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幽魂岛/域外聊斋书系
内容
试读章节

卢卡诺的乞妇

在阿尔卑斯山脚下,意大利北部靠近卢卡诺的地方,曾经耸立着一座属于一位意大利侯爵的古城堡。现在你要是来自圣戈特哈特山口方向,则会看到这座城堡已倒塌而成了废墟。城堡里曾有许多高敞空荡的房间。有一天,城堡的女主人出于对一个在大门口乞讨的老病妇的怜悯,让她躺在其中一个房间的地板上,事先还给她铺了些于草。正巧,侯爵这时打猎回来,照例要到那房间里去放猎枪,于是便愤怒地命令那个躺在角落里的老妇人爬起来,要她躺到壁炉后面去。老妇人爬起来时,拐杖在打过蜡的地板上一滑,仰天摔倒在地,后脑勺伤得非常严重。后来,她虽然万分艰难地移动脚步,穿过房间,从一边走到了另一边那个指定的地方,但她呻吟着、喘息着瘫倒在壁炉后面,死了。

过了好多年,由于战争和连年歉收,侯爵发现自己的财政情况很拮据。这时有一位佛罗伦萨的爵爷来拜访他,想购买他的城堡,因为城堡的位置很好。侯爵很想做成这笔交易,于是就吩咐妻子将客人安顿在上面讲到的那个房间里过夜,因为那房间一直空着,而且布置得也很豪华。然而,到了半夜,却使侯爵夫妇大吃一惊,那位爵爷脸色苍白、慌慌张张地跑下楼来找他们,一口咬定说那房间里有鬼:有什么人好像躺在角落里的干草堆上,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爬了起来,随后又发出脚步声,笃笃笃,慢慢地、费力地穿过房间从一边到了另一边,还呻吟着、喘息着瘫倒在壁炉后面。

侯爵听了大为震惊,但为了消解客人的恐惧,他不露声色地假装哈哈一笑,说绝不会有这种事,他可以立即上楼和客人一起到那房间里去,在那里睡到天亮。但是那位爵爷却乞求侯爵,让他睡在侯爵卧室里的一张安乐椅上,而且天一亮就招呼自己的马车,告辞主人,走了。

这事引起了非同寻常的紧张不安,而且使侯爵极为恼火的是,吓退了好些买主。后来,连仆人们也经常提到那令人难以置信的流言,说那个房间每到半夜就会闹鬼。侯爵便决定第二天夜里亲自去试一试,查个水落石出以杜绝那种流言。于是,到了晚上,他便在那个房间里铺好了床,躺着不睡着,一直等到半夜。果然,到了那阴森森的时刻,他在恐惧中听到了那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声响:好像有人窸窸窣窣地从干草堆上爬起来,穿过房间从一边走到另一边,又发出死一般痛苦的呻吟声瘫倒在壁炉后面。第二天一早,他下楼来,侯爵夫人忙问他情况怎样,他慌乱地四下张望一下,关上房门对她说,那房间里真的有鬼。侯爵夫人听了害怕得要命,求他先不要让别人知道,她要和他一起再去试一试。要冷静一点。然而,事情很清楚,第二天夜里,夫妇俩和一个陪着他们的忠实仆人都听到了那令人难以置信的、鬼气森森的声响,只是出于要以好价钱出售城堡的急切愿望,侯爵夫妇才没有在仆人面前显得惊恐万状,而是推说这声响一定是由什么不相干的原因引起的,而且一定会弄明白的。到了第三天晚上,夫妇俩决心要探个究竟,再次上楼,心怦怦地跳着,向那个房间走去。在门口碰巧遇到没被上链子的看家狗,也不知为什么,也许仅仅是出于本能希望有第三个活物伴随他俩,他们二话没说,便带着那只狗进了房间。大约在十一点,他们俩各自坐在床上,桌上燃着两支蜡烛,侯爵夫人一件衣服也不脱,侯爵则从柜子里拿出一把剑和一把手枪,放在身边备用。为了壮胆,他们不停地说着话,那只狗却趴在房间中央,头枕在前脚上睡着了。不久,到了午夜十二点,那可怕的声响又出现了:看不见有人,只听到房间角落里好像有人拄着拐杖站起来,干草窸窸窣窣地响,然后是笃、笃、笃的脚步声一一这时,那只狗醒了,耸起耳朵,站起来“汪汪”地叫,好像看见有人从它面前走过似的,而且是朝壁炉那边走过去。侯爵夫人见此,顿时毛骨悚然,猛地冲出了房间。这时,侯爵抓起剑,大喝一声:“谁!”但没有人回答。侯爵像发了疯似的向四周大声吼叫,而侯爵夫人已备好马车,决定马上离开城堡到城里去。然而,还没等她收拾好随身物品跳上马车驶出大门,她就看见整座城堡都着了火。因为侯爵害怕得发了疯,抓起一支蜡烛将四处都点着了,而整座城堡的地板都是木头的。他活不下去了。等到侯爵夫人派仆人去救她不幸的丈夫时,已经晚了——他已遭到严厉的惩罚。后来,附近的农夫把他的白骨捡到一起,至今仍埋在那个房间的那个角落里,而就在那里,他曾命令过那个卢卡诺的乞妇从干草上爬起来。

P1-3

目录

生与死之间:欧美灵异小说简论(代序)

卢卡诺的乞妇

黑桃皇后

流浪汉威利的故事

老保姆的故事

废墟空门

幽魂岛

伊姆莱还魂记

昂什丽娜,或闹鬼的屋子

霍拉

厄榭府邸的倒塌

螺丝在拧紧

月光下的小路

后来

序言

生与死之间:欧美灵异小说简论

在欧洲人接受基督教之前,人们一直相信在自然秩序之外还存在着一个超自然的世界,而且相信这个超自然世界是现实生活的延续。基督教固然反对异教的鬼神崇拜,但其自身也保留着原始的超自然信仰。譬如,《圣经》里就有许多有关幽灵显现的记载。此外,即便是耶稣基督本人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出名的“幽灵”,因为据《圣经》记载,耶稣蒙难后曾不止一次向他的门徒显灵。

不过,虽然关于幽灵的传说历来就有,但作为一种文学类型的“灵异小说”,在欧美却要晚至十九世纪初才正式出现。其原因可能与小说这一体裁固有的世俗性有关,所以直到十九世纪初,由于受浪漫主义思潮的强烈影响,幽灵才被引入小说。

尽管如此,灵异小说也不是突如其来的。追溯其渊源,我们甚至可以在古罗马的文献中找到它的雏形,而且历代都有其先行形式。下面,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欧美灵异小说产生前后的情况,并对其美学意义作一简要探讨。

一、欧美灵异小说的历史渊源

在十九世纪之前,欧洲有关幽灵的记载都属异闻奇事。譬如,在古罗马作家小普林尼(Pliny the Younger,约61一114)的《书信集》里,就较详细地记述了一些幽灵显现的传闻。其中有一个传闻说,有人在非洲的一所古宅里遇见一个自称是“非洲精灵”的女人鬼魂,这鬼魂还给他算命,说他将来会如何如何。那人起先不相信,但过了几十年后,那鬼魂预言的事情竟然都一一应验了。

和小普林尼记述的故事大不相同的,是古老的北欧传说中有关英雄格雷特驱鬼的故事。故事说,索赫尔庄园有个牧羊人的阴魂作祟,于是就请来英雄格雷特。格雷特英勇善战,跟鬼魂展开一场恶战之后,用宝剑砍下了鬼魂的头颅。

这样的传说流传于中世纪初期。到中世纪后期,有关幽灵的传说则与此不同。譬如,在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里就有这样两个鬼魂托梦的故事。第一个故事说,有两个人结伴外出,到了一个小镇上,因客栈已住满,他们一个睡在客栈的牛棚里,一个住在别处;到了夜里,那个住在别处的人在睡梦中被他伙伴的鬼魂唤醒,说他已被人谋害;那鬼魂还把他带到镇外的荒野里,让他的伙伴看自己的尸体。后来,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查明凶手是谋财害命的客栈老板。第二个故事是说,两人计划出海,在出发前一天夜里,一人在梦中听到有鬼魂在他床边低语,告诫他不要出海,否则将大祸临头。这人于是便不出海了,可他的伙伴不相信什么鬼魂,独自出海去,结果船沉身亡。

以上四则是欧洲早期文献中具有代表性的幽灵故事,代表四种最基本的幽灵故事类型,即:预言型、作恶型、申冤型和警示型。可以说,这四种类型的幽灵传说已为十九世纪的灵异小说定下了故事的基本框架,尽管灵异小说的内涵要比这些传说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基督教势力的减弱,民间对各种超自然事物的兴趣开始复苏,学术界也有不少人,甚至包括像罗杰·培根这样的大学者,都致力于研究所谓的“心灵学”。受此影响,当时的戏剧界也出现了“幽灵热”,有众多剧作家将幽灵当作某种“角色”写入剧本,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莎士比亚的某些剧本,如《哈姆雷特》《麦克白》等。

如果说,文艺复兴期间戏剧中的幽灵对后来的欧美灵异小说带来的仅仅是一种间接影响的话,那么,对十九世纪灵异小说的产生具有直接影响的,则是十八世纪在全欧流行的所谓“哥特式传奇故事”。

哥特式传奇故事起源于英、德两国,由中世纪传奇演化而来,绝大多数以中世纪城堡为背景,讲述一个神秘而恐怖的故事,其间往往有幽灵时隐时现。如英国哥特式传奇的始作俑者华尔浦尔(Walpole,1717—1799)的《奥特朗托堡》一书,问世后影响甚大,带出了一大批哥特式传奇作家。德国的哥特式传奇也称作“恐怖故事”,且带有感伤情调,一度在欧洲大为流行。法国虽没有正式的哥特式传奇,但英、德两国的哥特式传奇对法国作家的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譬如,在巴尔扎克、梅里美、戈蒂耶和莫泊桑的某些作品中,就分明带有哥特式传奇的痕迹。最后,哥特式传奇还远远地传到美国。在那儿,作家米切尔(Miehell,1758一1811)因创作哥特式传奇而享有声誉,被认为是美国第一位学者的查尔斯·布朗(Charles Brown,1771—1810),也写有好几部哥特式传奇,而且被认为对后来的美国作家如霍桑和爱伦·坡等影响很大。

总之,哥特式传奇直接为灵异小说的出现铺平了道路。因为,哥特式传奇在十八世纪后半叶的四五十年间在欧美各国培养了这样一大批读者:他们已习惯于看到在叙述故事时有超自然事物出现,而且也已经学会如何从故事的恐怖气氛中寻求阅读的乐趣。

此外,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社会气氛也有利于灵异小说的出现。当时在各个文化领域都盛行求变、求新和求异的风气,而这种风气在文学界尤盛,因为统治欧洲文坛两百年之久的古典主义此时已穷途末路,新思潮正在崛起。这新的思潮就是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除了自身就具有追求怪异的倾向外,还唤起了人们对民间文学的兴趣,而民间文学中是充满着神怪事物的,其中就包括对幽灵的津津乐道。

……

从心理学上说,有两种不同的恐惧感:一种是亲身体验到的,是“自然的恐惧”,直接与生活有关,并造成痛苦的经验;另一种是非亲身体验到的,而是通过其他途径如阅读等感受到的,是“人为的恐惧”。后者只会使人受到惊吓,却不会造成痛苦的经验。灵异小说唤起的恐惧感,显然属于后者。

但是,像幽灵这样一种超自然事物,我们现代人从理智上说可能并不相信它的存在,那又怎么会在阅读中产生恐惧感的呢?对此,弗洛伊德曾做过专题研究,他在《论恐惧》一文中这样写道:“死者还魂……我们,或者我们的原始祖先,曾经相信这类事情可能发生;或者深信,这类事真的发生过。现在,我们不再相信这些事了。我们超越了这种思维方式,但是我们还不能确信我们的新信念。老观点仍然存在于我们心中,随时准备抓住一切机会来证明自己正确。”

为什么原始人类普遍信仰的万物有灵论观念,依然会留存在现代人内心深处呢?按弗洛伊德的看法,我们每个人在幼年时代都有一个类似于原始人类的万物有灵阶段,而且后者就是前者的基础。这就是说,儿童思维方式与原始思维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只是到了后来,成熟的理性思维方式抑制了原始思维方式,使其成为潜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结”。但是,当这种受到抑制的幼时情结在某些印象的作用下恢复活力时,或者当我们自以为已经放弃了的原始经验似乎再次得到证实时,我们便产生了恐惧感。

灵异小说就是利用这种心理机制来制造效果的。因此,对于灵异小说作家来说,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使自己的作品具有“真实性”,即调动种种艺术手法来制造“真实的”幻觉。一旦读者放松了理性的监视,他就会对小说中的一切都信以为真。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就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所说,当我们内心深处的意念被形象地表现出来时,不管从理智上说有多么荒诞,我们都会“自愿地暂时中断怀疑”,而就是这种“自愿地暂时中断怀疑”,构成了艺术真实性的基础。

“自愿地暂时中断怀疑”即表明,灵异小说只能当作艺术品欣赏,而不可能改变我们的基本观念。换言之,灵异小说不存在是否“宣扬迷信”之类的问题。

最后,阅读灵异小说而产生的恐惧感又何以会带来美感呢?我们已经知道,由阅读产生的恐惧感并不造成痛苦的经验。现在,我们进一步说,它不仅不会带来痛苦,反而会带来愉悦。为什么呢?因为当你沉溺于一篇灵异小说时,你固然是由于“自愿地暂时中断怀疑”而产生了恐惧感,但是当你读完小说而回复到日常心境时,你等于是做了一次小小的探险旅行,或者说,你有了一次返回幼时心态的经验,从而使你产生一种得意的感觉。这种得意感也就是灵异小说带给你的美感。

从另一方面讲,灵异小说虽然没有普通意义上的“美”的意味,甚至可以说是“丑”的,但是正因为它是“丑”的,它仍然属于美学的范畴。

美学中的两大范畴是“美”与“崇高”。所谓“崇高”,就是指能引起我们敬畏感的东西,一种对我们构成精神压力、因而我们意欲摆脱的东西。“丑”就是其中之一;“恐惧”也是其中之一。可以说,“崇高”感往往是由恐惧感引起的。这一点,柏克在其著名论文《论崇高与美》里做过精辟的论述,而继柏克之后,康德又进一步论证了恐惧感是如何经由崇高感而转化为快感的。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里写道:“……对于一个叫人认真感到恐怖的东西,是不可能发生快感的。所以,从一个重压里解放出来的轻松会是一种愉悦。”

灵异小说,因为仅仅是小说,不可能属于“叫人认真感到恐怖的东西”。它固然暂时给人造成了某种“重压”——这也要以读者“自愿中断怀疑”为条件——但却很容易从中得到“解放”,因而也就会给人以“一种愉悦”。

当然,以上所述仅仅是灵异小说的美学意义,并不包括每一篇灵异小说特有的道德含义或者心理含义。但是,作为小说,具有上述美学意义是一种最起码的条件,否则它就会沦为纯粹的道德说教或者心理学个案了。

刘文荣

二〇〇七年四月于上海

内容推荐

在欧美,关于幽灵的传说历来有之,但作为一种文学类型的“灵异小说(ghost story)”却要晚至十九世纪初才正式出现,其原因可能与“小说”这一体裁固有的世俗性有关。《幽魂岛》共收录欧美经典灵异小说十三篇,其中:《卢卡诺的乞妇》(1810)是欧洲最早的两篇灵异小说之一,《流浪汉威利的故事》(1824)是英国最早的灵异小说,《黑桃皇后》(1834)是俄国最早的灵异小说作品之一,《厄榭府邸的倒塌》(1839)是爱伦·坡最为知名的两篇灵异小说之一,《螺丝在拧紧》(1898)是亨利·詹姆斯最重要的中篇小说,同时也是灵异小说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本书同名短篇灵异小说《幽魂岛》由英国小说家阿尔杰农·布莱克伍德创作,发表于1899年。

编辑推荐

刘文荣编选的《幽魂岛》所选十三篇惊悚小说,均出自名家之手,如亨利·詹姆斯、爱伦·坡、阿尔杰农·布莱克伍德等,自名家之手的恐怖小说从来就不是为恐怖而恐怖的——恐怖之余,它们总能让读者领悟到什么,或世态之炎凉,或人心之难测,或命运之多舛……每一篇都情节离奇,引人入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幽魂岛/域外聊斋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亨利·詹姆斯
译者 刘文荣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19783
开本 32开
页数 2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6
出版时间 2016-11-01
首版时间 2016-11-01
印刷时间 201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2016197026
中图分类号 I14
丛书名
印张 9.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