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文化性动物(人类的本性意义与社会生活) |
| 内容 | 内容推荐 这本书从心理学的视角,试图阐述人的本质,人与社会的基本关系是什么。作者认为文化影响了人类的进化,每个个体天生就是社会的一部分。自然选择在两个阶段塑造了人类的心理,第一个阶段是为了成为社会中的一个分子,第二个阶段是为了文化中的一个分子。文化是超越社会的一步。社会化需要有互动和关系,而文化性就是要属于一个拥有相似思想的群体,共同维护、传播和积累这个群体内的信息。自然选择在两个阶段塑造了人类的心理,第一个阶段是为了成为社会中的一个分子,第二个阶段是为了文化中的一个分子。文化是超越社会的一步。社会化需要有互动和关系,而文化性就是要属于一个拥有相似思想的群体,共同维护、传播和积累这个群体内的信息。 作者简介 张建新,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7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验以及社会心理学。社会兼职有: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亚洲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心理学动态》编委会委员,主要从事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及心理测量学方向的研究。 目录 前言 1 文化性动物 2 人类心智如何运作 3 人需要什么 4 人如何思考 5 人的情绪如何及为何发生 6 人如何行动和反应 7 人如何互动 尾声 注释 参考文献 导语 人类心智受到自然和文化两种环境的影响,这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观点。但人们一般都认为,文化是在人类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之上,才产生和发展出来的。 但本书颠覆了这个一般性的预设。它假定,文化其实先于人类而存在。因为文化在某些动物活动之中,已经向大自然显示出自己所具有的优势,即较之个体的聪明和群体的力量,文化是一种更有利于物种的生殖与繁衍的存在方式。因此,大自然便在各个物种之中进行选择,让那些已经在生物学意义上为文化准备好的物种,为利用和享用文化而进化和演进。 这个物种便是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文化的优势,从而进化为超越其他动物而独步自然环境的人类。也就是说,文化不是人类进化的结果,而是人类进化的目的。是大自然选择了人类这个物种去进入和适应文化,以帮助生物物种更好地达成生存与繁衍之最终目标。当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文化反过来也改造了自然。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文化性动物(人类的本性意义与社会生活)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美)罗伊·F.鲍迈斯特 |
| 译者 | 译者:张建新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7601141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9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93 |
| 出版时间 | 2021-05-01 |
| 首版时间 | 2021-05-01 |
| 印刷时间 | 2021-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631 |
| CIP核字 | 2021034838 |
| 中图分类号 | C912.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5.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40 |
| 宽 | 170 |
| 高 | 28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