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8)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力图通过现代文化与现代文学 、文学史新论 、巴蜀文学重读 、对视与争鸣 、现代文学档案等栏目 ,在更广阔的学术平台上整体把握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与文化 ,以强化问题意识 、倡导学术锐气 ,极富学术价值 。 目录 文学档案 “梁平日记”与吴宓的病理档案 “罗西时代”的长篇小说论——欧阳山早期长篇小说创作研究 何其芳与祝世德交往初考 顾城海外生活、创作月表 《黄人之血》考论 “大文学”视野 文化生态与现代文论的体系话语嬗变 中国现代小说风景书写的时空机制 “新文学”何以进入“新时期——民国新诗选本在20世纪80年代的重印重版 为了现代的人生:高校中国现代文学教学谫论 论现代外省作家在哈尔滨的文艺活动 民国文学研究 论朱自清三四十年代的思想变化——以朱自清对周作人的评论为中心 浅谈袁可嘉“新诗现代化”对燕卜荪“朦胧”诗学的吸收与创新 反思“五四”与重释传统——论李长之文艺复兴构想的两个维度 论国语的想象与建设——以《国语周刊》(1925.6—1925.12)为中心 闻一多与西南联大的朗诵诗运动 共和国文学研究 镜中皇帝说——张枣《镜中》抒情主体的辨析与反思 论话剧《年青的一代》“老干部”形象评价的焦虑 精致的诗、“轻”之美与审美现代性的追求——柏桦诗歌的诗学、社会学讨论 一个自己感觉的世界——“勾勒”张枣几首诗的隐秘联系 港澳台文学研究 跨文化现代性——新即物主义在台湾 重绘两岸国族想象边界——“后殖民”与“后革命”状况中的陈映真对读 著述·综述 慢而不息与问题导向的“老实学问——评李光荣《西南联大文学社团研究》 魅感表面和空白主体:从《上海摩登》到《银幕艳史》的表层现代主义 历史化眼光下的繁复文学生态图景——评胡安定《多重文化空间中的鸳鸯蝴蝶派研究》 第二届“四十年代的国家想象、地方经验与文学形式”学术研讨会综述 编后语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8)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
| 编者 | 李怡//毛迅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311162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32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500 |
| 出版时间 | 2019-06-01 |
| 首版时间 | 2019-06-01 |
| 印刷时间 | 2019-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534 |
| CIP核字 | 2019099420 |
| 中图分类号 | G122-5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1.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四川 |
| 长 | 260 |
| 宽 | 186 |
| 高 | 16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