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长三角大运河文化建设和明清徽商研究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立足于徽商与长三角大运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关系的全面系统考察,以徽商和大运河文化引领长三角运河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通过对长三角运河城市与商贸漕运文化、长三角运河城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长三角大运河人文精神与当代传承、江南运河文化的基本理论问题与发展战略、徽商与长三角大运河关系五个方面的研究,提出创新运河文化发展模式,加强大运河资源整理及保护利用,构建长三角大运河文化建设示范区,探讨大运河“璀璨文化带”和“缤纷旅游带”协调发展实践范本,揭示徽商与长三角大运河是一种双向型良性互动关系,为当今推进长三角大运河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价值与现实启示。 目录 议案建议 关于安徽应积极主动融入苏、浙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建议 关于深化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的建议 关于把皖南打造成江南文化重要交流和展示基地的建议 关于弘扬传统徽商精神、促进当代徽商崛起的建议 关于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加强徽商文化研究的建议 调研报告 关于创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模式”的建议 关于把安徽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列为加快皖北文化旅游业 发展“一号工程”的建议 关于推进我省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皖北乡村 派兴融合发展的建议 关于把长三角打造成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建议 关于高质量、一体化推进“江南文化”品牌建设的建议 关于新时代推动徽州文化传下去、活起来、走出去的建议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徽学研究的建议 专题研究 对长三角大运河文化一体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大运河长三角中心区段文旅融合现状与发展路径 关于淮河流域大运河文化建设的探讨 关于加强临涣古镇保护和建设的建议 ——写在柳孜运河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七周年之际 明清江苏运河区域的徽商及其社会互动 徽商对长三角文化建设的贡献 无徽不成镇”与长三角兴起 ——兼论大运河对“无徽不成镇”的作用和影响 关于“无徽不成镇”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黄山市“融杭接沪”的发展历史及独特优势 附录:规划编制 安徽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 大运河淮北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长三角大运河文化建设和明清徽商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余敏辉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安徽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642352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6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00 |
| 出版时间 | 2021-12-01 |
| 首版时间 | 2021-12-01 |
| 印刷时间 | 2021-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16 |
| CIP核字 | 2022000997 |
| 中图分类号 | K928.4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6.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安徽 |
| 长 | 240 |
| 宽 | 170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