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新见汉牍苍颉篇史篇校释(精) |
| 内容 | 内容推荐 《仓颉篇》是继《史籀篇》之后,我国秦汉时期的一部重要的字书和识字课本,曾经于东汉末、晋代被编入《三苍》中,但是后来,无论是《仓颉篇》还是《三苍》,都没有流传下来。清代有学者辑佚《仓颉篇》,上个世纪亦有零星残简出土,如安徽阜阳汉简;较大的发现是2009年北大入藏的一批西汉竹简,其中的《仓颉篇》保留了1200多个完整的字。以往的材料的字数不少,但是均没有作者所见到的汉牍《仓颉篇》多。这批汉牍《仓颉篇》中,完整的字有1890多个,占《仓颉篇》总字数的一半还多。这批汉牍,除《仓颉篇》之外,还有《史篇》和汉代佚诗一首。 作者简介 刘桓,1944年生于遼寧省錦州I市,197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系古典文獻專業,師從張政焕先生和李學勤先生。畢業後供職于黑龍江省地方志辦公室,歷任副编審、编審。曾任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北京大學資源學院客座教授等。長期研讀先秦、兩漢典籍,鑽研甲骨文、金文及簡帛,多有創獲。曾釋讀出100多個甲骨文字,其中頗多疑難字;破譯出多個金文疑難字詞。尤其擅長考證古史,致力于逐漸積累,闡發史實,加以突破。經過多年鑽研,克服重重困難,近年在上古年代學研究方面,取得進展。此外,在地方史志研究方面,也有成績。論文有《關于祖庚的兩點考證》《西周金文歷譜述略》等100多篇;著作有《殷契新釋》《殷契存稿》《甲骨徵史》和《甲骨集史》。 目录 前言 凡例 一 图版 《仓颉篇》 图版 第一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第八 第一○ 第一一甲 第一一乙 第一二 第一二 第一四 第一五 第一六 第一八甲 第一八乙 第一九 第二四 第二六 第二九 第三○ 第三一 第三三 第三四 第三五乙 第三六 第三七 第三八 第三九 第四○ 第四二 第四三甲 …… 二 释文 三 研究论文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新见汉牍苍颉篇史篇校释(精)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
| 译者 | |
| 编者 | 刘桓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10487 |
| 开本 | 8开 |
| 页数 | 274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400 |
| 出版时间 | 2019-06-01 |
| 首版时间 | 2019-06-01 |
| 印刷时间 | 2019-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2714 |
| CIP核字 | 2015138104 |
| 中图分类号 | H109.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3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380 |
| 宽 | 274 |
| 高 | 37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6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