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中国厘金史/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国近代财政经济史研究的里程碑著作,征引文献资料相当丰富,除了二千多件清代厘金档案外,还搜集了清代厘务机构编制的各种文件、表册和章程等,按类分章,叙沿革、规章,论利弊,颇有中国传统志书体例,兼史书据实纪事风格,将中国优良的史学传统融汇到了与国际接轨的近代学术规范之中,成为后来研究中国古代厘金问题的典范之作和基础之作。 目录 凡例 中西年份对照表 第一章 厘金制度之起源 壹 厘金制度产生之原因 贰 厘金未施行以前加征商税之拟议 叁 厘金制度被采行的原因 肆 厘金制度创办及普行之经过 (附)厘金创议人钱江之事迹 第二章 清廷对于厘金税政之措施 壹 成同时期(1854-1874) 贰 光绪时期(1875-1908) 第三章 全国厘金税制概要 壹 百货厘金的种类 贰 各省厘金税率 叁 各省课厘货类及免税货物 肆 征收机关 一 征收机关的系统及组织 二 局卡及人员的统计 三 征收入员的委任及待遇 第四章 全国厘金税制概要(续) 伍 征收制度 一 官征制度 (一)各省的税章及税票 (二)卡厘征收手续 (三)转运及分运的免厘办法 (四)厘金罚款及其分配 (五)坐厘征收手续 (六)定期蠲免常例 二 包缴制度 (一)广东的认捐 (二)江浙的认捐及包捐 (三)认捐之利弊 陆 报解及考成 一 报解程序 二 考成 (一)比较办法及奖惩章程 (二)比较办法之流弊 柒 厘金的弊端 一 侵蚀税收的弊端 二 私索商民的弊端 捌 厘金与条约之关系 第五章 全国厘金收支概况 壹 统计材料来源及整理方法 一 统计材料的来源 二 折合方法及准确程度 三 材料不全及补充办法 贰 全国厘金收入概况 …… 第六章 全国厘金收支概(续) 第七章 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厘金 第八章 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厘金 第九章 福建广东广西三省厘金(附:台湾省厘金) 第十章 山东河南山西直隶四省厘金 第十一章 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五省厘金 第十二章 东三省及新疆四省厘金 罗玉东和他的《中国厘金史》 导语 《中国厘金史》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即(一)厘金的起源与沿革,(二)税制,(三)收支概况,(四)各省厘金,(五)厘金统计资料。 在厘金起源问题上,罗氏最突出的贡献在于,阐明了在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以往捐纳报效等临时筹款措施难以为继,而清代税制结构中商税明显偏弱、财政收入缺乏弹性的情况下,重在征商的厘金制度兴起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厘金的推广和延续,不仅是清朝财政的需要,还有着重农抑商传统经济思想的支撑,对于近代财政结构和税制的演变影响深远。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厘金史/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罗玉东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73806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73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0-12-01 |
| 首版时间 | 2010-12-01 |
| 印刷时间 | 2020-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782 |
| CIP核字 | 2010185542 |
| 中图分类号 | F812.9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3.625 |
| 印次 | 2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1 |
| 宽 | 151 |
| 高 | 33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