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全国高等学校循证医学类教材) |
内容 | 内容推荐 循证所需要的证据范畴日趋丰富,对证据等级的评价也不再绝对。但无论如何,努力提高临床研究质量,为循证实践提供多维度、低偏倚风险的临床研究证据依然是医学研究者努力的方向。此外,开发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是实现临床研究向循证实践转化的重要途径。《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正是围绕这两个层面来阐述循证医学和临床研究的基本内容,期望引导大家对临床研究与循证医学进行深入思考的同时,掌握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的方法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循证医学概述 一、循证医学产生的背景 二、循证医学的定义 三、循证医学的核心 第二节 临床研究是循证医学的基石 一、临床研究的定义 二、临床研究是循证医学的基石 第三节 循证医疗实践推动临床科研的发展 一、知识到实践的转化 二、证据质量评价 三、医学研究报告规范 四、临床研究注册 五、临床研究方法的发展 第二章 临床研究程序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选择研究设计类型 三、样本量 四、测量指标 第三节 测量 一、测量的一般要求 二、测量方法与仪器的选择 三、盲法 四、质量控制 第四节 评价 第五节 研究结果解读与发布 第三章 提出研究问题 第一节 提出临床研究问题的方法 一、构建临床研究问题的原则 二、构建临床研究问题的准备 三、根据PICO原则构建研究问题 第二节 原始研究问题的提出与构建 一、基于临床实践选题 二、基于系统综述/Meta分析选题 三、基于临床实践指南选题 四、其他 第三节 二次研究问题的提出与构建 一、基于临床实践选题 二、基于随机对照试验(原始研究)选题 三、基于系统综述选题 四、基于指南选题 第四节 方法学研究问题的提出与构建 一、方法学质量评价相关研究 二、报告规范相关研究 三、其他的方法学选题 第四章 选择研究对象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总体与样本 二、临床研究的三个人群及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 一、诊断标准 二、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抽样 一、随机抽样方法 二、非随机抽样方法 第四节 研究对象的分组 一、对照组的概念和分类 二、研究对象的分组方法 三、研究组间可比性 第五节 研究对象的来源与招募 一、研究对象的来源 二、研究对象的招募 第六节 选择研究对象的伦理学考虑 第五章 选择研究方法 第六章 样本量估算 第七章 诊断试验 第八章 疗效/干预效果评价研究Ⅰ:试验研究 第九章 疗效/干预效果评价研究Ⅱ:观察性研究 第十章 疾病预后研究 第十一章 病因/危险因素评价 第十二章 研究报告规范 第十三章 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与转化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循证医学与临床研究(全国高等学校循证医学类教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彭晓霞//方向华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728429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74 |
出版时间 | 2019-06-01 |
首版时间 | 2019-06-01 |
印刷时间 | 201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本科及以上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临床医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46 |
CIP核字 | 2019072089 |
中图分类号 | R499 |
丛书名 | |
印张 | 1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