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佛陀之心
内容
编辑推荐

2016年新版首发,90岁高龄的一行禅师亲自增删修订。

《佛陀之心》系一行禅师畅销经典《佛陀传》的姊妹篇。

一本书读懂佛心,理解佛陀的核心教法,开启平和、喜悦与幸福之门。

本书深入浅出,贴近生活,语言诗意,简洁易学。

一切过错源起于心,透过心,一切过错能够消失。

内容推荐

一行禅师以自身的禅修体悟以及深入浅出的笔法,将佛法浓缩成一篇篇贴近生活的禅修指导,对佛教的基本教义做了生活化的阐释。《佛陀之心》直探佛法心要,阐释了四圣谛、八圣道以及二谛、三法印、四无量心、五蕴、六波罗蜜、七觉支、十二因缘等基本佛法的义理,配合佛教经典,辅以图解,而且还揭示了身体力行的诀窍。对于想安顿身心的读者来说,是一本贴近佛陀本怀的生活佛法书。

目录

第一部 四圣谛:直探佛法心要

 第一章 心中有苦痛,才能进入佛陀之心

 第二章 初转法轮:苦行并非唯一的正确修行

 第三章 四圣谛:拥抱、深观并转化痛苦

 第四章 老师无法将真理交给你,真理已在你心中

敞开心胸,接纳法雨

辨识真正的佛法

教法如同指月之指

 第五章 一切皆苦吗?佛陀并未教导“三苦”

佛陀并未教导“三苦”

“三法印”是指无常、无我、涅篥

以正确的名称指出苦因

 第六章 停止习气、平静身心、获得疗愈

正念分明,停止习气

学习平息情绪的艺术

让身、心休息而获得疗愈

 第七章 修习正念,认清导致苦、乐的“食物”

四圣谛的三转十二行相

正念地饮食

以佛眼观看,不受六尘的毒害

深入观察意志的本质,活在当下

意识摄入毒素,如三百利刃刺杀自己

修习正念,知苦断集

 第八章 四圣谛的新顺序:灭、道、苦、集

直接面对苦,体证苦、乐不二

修行圣道,以去除苦

四圣谛相互依存,本是一体

四圣谛的新顺序

第二部 八圣道:通往正确修行之路

 导论 若想解脱,就得修行八圣道

 第一章 正见:帮我们去除邪见的修行

正见是坚信人能转化自身之苦

摆脱错误的“想”,如实照见事物

陷于实相的概念,就失去实相

修习正念的生活,展现八圣道

 第二章 正思维: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我思,故我不在

与正思维相关的四个练习

以善思取代不善思

 第三章 正念:别再迷失于过去与未来

培养正念,即培养内在的佛

正念的奇迹

第一念处——于此身中念身

第二念处——于诸受中念受

第三念处——于心中念心

第四念处——于诸法中念诸法

佛是整天保持正念的人

 第四章 正语:如何深入倾听并讲说爱语

正念第四学处——正语

以正思维说正语

正念地倾听,重启沟通

慈悲地倾听

修习静默,到处有奇迹

 第五章 正业:每个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正业是尊重生命,停止杀害

正业是促进社会正义

正业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正业是正念地饮食和消费

正业的基础即正念

 第六章 正精进:修行必须明智,切勿盲目

正精进与邪精进

修习四正勤,断恶修善

感受喜悦,自发精进

转化苦为慈悲,即正精进

 第七章 正定:让自己深刻地活在当下

以正定培养专一的心

修习九次第定,转识成智

接触究竟向度,与佛同行

 第八章 正命:选择我们的谋生之道

符合慈悲的谋生之道

正命是我们的共业

修习正命即修习正念

依“正念五学处”而修行

第三部 进入佛典世界的钥匙

 第一章 二谛:世俗真理与终极真理

舍弃娑婆则无涅磐

体会相互依存,调和二谛

透视世俗谛,洞悉胜义谛

去除我、人、众生、寿命的概念

超越概念,体会真实的存在

 第二章 三法印:无常、无我及涅槃

第一法印:无常

第二法印:无我

第三法印:涅椠

以“八不中道”破除概念

依契理、契机的准则说法

依“四悉檀”知佛陀开示的方法

以“四依”为修学的准则

 第三章 三解脱门:摆脱恐惧、迷惑与悲伤

空解脱门,一切法相依缘起

无相解脱门,进入实相的核心

无愿解脱门,安详地活在当下

 第四章 佛的三身:法身、报身与应身

法身——体证智慧与慈爱之道

报身——体验无量的安详与喜乐

应身——法身的具体呈现

 第五章 三宝:你的内在就是佛、法、僧

皈依三宝,找到生命的依怙

皈依佛,我们自己就是佛

皈依法,生活在正念中

皈依僧,接受僧团的教导

佛、法、僧三宝相互依存

 第六章 四无量心:真爱的四种层面

四无量心是真爱的四种层面

修习“慈”能带给人喜悦与安乐

修习“悲”能减轻及转化苦

修习“喜”能让彼此喜悦

修习“舍”能平等地爱人l

 第七章 五蕴:既不畏惧也不执著任何事物

观察色身为组合物,并无实体

拥抱感受,培养无畏

以智慧取代“想”,获得自在

觉知心所,一切无常

转化意识,成就个人与群体

深入观照五蕴而脱离苦

 第八章 五力:经营我们自己身心的发电站

以正念回归自己的天堂

修习五力,耕耘藏识之田

众生有佛性,人人可成佛

培养喜悦,修习慈爱

安坐于自家天堂中

 第九章 六波罗蜜:去到安详、无畏、解脱之岸

修习六波罗蜜,到安乐的彼岸

布施波罗蜜——给予即获得

戒波罗蜜——慈爱的表现

忍辱波罗蜜——具备广大的心量

精进波罗蜜——避免浇灌负面种子

禅定波罗蜜——停止追逐快乐

般若波罗蜜——深入理解实相

六波罗蜜相互融摄

 第十章 七觉支:觉悟与觉悟之道的特征

觉悟的七种因素

念觉支——回到当下

择法觉支——深入实相

精进觉支——培养生命的活力

轻安觉支——练习放下

喜觉支——接触令人振奋的事物

定觉支——置心一处不动摇

舍觉支——平等地关爱每一个人

修习七觉支,即修习慈爱

 第十一章 十二缘起:创造和平、喜悦的世界

因与果相互依存

二十四缘与四缘、六因

缘起的十二支

三世说与二重因果论

缘起十二支相互依存

转无明为智慧,引生慈悲行愿

以菩萨行,转识成智

不舍弃名色,示现应身、报身

守护触与受,引生四无量心

无愿取代执取,生死之有成妙有

妄心缘起与真心缘起

 第十二章 接触心中的佛陀,佛心就在每个人心中

修行是去理解别人,并付出爱

共创安详、和谐的环境

佛心就在每个人心中

第四部 基础经典:佛心的向导

 《转法轮经》

 《大四十经》

 《正见经》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心中有苦痛,才能进入佛陀之心

佛陀不是神,而是如你、我一般生而为人,且同样受苦。若我们敞开心胸,走向佛陀,他会以充满慈悲的双眼注视着我们说:“因为你心中有苦,所以你就有可能进入我的心。”

维摩诘居士说:“因为世界病了,所以我生病;因为人们受苦,所以我必须受苦。”佛陀也曾如此说过。别以为你不快乐、心中有苦痛,所以就不能走向佛陀;正因为你心中有痛,才有可能与佛陀沟通。你、我的苦是我们进入佛陀之心的基本条件,也是佛陀进入我们心中的基本条件。

在45年的弘法中,佛陀一再强调:“我的教导唯有苦与苦的转化。”当我们辨识且承认自己的苦时,佛陀——我们内在的佛陀——将会看着这苦,找出导致苦的原因,然后开出一帖行动方针之药,这药能将苦转变为平静、喜悦与解脱。苦,是佛陀用以自我解脱的凭借,也是我们用以解脱自在的凭借。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你内在的苦难种子可能有很大的力量,但别等到没有痛苦时才允许自己快乐。庭院中有棵树生病了,你必须照顾它,但也别忽略整片生机盎然的树林,即使你心中有苦,还是能享受生命中许多令人惊叹的事——美好的夕阳、儿童的微笑与繁花绿树。光是承受苦还不够,请别自囚于苦之中。

若你曾体验饥饿,就会知道享用食物是一种奇迹;若曾受冻寒之苦,就晓得温暖的可贵;若曾受过苦,就会知道如何对现在一些构成天堂的要素心存感激;倘若你陷于自身的苦,将会错过天堂。别漠视自己的苦,可也别忘记去享受生命中的奇迹,这不仅为自己,也为众生的利益。

年轻时,我写下这首诗,当时我以一颗伤痕累累的心契入佛心:

我的青春

是一颗青涩的梅子。

你在它身上留下了齿痕,

那些齿痕犹自颤动。

我永远记得,

永远记得。

自从学会如何爱你,

我的灵魂之门就一直敞开着,

任由风自四面八方吹入。

实相呼唤着变异;

觉知的果实已然成熟,

而开启的心门永不可能再紧闭。

烈火吞噬这个世纪,

山岭森林留有烈焰肆虐的印记。

风在我耳边呼啸,

穹苍正在暴风雪中剧烈震荡。

严冬的伤痕静静地躺着,  虽已不见冰封的刀刃,

却彻夜痛苦不堪,

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我在烽火连天的时代中成长,小孩、成人、价值观、整个国家等周遭的一切都遭到摧毁,年轻的我苦不堪言。觉知之门一旦开启,你就无法再关上。战争在心中留下的伤痕尚未完全平复,我常在夜里清醒地躺着,以正念的呼吸,拥抱着我的同胞、国家和整个地球。

没有苦,你就无法成长;没有苦,你就无法获得该有的平静与喜悦。请别逃避自己的苦,拥抱它、珍惜它,到佛陀身边,和他并肩而坐,并让他看看你的痛苦。他会满怀慈悲与正念地注视你,让你知道拥抱自身之苦与深入观照它的方法。有了智慧与慈悲,就能治愈心中和世界的创伤。佛陀将苦称为“圣谛”,因为我们的苦能让我们看到解脱之道。请拥抱你的苦,让它对你显示通往平静之路。

P3-6

书评(媒体评论)

一行禅师在字里行间弘扬佛陀慈悲的精神。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作者)

我不想过分强调他的宗教身份,而是更愿意把他当作一位诗人、一位哲学家、一位心灵导师。他的文字如果抛开浸染着的佛教气息,就像一首生命绽放的诗。

——梁文道(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主持)

我觉得奥修、克里希那穆提、一行禅师的书都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作者)

一行禅师所谓的深观,显然是他长期与大自然相处的亲身体证,或是一种多次元的内在领悟。

——胡因梦(一行禅师著作译者之一)

当我在曼哈顿遇见一行禅师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他的宁静,这位禅宗大师的身边似乎萦绕着一种深深的祥和气息。

——奥普拉(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佛陀之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越)一行禅师
译者 方怡蓉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33354201
开本 32开
页数 2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2010134523
中图分类号 B948-49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3
出版地 海南
209
14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30-2010-024号
版权提供者 由大雁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橡实文化事业部授权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7: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