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洪子诚研究资料(精)/当代著名学者研究资料丛书 |
内容 | 内容推荐 洪子诚是中国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学术成果丰硕,影响广泛。该书稿内容主要有四部分:“生平自述”,洪子诚自述学术经历;“研究文选”,选取多篇研究洪子诚学术思想与成果等的优秀论文;“访问与对谈”,洪子诚与其他学者的深度学术对话;“著述与评论目录”,整理了洪子诚从发表作品至今的学术成果。书稿资料丰富翔实,编排规范科学,全面系统地呈现了洪子诚的学术脉络、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 目录 辑一:生平自述 洪子诚:语文课外的书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的回顾 洪子诚:仍有稳定和值得信赖的事物——“与20世纪同行:现代文学与当代中国”会议上的发言 辑二:研究文选 孟繁华: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化——洪子诚的意义与启示 旷新年:君子儒:洪子诚的意义 《中国当代文学史》研讨会纪要 钱理群:读洪子诚《当代文学史》后 李兆忠:当代文学:打开历史的黑箱——文学史家洪子诚 戴锦华:面对当代史——读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昌切:学术立场还是启蒙立场 王光明:文学史:切入历史的具体型态——以洪子诚的研究为例 李杨:为什么关注文学史——从《问题与方法》谈当代“文学史转向” 郜元宝:作家缺席的文学史——对近期三本“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的检讨 冷霜:在两次“重写文学史”之间 赵园:有感于洪子诚先生文集的出版 侯桂新:洪子诚与当代文学史写作的主体性 张洁宇:学者姿态与学科意识——谈洪子诚先生的当代文学研究 贺桂梅:文学性与当代性——洪子诚的当代文学史研究 姚丹:一个人的文学史——洪子诚学术研究的范式意义 岩佐昌唪、武继平: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日文版译后记 吕正惠:作为生命价值依托的文学 吴昊:当代诗歌细读的可能性——评洪子诚《在北大课堂读诗(修订版)》 刘复生:思想的左右互搏——《材料与注释》的“书法” 杨联芬、邢洋:真相与良知——洪子诚《材料与注释》引起的思考 孙民乐:文学史的“救赎”——读洪子诚先生《材料与注释》 钱文亮:带引号的“当代”:兼谈文学史家的有为与无为 当代文学的“材料与注释”——“光启读书会”评《材料与注释》 李公明:“材料”与“注释”的……另一种力量 陈培浩:文学史写作与90年代的知识转型——以洪子诚的研究为例 毕光明:洪子诚的学术生命力 张涛:当代文学研究“生长记”——洪子诚著作阅读札记 辑三:访问与对谈 洪子诚、贺桂梅:穿越当代的文学史写作——洪子诚教授访谈录 洪子诚、季亚娅:文学史写作:方法·立场·前景 洪子诚、吴晓东:关于文学性与文学批评的对话 洪子诚、李浴洋、李静:重审当代文学中的“制度”与 “人”——洪子诚教授访谈录 洪子诚、丁雄飞:谈中国当代文学史 辑四:著述与评论目录 著作 编纂 论文 访谈、对话 评论、研究文章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洪子诚研究资料(精)/当代著名学者研究资料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罗雅琳 |
绘者 |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219979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04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450 |
出版时间 | 2022-01-01 |
首版时间 | 2022-01-01 |
印刷时间 | 2022-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866 |
CIP核字 | 2021013995 |
中图分类号 | K825.6 |
丛书名 | |
印张 | 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云南 |
长 | 237 |
宽 | 154 |
高 | 3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