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

L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M

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N

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

P

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Q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群贤毕至,少长成集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请看今日之域中,竞是谁家之天下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R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S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舍郑以为东道主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士穷乃见节义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T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贪天之功,以为己有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W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物不得其平则鸣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庀而作《春秋》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

X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Y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

有志者事竞成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栽舟覆舟,所宜深慎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Z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试读章节

【名句】

不塞不流①,不止②不行③。

【出典】

韩愈:《原道》

【注释】

①不塞不流:不堵塞一些地方有的地方就没有水流过。

②不止:指佛老之学不加以阻止。

③不行:指儒学就不能通行。

【译文】

不堵塞一些地方有的地方就没有水流过,不阻止佛老之道,先王之道就不能流传施行。

【故事】

韩愈调任袁州刺史后,革除了一些坏制度,政治逐渐走上了正轨,受到百姓赞扬。

当时,唐穆宗继位,召回韩愈,委任他为国子祭酒,这是国子监(国家最高学府)的长官。

这时的韩愈,并没有因为生活的折磨而改变他耿直的性格。到国子监后,他发现那些豪门贵族出身的学官们,排斥一个直讲(博士、助教的助手),甚至不让那个直讲和他们同桌吃饭。原因是直讲的长相难看。韩愈非常生气,可是没有发作。他想了一个妥善的办法:他先表示自己对直讲的尊重,然后又在讲学活动中进行评比,根据学问大小,评定职位高低,而不是以相貌取人。

第二天早餐时,他命令属吏说:“请那位直讲来,同我一起吃饭!”他又召集各学官开会,请大家商量开展讲学的办法。韩愈说:“国子监是全国的最高学府,首先应该讲究学术研究,探索‘经学’(研究四书五经的学问)的真义,应该是能者为师。”他又列举了大量的历史事实说:“夏桀王和殷纣王,都是勇猛而又善于言辞的人;论力量,他们可以捉住老虎;论说话,他们可以掩盖自己的过错。可是在历史上他们都是不齿于人类的暴君。晏婴身材低矮,却是当年齐国的贤相。所以我们万万不可以单凭相貌取人,应该看他们学问的大小,道德的高低,来进行品评。”

韩愈首先带头讲学。向太学生讲授“仁、义、道、德”的基本含义,批判道家的始祖——老子对“道”的虚无主义的解释;追溯人类社会形成的始末,指出这是人类与自然斗争的结果;如果违背这些,那便要变成很不文明的野蛮人。这议论实际是针对佛教关于“修心养性,最后成佛”而发的。韩愈为了探索排斥佛老之道,宣传儒家的仁义之道,挥笔写了体现他政治思想和文风特点的代表作——《原道》。“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就是《原道》中的名句。

【赏析】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句意为佛老之道不塞不止,则圣人之教不流不行。使道士僧徒返回四民队伍之中,各就本业,凡是宣传佛、老教义的书,统统烧毁,把寺观庙宇改为民用的房屋。这样既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也符合人民的愿望。他这种议论并非创见,实际上是继承桓玄、范缜等人的学说,表现了作者与道、佛势不两立的态势,以必灭佛道而后快。语句短促,笔锋犀利,感情强烈,声势夺人,也比较偏激,这是当时社会形势造成的。现在常用“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说明不抑制不好的东西,好的东西就不能树立起来并发扬光大。

【名句】

不立异以为高①,不逆情以干②誉。

【出典】

欧阳修:《纵囚论》  【注释】

①立异:即标新立异。高:高明。

②逆情:违背情理。干:求得。

【译文】

不用标新立异来表示高明,不违背情理来求得名誉。

【故事】

唐太宗即位后的第六年,他审查了被判处死刑的囚犯三百多人,放他们回家,约定他们执行死期一到就自动回来受刑。这是用君子难能做到的,要求小人中最坏的一定做到。那些死冈到了约定的时间,终于自动回来而没有迟到的。这是君子难以做到的,却让小人很容易做到了。这难道近于人情吗?因此有人说:罪大恶极,的确是小人;但是,等到对他们施行恩德,也可以使他们转变成君子。恩德愈深入人心,人的转变速度就愈快,这种例子是有的。

欧阳修认为,唐太宗这样做,是为了树立以恩德来求得的好名声。然而,怎么知道唐太宗在放回死刑犯人时,没有意料到他们必定回来希望得到赦免,所以才放他们呢?又怎么知道那些被放回的刑犯,不是他们猜想只要自动回去就一定会得到赦免,所以才回来的呢?意料到死刑犯人必定回来而放他们,这是唐太宗从上面窥测到了在下面的囚犯们的心理活动。猜想必定能得到赦免才回来,这是死刑犯人们从下面窥测在上面的皇帝的心理活动。我看到的是上下互相窥测对方的心理,才合成了这种美名,哪里有所谓皇帝有意施行恩德、罪犯自觉遵守信义的事呢?不然的话,唐太宗在全国施行恩德到这时已有六年之久,为什么没能够使小人不犯极恶的大罪,只凭一日的恩德就能使罪犯视死如归,而且坚守信义呢?这是一种说不通的论调呀。

根据这种情况,那么怎样做才行呢?欧阳修认为,对放了再回来的死囚,杀了他们,不可赦免。接着再放一批死囚,他们又回来了,这才知道是被恩德感召所致。然而这必然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至于对放了再回来的死刑犯进行赦免的事,偶然做一次是可以的。要是多次这么做,那么杀人犯就都不会被处死。这能作为国家的正常法制吗?不能作为正常的法制,难道是圣人的法制吗?因此,尧、舜、夏禹、商汤、周文王治理国家,是以合乎人之常情为根本,而不以标新立异为高明,是在不违背情理的前提下追求名誉。

欧阳修对唐太宗放死囚出狱探亲这件事有感而发,写了《纵囚论》,“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便是这篇文章中的名句。

【赏析】

唐太宗释放罪犯回家,罪犯回去后又按期回归,获得了“仁德”的好名声。欧阳修对此事提出了批评。因为这种做法不近人情,国家没有正常的法律,不就乱套了吗?所以他指出国家的法律必须“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欧阳修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对罪犯应该绳之以法,否则国家局面不能稳定,人民的生活不能安宁。

P1-4

序言

《古文观止》是我国古代哲学、历史、地理、文学、科技各领域具有典型意义的不朽历史巨著,从中不仅可以窥见上自周代以来的历史变迁与先民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观念,还可了解古代散文发展的大体轮廓,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名句,饱含哲理、富有启迪、精辟生动,千百年来广为传颂。有的家喻户晓,有的似曾相识。诵读、学习、品味名句的过程,也是知识积累、运用的过程,或引用名句以说辩,或摘录佳句以写作,即使是考试,也会因平时的积攒而得心应手。

鉴于此,我们编著了《中学生一定要知道的100个<古文观止>名句》,其目的是想通过这“一枝枝出墙的红杏”,让中学生去感受该书的“满园春色”,在读懂100个名句的基础上,去读懂一部名著。书中的经典名句广为传颂,就其内容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闪现出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光芒,体现着伟大的人格力量;就其形式说,它语言洗练,用词精辟,具有非凡的表达能力。这便是经典名句的魅力所在。这对中学生增长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本书采取把深奥的名句放到故事中去解读的方式,让中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深刻地理解名句的内涵和寓意,这便是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体例上共分六部分:

一是“名句”。选择书中具有代表性的、古今流传最广的、使用频率最高的妙语佳句。

二是“出典”。标明该名句出自的篇目。

三是“注释”。对深奥、不易理解的词语,做恰当的释义。

四是“译文”。书中的每个名句均有白话翻译。

五是“故事”。或是关于名句诞生的背景故事,或是关于名人的人生经历,或是关于名句的历史知识。

六是“赏析”。名句好在哪里,如何品读、赏析,均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编著时难免挂一漏万,书中也会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此,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修改和提高。

邵勋潜 张丹琴

2007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学生一定要知道的古文观止100个名句/中华经典名句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邵勋潜//张丹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250588
开本 32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2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194.1-49
丛书名
印张 6.8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03
139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